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形态学检测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

学术   2024-10-06 20:01   重庆  


 近期有很多小伙伴反应,
总是收不到我们的文章?
原因是公众号推送更新。
需要您给我们点“在看”
把检验星空设为“星标”
赶快动动小手指!
每天进步一点点!



项目名称:红血球形态,疟原虫检查,红斑性狼疮细胞检验,微丝蚴检测、异形淋巴细胞、内部结构异常。
检验时效:24小时不间断,急诊30分钟出结果


一、患者准备:
患者需在安静、空腹状态下采血,通常取早晨过夜静脉血,饮水没有影响。微丝蚴检查需要在晚上9:00-12:00之间采血。为了方便门诊病人可以放宽约束,但门诊病人一般应静息半小时以上,坐位取血。

二、护士采血:
1、采集者准真空采血管(紫管):红血球形态、疟原虫检测、微丝蚴检查、异形淋巴细胞;塑料软试管:红斑性狼疮细胞检验
2、采集方法:采血部位通常选择肘前静脉,如此处静脉不明显,可采用手背、手腕、腘窝和外踝部静脉,幼儿可采用颈外静脉。一般静脉采血2ml,建议用采血针取血,如用注射器采血,应注意血液注入试管前应先取下注射器针头,然后将血液沿试管壁缓缓注入试管中,防止溶血和泡沫产生。应立即轻轻颠倒混匀,防止凝固。切忌用力振荡试管。
3、采集量:静脉血2~3ml
4、采集后保存及运输: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
5、可能对测定结果产生干扰的因素及注意事项:血液标本采集后最好立即检查,搁置过久,可能会导致细胞形态改变,影响结果观察。


三、注意事项:
1、 取血器材必须无菌、干燥、洁净,避免特别用力抽吸和推注,避免化学污染和细菌污染,应尽力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机械性溶血。静脉取血技术要熟练,压脉带压迫时间以不超过40s为宜,否则会使血液成分浓度发生改变。
2、 如遇受检者发生晕针,应立即拔出针头,让其平卧。必要时可用拇指压掐或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或嗅吸芳香酊等药物。

四、临床解读


1、红血球形态检测的参考范围与临床意义
【参考值】(方法:涂片检查法)正常红细胞为双凹圆盘状,大小较一致,直径6~9um,平均7.2um。
【临床意义】
①红细胞大小异常:直径>10um称为大红细胞,直径>15um称为巨大红细胞,常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肝脏疾病等。直径<6um称为小红细胞,多见于缺铁性贫血。
②红细胞形态异常:
球形红细胞: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椭圆形红细胞: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大红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
口形红细胞:见于急性乙醇中毒、DIC等。
靶形红细胞: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严重缺铁性贫血、肝病、脾脏切除术后及阻塞性黄疸。
棘形红细胞:见于棘形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无β-脂蛋白血症、肾功能衰竭。
皱缩红细胞:见于急性铅中毒、尿毒症。
裂性红细胞:见于DIC、化学中毒及肾功能不全等。
镰型红细胞:见于镰型红细胞性贫血。
泪滴形红细胞:见于恶性贫血、骨髓增生性疾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
半月形红细胞:见于疟疾、某些增生性贫血等。
③红细胞染色异常:
低色素性: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减少,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及其他血红蛋白病。
高色素性: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较多,见于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嗜多色性:是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见于骨髓造红细胞能力旺盛的增生性贫血。
④红细胞结构异常:
点彩红细胞:见于贫血时骨髓再生旺盛或紊乱,重金属、硝基苯、苯胺等中毒及恶性肿瘤等。
卡波环:见于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铅中毒等。
豪周小体和核碎块:见于增生性贫血、脾切除术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等。
有核红细胞: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慢性白血病等。


2、疟原虫检测的参考范围与临床意义
【参考范围】(方法:薄血膜或厚血膜检查法)未找到疟原虫。
【临床意义】找到疟原虫可以确诊疟疾。应在患者发热前后采血为宜。一次阴性不能排除,对于高度可疑者应多次复查。

3、系统性红斑狼疮细胞检测的参考范围与临床意义
【参考范围】(方法:手工法)狼疮细胞阴性
【临床意义】多出现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其活动期较缓解期阳性率高。
胶原细胞疾病如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性动脉炎、硬皮病及皮肌炎等有时也可查到此种细胞。
未找到狼疮细胞,并不能否定红斑性狼疮的诊断,应进一步作其他有关免疫学检查。

4、微丝蚴检测的参考范围与临床意义
【参考范围】(方法:手工法)未找到微丝蚴或阴性。
【临床意义】
找到微丝蚴或阳性提示感染微丝蚴,可诊断。微丝蚴周期性在夜间出现于末梢血中,应在晚上21:00时以后到0:00时采血。
对于夜间采血有困难的患者可采用诱出法,即在白天按每公斤体重口服海群生2~6mg,15min后取血检查。

5、异形淋巴细胞
【参考范围】(方法:手工法)少见或阴性。
【临床意义】
正常人血片中偶可见到异型淋巴细胞。某些病毒感染,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肝炎病毒等均可见淋巴细胞增高,并出现数量不等的异型淋巴细胞。其中以EB病毒感染导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尤为显著,异型淋巴细胞10%,对其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 “李凡他试验”VS“潘氏试验"

● ALT、AST升高的12个原因

● 生化反应曲线怎么看?这篇讲得太形象啦
 室内质控失控原因分析,附常用质控规则


有用,就点一个“在看” 吧

检验星空
您的随身微杂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