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羽同行·润育乌审】乌审旗2024年干部教育培训成果展示④学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五构建”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民生   2024-12-26 19:38   内蒙古  


开栏语

为推动教育培训成果转化,做细做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后半篇文章”,今年以来,旗委组织部采取“撰写成果报告+总结培训成效+传学述训讲学”机制,切实把干部教育培训成果转化为推动旗委中心工作的务实举措。
近期,绿色乌审先锋公众号开设【丰羽同行·润育乌审】专栏,对部分优秀成果报告进行刊载,供大家学习借鉴。

学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五构建”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乌审旗学习应用“千万工程”培训班成果报告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千万工程”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10月23日至11月1日,旗委组织部和旗农牧局在安徽省、浙江省联合举办了乌审旗学习应用“千万工程”培训班。来自全旗学习应用“千万工程”部分成员单位分管领导、业务骨干,各苏木镇分管领导及部分嘎查村支书、两委成员等41人参加本次培训活动。先后考察了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凤阳县、来安县,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萧山区,湖州市安吉县等地,通过现场观摩、研讨交流等方式,重点对“千万工程”经验、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和美乡村建设、“三变”改革、二轮延包等工作进行深入调研,达到了开阔视野、开拓思路的目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经验做法
(一)安徽省滁州市经验做法

农村改革是滁州的红色基因和金字招牌。该市坚持每年把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强市建设作为硬性工作任务,坚持抓小岗促全市,7年累计承担涉农国家级改革试点41项、省级51项,一大批改革在全国全省探索了路径、创造了经验。特别是今年以来,国家级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3项整市试点深入推进,获批全国首批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

1.聚焦释放“三变”改革活力。滁州市持续推进农村土地制度、产权制度、经营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创新设置农业生产设施所有权登记证,既为生产设施上了“户口”,又为经营主体融资打开了“窗口”,解决“无权可抵”问题,不断释放改革红利,破解乡村发展难题,为乡村振兴赋能。全市“三变”改革村占比97.6%,2023年底,全市有360个村实施分红3544.7万元。2016年,小岗村开始实施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和“三变”改革试点,从第一次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给全体村民每人分红350元到今年第七次全体村民每人分红700元,实现分红六连增。连年分红的背后,是小岗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收入的“双增”。2023年,小岗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42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00元,同比分别增长9.2%和5.8%。

2.二轮土地延包试点作为“一号任务”。安徽省是全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滁州市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也是安徽省第一批二轮延包试点。滁州市大力弘扬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围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把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作为农村改革“一号工程”,总结提炼出延包“八步工作法”,采用“地、利、岗、保”相结合的方式,妥善解决无地农户和少地导致生活困难农户的合理诉求。依法保护好妇女、进城落户农民等重点群体土地承包权益。在落细延包规程上设计小程序全面开展摸底调查,按照延包试点工作规程明确的程序,全面开展合同网签,加强档案管理,做好土地承包合同管理与不动产统一登记有序衔接,规范开展延包工作。

(二)浙江省“千万工程”经验做法。考察过程中,我们亲身体会到,浙江省自2003年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来,20年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造就了浙江省万千美丽乡村,所到之地村村如画、处处皆景,文化底蕴深厚,产业兴旺发达,一派生机盎然景象。相较而言,我旗在经济基础、资源禀赋、人文积淀等方面同浙江省各区县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其中最主要的差距还在发展理念和推进方式上,浙江省的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1.开放自信理念新。所到之处,杭州市、县(区)、乡(镇)、村四级干部,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说了什么、干了什么如数家珍,一言一行体现着思想上的坚定性、行动上的自觉性和工作上的创造性,谈起本地发展,思路清晰、了然于胸。如湖州安吉县余村是“两山”理念的发源地,提出了支部带村、发展强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道德润村、生态美村、平安护村、清廉正村的“八村”治理路径,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转变为发展新思路。

2.规划先行标准高。各考察点所在县都把规划放在乡村建设和运营的首要位置,找准了乡村的“魂”。在规划理念上,坚持理念先行——通过品牌化为乡村找魂、找钱、找人,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重构乡村价值,打造个性特色,吸引原乡人、归乡人、旅乡人,重现乡村活力,做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余杭区永安村在规划设计上做“减法”,坚持不大拆大建,总体规划保留原始风貌和元素,实现了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在规划执行上,严格按照规划施工建设,所到之处整体建筑错落有致,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做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

3.三产融合业态活。所到村庄在业态发展上都力求创新求异,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原则,突出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的结合,精心打造多元新业态综合体,实现了三产的有机融合。临安区光明村结合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整治,恢复功能区种粮属性,种植彩色创意水稻1000余亩,建成临安区连片面积最大的高标准农田。通过把卖粮食转变为卖体验、把围墙降下来打造庭院景观、建设稻田迷宫、星空树屋露营基地等坚持原貌改造,赋予全新主题发展农文旅产业,带动群众增收。

4.细化管理环境美。本次考察所到之处,视野之内几乎看不到生产生活垃圾,这与当地政府的精细管理和群众的环保意识密不可分。“千万工程”起源地萧山区梅林村,为解决生活垃圾、污水随地倾倒、乱搭乱建问题,先后开展“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垃圾分类,建设美丽庭院、美丽田园、美丽河道、美丽公路,村庄“颜值”大幅提升。

5.多元参与模式优。纵观浙江省各地乡村建设,把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理念贯穿于发展建设之中,是浙江省模式成功的主要因素。政府主导,就是在规划编制、资金整合、项目监管、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做好基础性工作。农民主体,就是突出发挥村规民约的自治作用,不断激发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凤凰村以人为本为导向,以红色文化为核心,通过“农运故乡”“数字乡村”“共同富裕”三大引领路线建立未来三化九场景,形成具有凤凰特色的“未来乡村”建设模式,围绕产业、民生、文化、治理“四大方向”投入使用乡村数字驾驶舱和智慧乡村APP,从贫穷脏乱的普通村庄,蜕变为富甲一方的经济强村、如诗如画的环境靓村。

通过纵向挖掘,横向对比,找出影响和制约我旗“三农”展的原因:具体表现在规划引领作用发挥不够,一产基础薄弱,新型经营主体人才缺乏,农文旅业态融合不够,多元参与机制不够完善,群众发展主体意识不强,联农带农机制不健全等。需要在下步工作中加以研究解决。

二、工作建议

(一)加快推进乡村建设,构建田园牧歌般的新乡村。浙江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十分重视规划工作,在村庄整治初期先抓规划、再搞建设,结合实际,差异化发展,久久为功,使乡村建设有序推进。这也启示我们,抓乡村发展首先要高起点编制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一是坚持规划先行。按照村庄规模、地域环境、资源条件和产业特色,在广泛吸纳广大基层干部和农牧民意见的基础上,充分研究论证,制定合法、合理、可持续的村庄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张规划管到底”,从根本上改变乡村发展中存在的无序建设、盲目建设、重复建设以及土地和社会资源浪费等现象,着力塑造美丽乡村新面貌。二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牧区,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电网改造升级、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档“四大”行动,推动天然气、网络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牧区延伸,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挡升级。三是持续推进改善人居环境。浙江省每年各级财政均拿出大量资金支持乡村振兴工作,特别是在农村基础设施上,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村屯均实现硬化、亮化、绿化、美化。我们也要大力开展以绿“治脏、净村、美村”行动,深入推进“户改厕”、垃圾、污水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全面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给农牧民一个干净整洁美丽的生活环境。四是着力厚植文明新风尚。大力加强农村牧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利用好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渠道,深入宣传教育群众,让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要深化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创建,广泛开展好人评选、礼遇道德模范、帮扶济困等活动,加快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五是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健全完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制度化机制,让农村牧区更加宜居、更加美丽,不断增强农牧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做大做强乡村特色产业,构建农牧业新高地。乌审旗的人均耕地面积(14.2亩)是浙江省(0.3亩)的47倍,但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0311元)是我旗(27419元)1.47倍。浙江省乡村的产业发展启示我们,必须坚持因地制宜,要做到“画饼”“做饼”“买饼”相结合,立足特色优势产业,逐步完善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全面提升种植业质量效益及养殖业发展水平。一是让品牌更“响”。品牌是现代商业竞争中的核心要素,拥有品牌,就拥有了市场,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拔得头筹,必须在品牌打造上下更大功夫。浙江省永安村打造“禹上稻乡”品牌,大米售价较常规价格提高2倍多。从乌审旗来看,关键是充分发挥农畜产品绿色、无污染的独特优势,引导和鼓励企业在品牌创建上加大投入,搞好原产地保护和绿色有机无公害认证,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持续完善农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和全程标准化生产体系,提升质量安全监管,集中力量打造区域品牌“绿色乌审”,主动融入“内蒙古味道”“暖城多味”品牌计划,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形成精品效应、品牌效应。同时,发挥比较优势,打造鄂尔多斯细毛羊、皇香生猪、肉牛、杂粮等特色有机产业子品牌,形成“多点开花”的局面。二是让规模更“大”。按照宜农则农、宜草则草、宜牧则牧的原则,把传统农牧业和现代农牧业技术结合起来,以打造鄂尔多斯细毛羊、皇香生猪、高端肉牛、粮食四个产业集群为抓手,推动种养殖业适度规模化经营,持续提升机械化水平,积极开展良种攻关,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鼓励“庭院经济”“稻+鱼+蟹”等多元复合生产经营,发挥全旗“金融副村长”职能,并出台产业、金融方面的政策,扶持中小种植养殖户发展,实现农畜产品供给量质齐升。三是让链条更“长”。着眼强链补链,充分发挥“链长制”作用,依托龙头企业,大力培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仓储冷链、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各方力量向产业聚合、各种要素向产业聚集、各项服务向产业聚焦,持续稳定“供应链”、延伸“产业链”、保障“要素链”、拓宽“销售链”。四是让产业更“优”。按照“龙头带动、园区承载、品牌育强、项目支撑、市场拓展”的思路,鼓励在一线城市建立“草原冰箱”等冷链仓储设施,促进产销冷链流通,切实提高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和产品附加值。坚持“一镇一特色”,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壮大适合本地区的特色产业。

(三)深化农村牧区改革,构建乡村振兴新体制。农业农村发展步入新的历史阶段,改革仍是激活主体、激活市场、激活要素的关键所在。浙江省光明村和安徽小岗村通过土地集中流转,使曾经的“豆腐块”整合成为集中连片的千顷良田,土地流转率达90%以上,土地承包价格从原来的300~500元/亩,增长到现在的1000元/亩左右,通过土地流转农民获得补偿,劳动力得到解放。并对闲置的土地进行整合,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种植大户的成本也降低了。浙江省的乡村改革启示我们,在牢牢守住“四个不能”的底线基础上,要坚定不移深化农村牧区改革。一是着眼盘活土地,唤醒“沉睡资产”。巩固和完善农村牧区基本经营制度,重点深化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一方面,通过出租、转包、互换、入股等多种方式,推动适度规模经营,解决劳动力转移出去以后“谁来种地”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重要的田间作业环节托转给新的服务主体,即将土地经营全托、半托,促进服务型规模经营,解决“怎样种好地”的问题。更要牢固树立经营土地的理念,珍惜每一寸土地,精打细算做足经营土地和资源资产转换文章,摒弃原来简单的流转收租模式,探索建立土地资产经营、管理、评估、监督机制,注重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的形式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尽可能地实现长期受益。并积极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结合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牧区创新创业,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提高农村牧区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二是着眼盘活集体资产,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牧区集体资产管理,全面开展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探索多元化集体资产股权设置模式,将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人、确权到户,逐步构建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赋予集体成员对集体资产股份的收益权和分配权权能,让所有成员共享经营性资产收益。三是着眼盘活机制,深化“三变”改革。探索建立产权交易平台和流转机制等方面的新路径,深入推进农村牧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牧民变股东,与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等开展多种形式股份合作,构建集体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和集体成员财产权益联结机制,增加农牧民财产性收入。同时,要统筹推进农村牧区金融创新、完善农牧业支持保护制度等各项改革,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力。四是着眼未来,提前谋划土地二轮延包工作。聘请先行地区土地二轮延包专业团队进行授课指导,准确把握推进二轮延包工作的政策边界。坚持农村牧区土地农牧民集体所有,依法保障农村牧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平等享有土地权益。坚持“大稳定、小调整”,提倡“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不得推倒重来、打乱重分。充分尊重农牧民意愿,把选择权交给农民,依靠农牧民解决好自己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25年,提前摸底,试点推行条件较好一个村和一个嘎查,为2027年我旗土地二轮延包工作积累经验,保障61个嘎查村土地顺利延包。

(四)聚力引才育才留才,构建乡村振兴人才新机制。浙江省制定出台《关于支持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重点培育领军人才、专业精英、乡村创客、能人乡贤、工匠能手“五类英才”,不断畅通基层人才成长通道,努力壮大乡村人才队伍。两省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启示我们,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更是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领头雁”,要用活用好“鄂尔多斯人才新政30条”等人才政策,深入实施人才强旗战略,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在引才育才留才上下功夫、做文章。一是突出柔性引才。当前发达地区对人才的虹吸效应越来越强,政策支持力度更是强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地区要想破解“虹吸效应”,走出“人才困境”,就必须在柔性引才上想办法、谋实招。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人才引进观念,建立更加开放、更加灵活、更加自由的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采取聘请顾问指导、挂职引进、兼职引进、项目合作、退休特聘等柔性引进办法,增加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灵活性和高效益性,借梯登高、借脑生财、借鸡生蛋,有效解决高端人才短缺问题。二是坚持引育并举。以乡贤为纽带,依托驻外办事机构等,主动对接人才,注重挖掘原籍人才,搭建本土人才返乡“绿色通道”。充分整合涉农涉牧人才资源,深挖本土人才,实施专业技术人才、实用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培育计划,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与业务讲堂、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一批“农专家”“土秀才”和新型职业农牧民,让他们在乡村振兴的具体岗位上发挥出主力军作用。三是尊重爱惜人才。充分发挥本地产业、资源优势,加大对村级产业的政策支持倾斜力度,搭建就业创业平台,让人才有用武之地,让农村牧区成为他们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健全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在人才认定、配偶安置、子女入学、人才安居、医疗保健等方面做好服务保障,让人才心无旁骛扎根乡土,营造尊重人才、爱才惜才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治理能力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浙江省“枫桥经验”启示我们,做好农村牧区工作,关键在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必须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一是夯实乡村振兴信念根基。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到乡村振兴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扛稳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着力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更好地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二是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选优配强嘎查村“两委”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切实发挥农村牧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健全党员教育机制,实施党员分类积分管理,推动党员亮身份、践承诺,带头创业、带头致富。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嘎查村派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作用,把更多的资源下沉到苏木镇和嘎查村,减轻基层组织负担,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帮助农牧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上来。三是提升农村牧区治理效能。农村牧区要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治理,必须尊重群众意愿,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提升群众在嘎查村公共事务中的参与度,凸显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要深化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持续推行“一约四会”等村民自治制度和“苏木镇春雨”志愿服务积章积分制度,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乡村治理新模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要不断创新“旗、镇、村”三级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持续深化矛盾纠纷“三分吸附法”工作法,建立网格员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将民情日记纳入考核内容,分类表彰奖励工作实绩突出的网格员,进一步激发网格员干事创业的激情热情,深入推进“党政纪警检法司联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配齐配强镇级综治中心人员力量,推动调解中心建设向嘎查村延伸,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


来源:旗农牧局

编辑:赛恒

审核:张子月

终审:张振江

绿色乌审先锋
发布全旗党建动态,宣传党建知识,为全旗党员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