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文苑】“纸条”的故事

政务   2024-11-07 19:50   云南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教育改造工作亦是如此,教育改造之路是漫长而艰辛的,坚持不懈地汲取每一份力量,终将汇聚成有用的价值,正如一张张小小的“纸条”传递着警察对罪犯陈某某的鼓励和信心,接力着对罪犯陈某某的教育和改造,最终汇聚起重塑罪犯陈某某内心和人生的信念和希望。

罪犯陈某某,因运输毒品罪,被判15年有期徒刑。入狱前,陈某某的人生道路布满荆棘,13岁时其父生病离世,15岁时母亲突然离世,再后来他自己患上股骨头坏死病,自暴自弃的他离家出走、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失去生活的信心,没有固定的收入,加上法律意识淡薄,最终导致他走上犯罪道路。

入狱分流到省丽江监狱二监区服刑改造之初,罪犯陈某某经常面如死灰,眼神晦暗无光,依靠拐杖托着身体才能走路。身体上的不便和心理上的封闭造成他自卑敏感多疑性格,平时从不与他犯交流,对警察的教育谈话也总是采取沉默回避的消极态度。


“传纸条,这个办法能行吗?”

“既然他不喜欢‘面对面’的交流,那我们就换种方法!”就在大家对罪犯陈某某的教育转化一筹莫展的时候,罪犯陈某某的责任警突然充满信心的说道。对他的乐观和信心,监区的领导和同事们都被感染,但当他说出他的办法时,大家却面面相觑,表示“传纸条,这个办法能行吗?”原来,罪犯陈某某的责任警想出来的办法就是用传纸条的方式来同他沟通交流。

为了证明此法可行,罪犯陈某某的责任警说干就干,为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引导他更加积极地面对挫折和困难。责任警每天都在纸条上给他写一些鼓励和肯定他优点和改造成绩的话语,这些积极的文字一开始他并不太在意,而随着每天的记录和坚持,逐渐地,罪犯陈某某发现李警官比他自己都能注意到他自己的很多细节。“我身上真有这些可取之处,我真的有这些进步么?”带着这样的问题,他也开始试图向李警官询问并求得印证。“有反馈,开始关注自己,关注警官对自己的评价就是个很好的信号!”监区领导听说罪犯陈某某开始接受这样的交流方式后立马眼前一亮,叮嘱责任警要持续跟进、再接再厉。


“纸条”背后的用心

接下来,纸条的内容得到了更多的丰富。为了让罪犯陈某某找到自己内心的真正力量,在了解到他有阅读的习惯后,李警官趁热打铁跟他交流起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书的阅读心得,尝试通过史铁生励志的故事激励他、鼓舞他。果然,强烈的共鸣让他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人生,更读懂了李警官的良苦用心。在学习笔记上,他重复地誊抄着李警官给他的励志语“人生的境遇不可逆转,但心智却可以扭转。”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一年的坚持,纸条在传递,他与李警官的故事也在继续......


“纸条”传递出的执法温度

在教育改造罪犯陈某某的四年多时间里,责任警在与罪犯陈某某的“纸条”交流中捕捉到陈某某思亲念家情节一直强烈。责任警鼓励他往家里写信,但离家多时,家中双亲已离世,其他亲人也多年未曾联系。每当陈某某想放弃时,责任警却总是鼓励他:“我也一直在帮你写信联系,信没有退回来,说明还有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2024年春节,罪犯陈某某的姑母外出务工回乡探亲时,村里的一位好心老人把罪犯陈某某和李警官四年以来的来信都一直收留着,原封不动已是厚厚的一叠。打开信件后,陈某某的姑母五味杂陈,陷入沉思中。当她看到李警官的坚持和想到侄子的期盼时,她决定第一时间回信给李警官,在信中告知了罪犯陈某某离开后发生的一切,她在信中表示,“感谢你们所做的事,我这一生都不会忘记,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执法温度。”收到陈某某姑母回信的李警官第一时间安排罪犯陈某某拨打亲情电话。在通话中,罪犯陈某某泪流不止,而他的姑母言辞间不断地表达着感谢。


写给自己的“纸条”

一面“良师益友生命灯塔,希望光芒藏蓝警色”锦旗从千里之外的广东寄到监区,这面锦旗来自罪犯陈某某的姑母。陈某某的姑母由衷对监狱和监区警察表达感谢和敬佩。四年的坚持,从小纸条开始,不放过任何一个能改造转化罪犯陈某某的机会,转变后的陈某某不但积极参加改造,还积极报名监狱组织的技能培训班。他在纸条上写下:“虽然我的身体不如别人,但只要肯努力、肯学习,我也能活出属于自己的未来!”


汲取点滴力量,小小的纸条也能攻克教育改造中的难题。看似简单的纸条背后却运用了有效的心理矫治和疏导的方法,随着科学化、专业化、社会化在教育改造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如何把专业的理论融入教育改造的实际工作中去,用更为生动的教育方式和更能触及罪犯内心深处的改造手段,不断激发出罪犯改造的内生动力是省丽江监狱不懈努力的课题,“小纸条“的故事便是一次成功改造转化罪犯的有效实践。


往期回顾
Review 




终审:和云龙  初审:刘金坪  编辑:和占江

供稿:云南省丽江监狱

投稿邮箱:ljzfbjb@163.com

丽江政法
传播法治声音,汇聚法治力量,共建法治城市,同创平安丽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