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羽同行·润育乌审】乌审旗2024年干部教育培训成果展示②全面深化科技服务 助力企业提质增效

民生   2024-12-23 19:44   内蒙古  


开栏语

为推动教育培训成果转化,做细做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后半篇文章”,今年以来,旗委组织部采取“撰写成果报告+总结培训成效+传学述训讲学”机制,切实把干部教育培训成果转化为推动旗委中心工作的务实举措。

近期,绿色乌审先锋公众号开设“丰羽同行·润育乌审”专栏,对部分优秀成果报告进行刊载,供大家学习借鉴。


全面深化科技服务 助力企业提质增效——乌审旗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培训班成果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高效推进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和市“三个四”工作任务,切实提升乌审旗各类创新主体科技创新能力水平,按照《2024年全旗干部教育培训主体班次计划》安排,5月11日至16日,旗委组织部、旗委党校、旗工信和科技局、苏里格经济开发区人才和科技局联合举办乌审旗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培训班。

此次培训为期6天,覆盖全旗相关部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40余人次,聘请合肥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合肥市委党校副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等科技领域资深专家,进行理论讲授、现场观摩、交流研讨等多样化形式学习,从企业发展、政策鼓励、人才支撑等维度全方位、系统性剖析学习合肥市科技创新发展先行区的经验做法,旨在强化科技管理部门的引导力度和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科技创新的内驱动力和自主能力,为全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一、合肥科技创新异军突起的制胜经验

合肥市抓住了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部署实施重大科技项目,集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社会创新资源,引育大量科技型企业,逐步将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成功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其中有诸多经验做法都值得我们深挖钻研、学习借鉴。本次培训通过《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企业科技创新实践与思考》等主题讲座,宏观了解合肥市抢抓产业变革时机,以创新谋发展的异军突起之路。通过在中科星图科技、科大讯飞、中国声谷、蔚来先进制造基地、合肥哈工特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科技型企业的实地观摩和现场学习,详细了解合肥市科技型企业典型发展案例和合肥市委、市政府协同各行业部门共同打造的一流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

(一)政府全面规划布局 厚植科技创新土壤

合肥市一贯秉持“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的理念,全方位保障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优化科技重大项目布局,通过常态化开展重大技术攻关“揭榜挂帅”活动、组建全国省会城市首个场景创新促进中心等系列举措进一步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高质量服务保障国家实验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不断推进大科学装置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先进光源、雷电防护等项目建设;加速打造未来大科学城,集中布局大科学装置9个,加快推进深空科学城、中国科大天都校区等项目,努力打造成催生新质生产力的科创策源地;高水平建设大科学装置集群、深空科学城、科学家小镇、科学中心总部园区、科大天都校区等重大项目。

合肥市委、市政府持续为企业提供投融资、场景应用、技术牵引等服务,全流程服务,全方位保障,为前沿技术找落地方案,为创新产品找应用场景,助力新技术加速落地、新企业加快成长。

(二)企业强化主体地位 持续提升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国之大者”,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合肥市各大企业不断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切实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中体现出引领作用,为促进安徽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巨大贡献。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持以产业应用为导向,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3.91%、居万亿城市第7位。在各项政策的推进下,2023年,新增国家高企1994家、总数达8406家,三年翻番;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809家、总数达11045家,两年翻番。

其中,以国仪量子技术(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自2016年12月在合肥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量子精密测量、量子计算及高端科学仪器的技术研发和相关产品的研制。通过原始创新、沿途‘下蛋’和技术整合,拓展大科学装置衍生科技成果挖掘、转化和服务等工作,打造以量子测量仪器为核心的先进仪器产业集群,至2023年,国仪量子成交订单超5亿元,实现连年翻番,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7年的努力,国仪量子已经成为“独角兽企业”,其量子精密测量仪器在全球市场占有率领先。

(三)深入推进产教融合 携手解题成果共享

合肥市探索出政府、研发机构、社会资本共同出资组建商业联合体的发展模式,全面推进“三联合”:校校联合、校院联合、校企联合,与在肥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深度合作,依托科研做教研,面向产业设专业,打通“专业-就业-产业”最短通道,孵化出聚变新能商业行动计划实施主体,建设BEST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释放财政资金超百亿元。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为企业迎来了发展机遇,为科研人员提供着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创新和市场、科研和产业、科学家和企业家更好地对接合作,加快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打通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让企业的自主研发有了智力支撑,科研人员的知识有了应用之地,从而真正释放出创新驱动发展的原动力。

例如:2019年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皖维集团联合组建实验室以及建立“研究院公司”合作模式,瞄准行业技术前沿,加快攻克关键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硕果累累,以新材料等高端产业为代表的一批关键领域科技攻关和重大装备国产化取得重要进展,偏光片等十大新材料项目已全面建成投产。

二、乌审旗科技创新基底分析及面临挑战

(一)现有政策体系与产业发展现状存在摩擦

科技创新政策是引导、激励和规范科技创新活动的根本准则,“软制度”是“硬科技”的保障,是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随着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和产业升级转型的推进,现有政策制度体系的灵活性、完备性、成熟性,已无法完全覆盖现阶段部分企业发展的保障需求,各行业亟需开展全面摸排调研,并梳理汇总政策缺口,精准制定引导措施,及时完善补充配套政策体系。

(二)创新主体内驱动力与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企业对创新的认识不到位,部分企业在进行企业资质认定、研发费用归集管理、专项领域交流培训、校企合作互动、向外推广宣介等方面积极性不高;企业与工信、科技、税务、统计等主管部门间沟通方式有待调整,对接频次有待加强,交流效率有待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研发意识不强,部分管理技术依赖进口,研发活动结构不合理,多口径研发费用数据归集不统一;部分企业因属性问题(属总公司生产、经营性部分,不涉及研发)、管理权限问题(子公司无权配置独立财务,研发费用无法归集)无法产生研发活动,致使研发投入在全市排名靠后。

(三)主管部门管理和服务的精准性需要强化

主管部门协调作用发挥不到位,主管部门与上级主管部门、主管部门之间、主管部门与企业及其总公司等等,各方因业务性质和管理侧重点不同,沟通交流存在堵点,致使在企业研发加计扣除、多口径研发费用归集等研发管理方面存在各种难点;主管部门监管和服务的全面性有待提升,各类集中培训的针对性略低于“一对一”指导,在进行监督管理的同时,精准服务能力仍需提高。

(四)人才引育的强度和适配性有待分层细化

当前的人才结构有待调整优化,特别是在专业领域内缺乏顶尖专家的引领和带动,高精尖专业技术人才引进较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在现代煤化工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之间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因地域、环境、交通、医疗等硬性条件的限制,导致人才长期留用比例不高,优秀人才的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但在人才的使用和培养方面,仍然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问题,导致人才的潜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才支持政策和保障机制的落实不畅,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障碍和困难,人才服务体系尚不完善,精细化服务的覆盖面还不够广泛,难以满足各类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在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加强,辐射范围和宣传效果有待进一步加强巩固。

(五)旗内产业布局和升级转型有待逐步优化

现阶段全旗企业布局仍然侧重传统煤化工企业,且升级转型尚未完成,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人才链有待深度融合;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较少,技术体系和工艺流程完备性、成熟性、功能性有待进一步强化,在同行业不具备优势竞争力,仍需发展壮大;连锁企业在本地区多为生产性、包装性工段,限制了本区域企业创新发展的诸多可能性。

(六)对旗内企业及技术成果的宣传有待加强

在当前阶段,对于旗内科技型企业的宣传力度、重大技术成果的推广、科技重大项目的展示、人才鼓励政策的普及以及大型科技活动的报道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宣传方式较为传统,传播辐射范围相对有限;宣传各种无法充分展示旗内现有的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和质量,进而影响了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的规模和质量,无形中降低了整体企业发展机遇和资源平台的吸引力。

三、乌审旗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以高质量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

完善的科技创新制度体系是企业科技创新与经济效益同步推进的根本保障,也是科技人才钻研突破的强大动力,我局现已参与编制《鄂尔多斯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基地核心区科技创新规划》《鄂尔多斯现代煤化工创新技术中试基地实施方案》《鄂尔多斯市化工中试基地和中试项目管理办法》《乌审旗现代化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等科技创新规划方案,构建出包括但不限于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创新激励等政策,促进科技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确保科技创新活动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在谋议科技规划方面,定期在全旗各大企业中开展调研摸排,掌握第一手政策需求,及时查缺补漏,全面完善科技创新制度保障,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实施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持续优化全旗科技创新发展的生态环境。一是加快推进中试项目联合审批机制。因中试项目实验属性特殊,审批过程流程复杂且耗时较长,因此联合审批机制的建立迫在眉睫,保障中试项目在引进、实施、产业化等全过程中都有据可依,鄂尔多斯现代煤化工创新技术中试基地,大力引进中试项目,积极争取中试项目产业化发展,为企业发展争取更多机遇。二是落实市财政专项资金直接拨付机制。简化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预算编制,项目直接费用中除设备费外,其他科目费用只提供基本测算说明。扩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使用自主权,项目直接费用中除设备费外,其他科目费用调剂权全部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

(二)全方位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更是创新成果的使用者、受益者。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也是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通过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加速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此外,企业通过创新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需全面进行。全旗现有规模以上企业33家,已实现“三清零”的企业有14家,2024年推进清零三家,已实现“三清零”企业1家,正在推进2家。1-9月份,全旗累计完成研发投入4.07亿元、同比增长30.2%;辅导4家企业成立科研中心,培育高价值专利6项,成功申报高企1家,审核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27家,开展培训30余次。

在培育科技主体方面,继续加强对全旗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研发职能的政府属事业单位等各类创新主体的引导和服务工作。一是持续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三清零”行动。培育企业家创新发展意识,引导企业开展创新研发活动,实施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双倍增”计划。加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引导工作,提升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成功率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优化企业名片,提升企业发展平台。二是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我局将联合税务、统计等部门,聘请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持续开展创新能力提升、多口径研发费用归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三清零”专项服务、奖补政策宣讲等专题培训和“一对一”入企指导,加强调度摸排,精准把握企业技术和服务需求,全面提升科技服务效能。

(三)加强主管部门引导和协调工作效能

主管部门是企业与科研院所间合作的枢纽,对科技合作、人才交流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年内已与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清华鄂尔多斯实验室、双碳研究院等市内院所平台达成合作协议;与陕西师范大学签署关于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与青岛大学共建煤基车用新材料研究院协议、与西安交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共建基础与产业创新研究院合作协议;促成3个专业团队与企业建立合作机制: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团队(中煤鄂能化“二氧化碳加绿氢制甲醇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内蒙古无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余艾冰院士团队(乌审旗力威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环境类乌审旗力威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年处理80万吨工作废渣综合利用”项目);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军院士团队(中天合创化工分公司“煤化工废水近零排放系统优化与关键技术开发”项目)签约引进。

在深化科技合作方面,持续发挥好科技合作的枢纽作用,为科技成果落在乌审旗落地及后续产业化发展贡献力量。一是加强科技平台载体建设,持续优化鄂尔多斯现代煤化工创新技术中试基地建设和运营,采用“政府投资+公司管理+研究院智撑”的发展模式,提供开放包容的定制化公共实验、信息、保障服务,承担国内外科技平台招商、技术转化应用、产业人才引育、产研深度融合等重点任务。截止目前签约落地中试项目9个(已完成中试1个、正在中试1个),正在与内蒙古勘探研究院等3家科研院所,洽谈醋酸直接加氢制乙醇、深层煤层气开发利用等6项中试项目合作。二是积极争取与高校、研究院之间的合作交流机会,畅通各方对接协调机制,进一步提升产学融合和校企合作的频次和质量,使双方的合作更加紧密和高效;搭建好技术需求与成果转化间的“桥梁”作用,通过建立技术交易平台、举办技术对接会等多样化形式,使双方能够更好地了解彼此的需求和优势,为成果转移转化提供好生态土壤,最大化促进技术成果的转移和转化率。

(四)同步优化人才使用方式和发展模式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注重三者间的有机结合,切实把人才放在科技创新的关键要素中充分考虑。我局不断加强“土专家”培育壮大,创新科技特派员新模式,同时启用企业科技特派员和农村牧区科技特派员。选聘农村牧区科技特派员共28人,组建科技特派员服务团6支,面向全旗选聘企业科技特派员17人,服务企业达到36家。年内已与清华大学、中国工程院、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开展人才交流合作活动,宣传推广乌审旗旗情风貌、工业发展以及人才招引鼓励政策等,为进一步开展人才招引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在招引培育人才方面,继续深化开展人才引育工作,为全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一是贯彻落实《2024年乌审旗人才引进方案》《2024年全旗人才工作要点及任务分解方案》《乌审旗“乌审英才”认定评定管理办法》《乌审旗人才工作站管理暂行办法》《乌审旗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实施办法》《乌审旗人才安居保障实施办法》《乌审旗直行政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素质提升补贴实施细则(试行)》等各项人才政策,为人才做好全方位服务和保障。二是持续深化人才引育工作,配合旗委组织部、旗人社局开展人才招引工作,与企业对接协调,掌握科技型企业人才需求,提高专业技术岗位人才配置;深化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做好农村牧区特派员和企业科技特派员的业务能力提升工作,定期开展企业和农村牧区技术服务和技术需求采集工作,提升特派员服务质量,将科技对企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支撑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五)布局重大科技专项带动企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我局积极申请上级科技专项资金项目,调整优化全旗产业结构布局年内已获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1项(细毛羊智能化高效生态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获批资金50万元);自治区重大创新平台(基地)建设科技支撑项目2项(煤科输送床气化试验装置建设及试验研究项目,获批资金1000万元、毛乌素沙地荒漠化防治与河湖-地下水保护修复协同技术与示范项目,获批资金1000万元)、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氢能领域“揭榜挂帅”项目已评审通过1项(大规模离网型风光氢储制氢及氨和醇随源动一体化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获批资金2000万元);市级科技重点研发计划推荐项目获批5项(毛乌素沙地食用菌产业园建设及猴头菇-玉木耳种植推广项目,获批资金100万元、创建“小创客 成大梦想”科技创新工作室,获批资金25万元、乌审旗实验小学科普创新特色教育,获批资金25万元、细毛羊低碳生态高效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获批资金19.8万元、玉米高产技术集成研究示范推广,获批资金19.8万元),鄂尔多斯市2024年度第二批社会发展领域重点研发科技计划项目1项(多领域工业危险废物高效、绿色治理及综合利用关键技术装备研发项目,获批资金100万元),共获批上级专项科技资金4339.6万元。分批次发放奖补资金541万元。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131万元,首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奖励60万元,再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奖励40万元,连续两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奖励15万元,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奖励30万元,研发费用投入奖励265万元。

在布局科技项目方面,在以项目布局促进产业转型上持续发力。一是继续加大财政资金争取力度,开展更多科技招商活动,更大程度上吸引资金、人才和技术支持,以科技项目成果和效益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定期对各大企业生产、研发等技术人员的专项培训,提供更多专项领域技术交流合作机会,为引进先进技术和工艺传统提供更多选择,逐步完成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二是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新兴企业发展壮大,通过提供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金融支持等措施,激发新质生产力产业的市场活力和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新兴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产学研合作,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六)加强科技创新鼓励政策的宣传推广

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是科技创新成果得以快速转化和应用的基础,我局连续两年组织举办科技活动周、配合举办科普宣传活动周等活动,推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讲好创新故事,激发全民创新热情,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

在科技宣讲推介方面,继续加大舆论宣传引导力度,厚植全旗科技创新土壤。一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体系,通过媒体、网络、会议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科技创新政策和成功案例,提高公众对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政策的可见度和影响力。二是定期组织各类科技创新成果展示会和交流会,为科研机构、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宣介平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三是加强对科技创新政策的解读和指导,确保政策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与媒体合作,通过新闻报道、专题访谈等形式,扩大政策宣传的覆盖面和深度。让更多的企业和个人能够从中受益,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来源:旗工信和科技局

编辑:赛恒

审核:张子月

终审:张振江

绿色乌审先锋
发布全旗党建动态,宣传党建知识,为全旗党员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