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台军向美采购的“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系统首批11套已于10月运抵台湾
(据台媒自由时报2024年11月3日报道)台陆军向美方采购的“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系统首批11套,已于2024年10月作运抵台湾,并交由陆军第10军团第58炮兵指挥部进行接装训练。据悉,首批装备包括:11套“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系统、64枚MGM-140陆军战术导弹、2套训练模拟器,及其它附属装备。
据台《2023年度“国防部”主管预算书》显示,“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系统采购项目(代号“轰雷专案”)的预算金额由原先的173亿新台币(约38.5亿人民币)增加至325.23亿新台币(约72.33亿人民币),共采购29套“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系统、84枚MGM-140陆军战术导弹(射高达50公里,射程达300公里)、864枚“精准火箭”(M30/31火箭弹,射程达42公里)、2套模拟训练器及附属装备等。其中,首批订购的11套“海马斯”火箭炮系统已运抵台湾,并将优先部署在台湾西部地区。对此,台军将在北、中、南以及澎湖作战区各新增部署1个“多管火箭炮连”;后期增购的18套“海马斯”火箭炮系统原计划于2027年交付,后提前至2026年交付。
驻防台湾中部地区的台陆军第10军团第58炮兵指挥部,原本就装备了台军自研的“雷霆”2000多管火箭炮系统。该系统由下辖的第626炮兵群多管火箭炮连装备,部署于台中市南大营区,预计等“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系统成军完毕后,可组成高低配合的火力网。
02
台海军2艘轻型护卫舰原型舰建造近况
(据台媒自由时报11月4日报道)为强化水面舰艇战力,台海军持续推进2艘轻型护卫舰原型舰的建造工作,其中1艘防空型护卫舰已于2023年11月17日开工,并于2024年11月4日完成了龙骨安装;另外1艘反潜型护卫舰于2024年1月16日动工,预计将于2025年2月安装龙骨,按计划2艘原型舰将在2026年10月以前完成。
台海军轻型护卫舰原型舰造舰计划包括“防空”、“反潜”原型舰各1艘,总预算245.5亿新台币(约55.5亿人民币),后续还计划建造10艘量产型舰。该轻型护卫舰原型舰由中信造船公司负责建造并整合各项系统,由台“中科院”承接联合指挥管制系统等13项装备项目。此外,2艘原型舰的发动机、战斗管理系统在内的8项关键装备系统将由国外厂商提供,这8项关键装备系统已于开工前与供应厂商完成签约,同时,其中7项已于2023年11月30日前获得厂商国的出口许可。
在轻型护卫舰原型舰完工前,台军在2025年度防务预算中编列预算约496.6万新台币(约110.33万人民币),计划选派22名官兵赴欧美接受相关训练,完训后成为种子教官。其中,16名人员将分别于2025年1月、6月、7月前往北美地区接受战管系统的训练;6人将分两批次于2025年6月、10月前往欧美地区接受雷达系统操作训练。
03
美空战司令部成立第950频谱战大队及其下辖的第17电子战中队
2024年10月29日,美空战司令部第350频谱战联队在罗宾斯空军基地成立了第950频谱战大队(950th Spectrum Warfare Group)及其下辖的第17电子战中队(17th Electronic Warfare Squadron)。美国空军上校迈克尔·G.米登茨(Michael G. Middents)及中校克里斯托弗·R.考克斯(Christopher R. Cox)分别担任大队及中队的指挥官。这两个单位原计划于2027年成立,现比原计划提前三年。此外,这两个单位的成立也使得第350频谱战联队自2021年成立以来编成的单位数量达到5个,也进一步验证了美国空军正在持续加强电子作战能力建设。
第950频谱战大队原为第950情报监侦察系统(ISR)大队,后改为第950电子系统大队,其最初的任务是ISR集成和采购,现任务是监督空军部级电磁频谱作战(EMSO)评估。该大队主要负责四项基本任务:开展电子战(EW)评估;对空军所有现役飞机进行电子战评估;通过整合提高现有能力,使其具备作战能力;对全球范围内的大型部队演习和作战行动进行评估。
此前在去年10月,美国空战司令部第350频谱战联队在罗宾斯空军基地先期成立了2个分遣队,分别是第350频谱战联队第1分遣队和第87电子战中队第1分遣队。此次编制调整后,第350频谱战联队第1分遣队人员将过渡为第950频谱战大队人员,第87电子战中队第1分遣队人员过渡第17电子战中队的组成人员。
04
美空军第301战斗机联队接收首架F-35A“闪电Ⅱ”战斗机
2024年10月11日,在得克萨斯州沃思堡海军航空站联合后备队基地(Naval Air Station Joint Reserve Base Fort Worth),美第301战斗机联队(301st Fighter Wing)接收了首架F-35A“闪电Ⅱ”战斗机。至此,该中队正式开展“老旧的F-16C战机换装新型F-35A战机”的换装过渡工作。根据美空军规划,第301战斗机联队共将接收26架F-35A“闪电Ⅱ”战斗机,预计在2026年之前完成交付。
美第301战斗机联队驻地位于沃思堡海军航空站联合后备队基地,受第十航空队的行政控制。同时,该联队是美国空军后备队司令部(Air Force Reserve Command,AFRC)第一个装备有F-35A“闪电Ⅱ”的战斗机联队。
根据美2024财年国防预算显示,美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共计划采购83架F-35战斗机,其中空军采购48架F-35A型;海军陆战队采购16架F-35B型;海军和海军陆战队采购19架F-35C型(海军15架和海军陆战队4架)。
05
“蝰蛇”综合电子战系统首次安装在F-16战机中并完成飞行试验
2024年10月,美国空军第85测试与评估中队的1架F-16“战隼”战斗机首次携带“蝰蛇”综合电子战系统(IVEWS)完成飞行试验。本次试验由F-16电子战测试主任斯蒂芬·格雷厄姆中校(Stephen Graham)执行。他表示:该系统与F-16无缝集成,并将飞机提升到“第四代+”的水平。
“蝰蛇”综合电子战系统(IVEWS)是F-16上的一种自卫电子战(EW)系统,可提供数字雷达预警和主动干扰能力,以探测、识别、定位和对抗潜在威胁,旨在为F-16提供与第五代飞机同等的电子战能力,提高在有争议和拥挤的电磁频谱环境中作战的生存能力。IVEWS将内置于F-16中,取代安装在机腹中线的AN/ALQ-131自卫干扰吊舱,从而腾出一个外部挂点来安装油箱或其他有效载荷。但“蝰蛇”综合电子战系统并不局限于F-16,它还适用于其他机型。此外,该系统是一种全数字化干扰器,经过广泛测试,可以与F-16的新型AN/APG-83可扩展敏捷波束雷达(SABR,一种有源电子扫描阵列(AESA)雷达)配合同时使用并消除干扰。
据悉,“蝰蛇”综合电子战系统项目最初是一个中间层采办计划,旨在实现快速部署。它于2019年成为空军的一项正式项目。根据2021年的一份合同显示,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研制了符合环境和安全标准的“蝰蛇”综合电子战系统原型机。随后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于2022年获得了另一份合同以继续完成开发工作,并将该系统安装在数架F-16战斗机上进行飞行测试。2023年4月,“蝰蛇”综合电子战系统完成美国空军的实验室智能验证仿真器(LIVE)测试。
目前,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正在继续开发“蝰蛇”综合电子战系统,为进行更多的测试和集成做准备。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副总裁詹姆斯·康罗伊(James Conroy)表示,“蝰蛇”综合电子战系统的开发和作战测试应于2025年初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