好好谈谈正念,我还不想让它被小鬼们玩儿坏

健康医疗   2024-07-17 10:55   上海  


全文约2500字,阅读需6分钟





        写点儿我对正念的介绍,基于个人修习了几年正念、做了点儿实证研究、听了一些前辈的言论和指点,再加上点自己的思考。

        我先不界定正念,大家就暂且认为那是你以为的正念。

        每个人以为的正念可能都不太一样,但是没关系,这就是正念的存在状态。

     想要界定清楚正念,其实并不容易,主要是由于正念跨越了佛学、医学与心理学多种语境(Kabat-Zinn, 2003)。


       可正念这词现在有点儿滥大街了,不亚于有段时间听路边循环播放凤凰传奇的感觉。

        那是因为正念确实火了,有它火的原因,有它火了的后果。



        正念火了确有其原因。

       正念的根基是佛教文化、佛学理念与方法,2500多年的历史,厚重在那里。

    正念源于佛教的四念住禅修,也称为内观禅修(Vipassana),是佛教修行的精髓(Kabat-Zinn,1982)。


       正念在西方走了一圈,经实践检验、去宗教化、改良运用、科学实证支持,逐渐成为了现代都市人群可以充分享有的身心保健方法,就像是健身、瑜伽、太极、气功等等。

       当然除了健身有生理学、运动学、营养学指导,瑜伽、太极、气功的现代理论支持和科研实证可能没有正念那么厚实。


这是美国正念研究协会的官网统计,正念研究文献数量的涨势,截止18年达到842篇论文发表。

国内也有大量学者在从这股热潮中寻找研究方向,我的硕士论文就蹭了这个正念热度。





在实践和科研的积累下,正念的应用推广如火如荼。

从医疗卫生,到新闻媒体争相报道,到政界、商界、教育界、体育界……

再等正念在国内火起来后,正念歌舞、正念减肥、正念开会……正念似乎与一切都可以合成一个新东西。

在某种程度上说得通,正念是一种可以融入生活方方面面的修行状态,只是有些新的概念不好说是搞明白了正念的内涵外延才去创造合成的,还是只是单纯地拍脑门蹭热度?



正念火可能还有一些社会文化层面的原因。

其实早在卡巴金输出正念减压课程之前,美国经历了二战、越战后,南传佛教和内观禅修就已经在美国有一股推广热潮。

国内也一直有禅修传统,不少企业白领会定期前往寺庙参加禅修获得压力调整和心灵安宁。

从白领到程序员,从乔布斯到马云,乃至北京龙泉寺的精英僧团,这些现代都市群体包括攀登到一定金字塔高度的人士也会借助佛和禅的路径,让人们不禁对此现象产生无限遐想。

我在一次旅行中认识了一位美国海归博士,记得是做环境科学的,事业很顺利,但他很早就开始禅修,后来皈依佛门,让我印象深刻。

我第一次参加内观禅修时,以为去的都会是中老年人,谁想一大半都是年轻面孔,80、90后居多。

      再进一步联想到近两年火起来的“佛系”一词,本来出自2014年日本某杂志介绍最近流行的一种男性新品种——“佛系男子”,觉得谈恋爱都费劲儿,就只是按自己的方式生活。

后来佛系被国内引申为追求内心平和、淡然的生活方式,大部分事情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去做。

做事为人不那么执着卖力,时常把“都可以”、“随缘吧”、“我都行”挂在嘴边。

“佛系青年”、“佛系女子”、“佛系生活”、“佛系购物”等众多词语也频频衍生出来。

2018年,《探索与争鸣》编辑部和“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项目课题组在复旦大学举办了“佛系:中国社会心态新动向”圆桌会议,对这一现象展开充分讨论。

    孙向晨指出佛系的背后是社会现代性的一种消极后果(孙向晨,2018);

    汪行福则认为佛系是一种有限意义的善,区别于犬儒主义、丧文化和单纯的消极悲观态度(汪福行,2018);

    成庆则提出佛系现象是一种公共领域衰落后的个体精神自救机制,是一种个体复归传统文化资源、对现代性进行反思和平衡的态度(成庆,2018)。



我由此联想到国内从气功热、瑜伽热、禅修热、到佛系现象,再到时下十分流行的正念,群体一直在呼唤一种文化资源来消解和平衡现代社会个体主义、物质主义和工具理性主义浪潮对人的挤压和裹挟。

正念本身经历了东西方文化的相互输出和交融,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辅助医疗手段、预防医学方式和维护公共身心健康的理念方法,并且在当代社会背景下,也可以隐约窥见其符合时代需要的文化历史脉络。







这两年,跟随导师徐光兴教授先后参加了苏州西园寺戒幢佛学研究所举办的佛学与心理治疗论坛,南通绍隆寺举办的心理禅学术论坛等学术活动。

我国的临床心理学界与佛学界人士做了很多交流对话,在正念成为一种世俗化科学化的心理保健方式上达成一定共识,但是也提出了更多值得讨论的议题:



正念的概念边界到底如何划定?

正念的世俗化运用能否帮助人们更好地接触到佛法的核心精髓?

现代正念课程是否缺乏一定的见地来指导练习?

正念被抽离出整个佛法修行系统能在多大程度上助人?

……


现在西方媒体与学界也有一股声音出现了,正念被过度炒作、正念的功用被神话了、正念的科研远跟不上正念的推广速度,正念的概念被滥用和混淆、正念冥想可能有副作用……

简单说,正念在这股热潮下,如果不科学审慎地对待和理性地推广实践,怕是要被玩儿坏了。




我有幸接触了传统禅修,并一直接受系统的正念减压MBSR及其他正念为基础的干预项目MBIs训练,然后在本土进行逐步实践。

佛学根基、科学实证、本土应用多条腿并行,哪一步我都省不了,费了不少心力,就是希望探寻一个真正经过验证能给人带来利好的道路。

我自己一向对真学问真本领心存敬畏,觉得自己资质较浅积累有限不愿多发声。

但是近期感慨各路大仙在玩儿坏正念玩儿坏各种东西的路上越跑越快,我不站在自己选择的道路前发声,不学着金刚怒目,那可不得魑魅魍魉大肆其道,越界扩张。

原谅我当前可能进入到新一轮的偏执-分裂位态,若是选定了一种立场,必然需要坚守。

我也的确走了不少弯路,才逐步辨别什么东西是消费主义浪潮下的淤泥,什么东西可能是更有价值更为长久的矿石。




现在给出一些学者对正念的界定,来统整全文所提的正念。

    正念是一个微妙的、依赖语境的、多层次的概念(Dunne, 2011)。

      正念是指个体有意识地、对当下经验不加评判地进行注意和觉知,对体验到的任何现象持接纳、开放和平等的态度,从而更好地发展自我理解、自我调节、智慧和慈悲等品质(Kabat-Zinn, 2003;Crane, Brewer, Feldman, Kabat-Zinn, Santorelli, & Williams, et al.,2017)。


正念可以是种状态、特质、理念、方法、存在方式,其内涵外延丰富而复杂。

你如果暂且不想记复杂的东西,那用Jack·Kornfield 康老的一句描述来简单记忆,“正念是带着爱意的觉知”

普世而美好,不含任何诱惑和驱动。

这次先说这么多,之后有必要了再慢慢写。


      如果你对正念有任何疑问和想法,欢迎在留言区交流。 


所有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

请告知删除





最终,只有三件重要的事:

我们如何活过,

我们如何爱过,

我们如何释然。


——Jack·Kornfield

西方正念名师






栎社树心理
心理科普、学习资源、成长随笔、信息从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