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美国传奇魔术大师哈拉利:像孩子一样看世界

文摘   2025-01-23 12:13   北京  


近日,香港正上演一场场梦幻般的魔术盛宴《IMAGINE NATION 幻》,而施展魔力的是世界顶级魔术大师弗朗兹·哈拉利(Franz Harary)。


作为魔术界首位集设计、制作与表演于一身的传奇人物,哈拉利对将魔术引入现场演唱会贡献非凡:先有为迈克尔·杰克逊演唱会担任魔术技术顾问,又为麦当娜、贾斯汀·比伯等音乐巨星创造惊人的现场视觉效果。《IMAGINE NATION 幻》作为他魔术生涯的巅峰之作,汇集了他多年来最成功的大型魔术作品。


本期《时光对话》(Junior Scoop)栏目,中国日报香港版学生记者马晓真专访世界顶级魔术大师弗朗兹·哈拉利,展开了一场两代人的时光对话。通过青少年的视角,探寻这位魔术大师的传奇经历。


弗朗兹·哈拉利:美国魔术师,世界魔术史上第一位集设计、制作和表演于一身的魔幻大师。

马晓真:香港大学学生,“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2022年香港赛区大学组冠军,并分别于2019年及2022年获得全国总决赛高中组及大学组一等奖。





哈拉利的魔术之旅始于童年,那时的他并未对魔术心生敬畏,甚至在五六岁时看到小丑从他耳后“变”出一块口香糖时,还曾误以为这是一个落魄成年人的生计手段。


真正让哈拉利走上魔术之路的,是13岁收到的一个魔术套装后,他第一次尝试自己表演。作为青少年的他,发现自己能够做到一些连父母和老师都无法做到的事情,这让他感受到魔术的力量,也由此对魔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更重要的是,他开始思考魔术背后的奥秘:“为什么它能让人惊叹?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塑料玩具能如此强大?”于是,他开始创作自己的魔术,这种热情不断高涨,整个高中和大学时期他都在坚持变魔术,他很努力,也很幸运得到过一些机会,如今,他魔术表演的足迹已遍布世界。



自1991年首次在香港演出以来,哈拉利便与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并非每年都会来港,但他表示,香港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地方,令他一次次回到这里。




此次来港演出,哈拉利带来了他的巅峰之作——大型魔术作品《IMAGINE NATION 幻》,将自己为迈克尔·杰克逊、郭富城、蔡依林、贾斯汀·汀布莱克等国际巨星打造的大型魔术汇聚一堂。哈拉利表示,多年来,他在每次演出结束后,都会收集道具并重新整合创新,这场魔术盛宴便由此而来。


此次震撼人心的演出不仅是哈拉利的创作展示,也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魔术师共同参与,呈现出一场全球化、多元文化交织的魔术盛宴。学生记者马晓真有幸亲身参与到这场魔术演出中,近距离感受“人体悬浮”的神奇。



然而,组织这样一场跨文化演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应对多元文化。哈拉利的团队成员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灯光导演来自日本,服装设计师来自泰国,平面设计师是印度人,舞者来自俄罗斯,还有讲粤语的舞台工作人员。


So, you have three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three distinct cultures that not only need to collaborate but also come together as a team—as a family—to create the kind of magic I do. It takes about 150 people working in perfect clockwork synchrony, so that, for just one second, everything aligns seamlessly, and in that moment, it truly feels like magic.

所以,这里有三种不同的语言和三种不同的文化,不仅需要相互合作,更需要融为一个团队,成为一个家庭,才能创造出我所追求的魔术。这大约需要150人像精密的时钟一样协调运作,只为在某一瞬间,一切完美契合,而就在那一刻,魔术真正诞生。




哈拉利自小就是一位敏锐的观察者,他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设计自己的魔术。他认为,魔术的本质在于让人以孩童的方式看待世界。他建议年轻一代:“你要学会用不同的视角看待世界,以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事物。这是一个非常难掌握的技能,小孩子却能轻易掌握。”



Little kids, at four, five, six, or seven years old, assume nothing. If they see a chair with only three legs, they don’t know whether it has a fourth leg or not. They see everything as fresh, brand new, and they are fascinated by everything. That’s how you need to live your life.

“四、五、六、七岁的孩子不会做任何假设。如果他们看到一把椅子只有三条腿,他们不会预设它是否还有第四条腿。他们看待一切都是新鲜的,对所有事物都充满好奇。这才是你应该拥有的生活方式。

谈及科技的发展,哈拉利流露出对香港人逐渐失去魔术感知能力的惋惜。他向马晓真抛出一个问题:“你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见到最神奇的事情是什么吗?”


马晓真回忆道,小时候父母总是笑着对她说:“我偷走了你的鼻子!”

哈拉利微笑着点头:“对,没错。你还记得那种感觉吗?”

“记得,那种感觉很特别。”


“是的,但现在这种感觉已经渐渐远去了。”哈拉利感叹道,“我能感觉到,香港人依然渴望找回那份对魔术的好奇心。事实上,科技、工程和一切创新都是为了让人们能够再次像孩子一样感知世界,重新感受到那份惊奇感。”




哈拉利还谈到香港乃至整个亚洲普遍存在的一种采访现象——主持人通常会提前提供问题,让受访者准备答案。但在他看来,这种方式扼杀了真正的对话和惊喜。“所以问我一个不是你准备的问题,而是你真的想问的问题。”


“您在社交媒体上教别人一些魔术技巧,对吧?”马晓真问道。

“是的,确实如此。”

“您能不能现场教我一些简单的魔术?”

“当然,当然可以!”


于是,马晓真有幸在现场学习了一项简单的魔术,亲身体验了近景魔术的神奇魅力。


当被问到职业生涯中哪场表演是他的高光时刻时,哈拉利回答道——“从未有过。每个艺术家都会告诉你,我们总在追寻下一个巅峰。我相信,真正重要的时刻还在前方,我们会一直努力追寻。”至于未来的计划,他则保持神秘,表示再过一两个月,观众就会知道一切。




在访谈的尾声,马晓真表达了这次采访的感受:“与哈拉利的对话更象是和朋友聊天,一切都充满了惊喜。当他最后表演近景魔术时,我们整个团队都惊呆了——直到现在,我们仍然不知道那张纸是如何飘在空中的。”



谈及马晓真的表现,他给予了高度评价:“如果我不知道她是学生记者,我会以为她已经是个专业人士了!一旦她真正弄清楚自己在镜头前是个怎样的人,一旦她找到那个觉醒时刻,她将不再只是一个记者,而是扮演朋友的角色。”

最后,哈拉利给年轻人的建议既简单又深刻:去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并且做得比所有人都更好。就像哈拉利自己一直遵循着三十年前迈克尔·杰克逊赠予的人生箴言:“不管你做什么,都要与众不同,并做到最好。”


Young generations need to see things in a new perspective and do things in a different way. Almost as if they should disregard what’s been done before. Remember who you are—as part of Hong Kong, as part of this community.

年轻一代应当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世界,并勇于突破常规,要抛开过往的模式,去探索新的可能。同时,要铭记自己的身份——作为香港的一部分,作为这个社会的一员。



出品人:周立

监制:谭雁

制作人:宋宁宇、童翦波

摄像:蒋睿琦

采访:马晓真

文案:李响、魏宇璐、张芷玮

中国日报香港版 出品


《时光对话》(Junior Scoop)是中国日报香港版推出的一档青少年对话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访谈节目。希望通过本节目,架起两代人沟通的桥梁。本节目将陆续推出,敬请期待。



END.
所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VDO English整理编辑.

欢迎转发,如需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21世纪英文报
《21世纪英文报》是《中国日报》(China Daily)旗下的知名英文媒体。新鲜的双语资讯,实用的英语知识,都在这里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