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六军在朝鲜战争中为何名声不显?

文化   历史   2025-01-09 22:45   湖南  
在抗美援朝战争初期的志愿军各军中,来自华北的第六十六军名气最小,这主要是因为该军在国内战争中的正面大战经验较少,入朝时的准备也不太充分,接受任务时比较仓促,所以一开始就被摆在助攻和牵制的位置。
另外,就是在第三次战役以后部队的减员比较多,1951年春刚打完四次战役,该军就撤到后方休整。因为后来中央准备让华北杨成武的第二十兵团主力入朝,为了填补防务的空缺,故六十六军就没有再参加接下来的第五次战役,不久就给调回了平津地区,用作拱卫京都的主要陆军力量。
掐指一算,该军从1950年10月23日奉紧急命令参加首批入朝,到1951年4月撤回国,总共在朝鲜只待了半年的时间,作为主要力量参加大战的次数比较少,所以和当年什么如雷贯耳的“万岁军”比起来,就显得不大知名。
第六十六军在朝鲜时的军长是肖新槐,政委是王紫峰,统辖有第196、197、198三个师。196师是军的第一主力师,它的老师长是建国初期任过河北省军区司令员的曾美少将。
上图: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六军军长肖新槐。
第六十六军这个部队最早的前身,是平型关大战后由聂荣臻带领开辟五台山根据地的115师的几个连排,成员大都是老红军。后来扩编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雁北军分区的一个主力团,曾美长期是他们的首长。
上图:第66军196师老师长曾美少将。
1946年,又以这个部队为基础,在山西五台成立了冀晋军区独立第1旅,曾美任旅长。1947年冬,该旅升级为野战兵团的主力,改为华北第一纵队第1旅。在解放战争当中,参加的重大战役主要有涞水战役、察南绥东战役、平津战役和太原战役,最有名的亮点是1948年1月的涞水战役,该旅予敌主力王牌第35军军部以毁灭性的打击。
1949年,华北一纵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六军,隶属于杨成武的第二十兵团。春天参加完太原战役之后,该军留驻华北防卫天津,是杨成武平津卫戍区的中坚力量。
上图:杨有山(1905-1983),又名晨光,入朝时任66军第196师师长。他是张学良东北军老兵,早年入东北讲武堂,后于1937年投奔延安,在抗大学习。建国后,他率领一九六师参加朝鲜战争,回国后调任第六高级步兵学校校长。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1950年,这支部队很多正在天津搞农业生产,中央抽调部队紧急入朝。当时在全东北,我们的野战陆军仅四十二军一家,而在华北,最东边的就是六十六军了。虽然事先它并非预备入朝的部队,但由于离朝鲜比较近,该部还是被马上调了过去。正因为这样,部队的入朝准备工作做得不好,导致后来仓促应战。
1950年10月底第一次战役开始时,志愿军西线有六个军,以吴信泉第三十九军和温玉成第四十军为中路,梁兴初第三十八军和吴瑞林第四十二军为东路,西路就是肖新槐指挥的第六十六军和曾泽生的第五十军,负责防守朝鲜西海岸一侧。
一开始,三十九军打云山的时候,六十六军就作为配合力量,与美军第二十四师及韩国精锐白善烨的第一师相遇。因为是初战,准备不足,第六十六军首长有点谨小慎微,缺乏果断,部队上下也有些畏敌情绪,导致没有及时抓住当面的美韩军,形成迂回之势,结果让云山退下来的中路美骑兵一师撤回去了,延误了大好的战机。事后,该军遭到了彭德怀严厉的批评,军首长以下多人写了检讨。
然后,就是第二次战役。第六十六军依然位于西线,主力集结于龟城地区。它的右翼靠海边的是第五十军,两部的任务是牵制吸引住当面美军第一军的主力,为东线志愿军第三十八军穿插敌后争取时机。当时,西线美军最强大的核心兵团是美九军,它辖有美骑兵第一师、美二师、美二十五师、韩首都师、韩二师、韩九师等六个师的兵力。
11月7日“联合国军”全线开始北进后,该军的进攻指向还是中路的九龙江、大宁江河谷地区,那里是志愿军第三十九、四十军的主力,并且彭德怀的指挥总部,就设在九龙江元山镇西北的大榆洞。
在美九军的左翼,则是美第一军,它包括美二十四师、英第二十七旅和韩一师,战役发起后跨过大宁江,向志愿军西海岸防御正面的定州、宣川、龟城一线进攻,兵锋直指新义州。沃克最薄弱的环节是它的右翼,即位于清川江以东北仓、德川、宁远一线的韩第二军,韩第二军包括韩第六,七、八师,土耳其旅,这里正是彭德怀凶狠的侧翼突击主方向,有梁兴初的第三十八军指着它。
11月21日,在志愿军故作示弱的节节抗击和后撤诱惑下,西线联合国军部队进至嘉山里-云山南-妙香山一线,中路主力被诱入了预设的埋伏战场。24日,麦克阿瑟指挥联合国军发起旨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紧接着在25日黄昏,志愿军就首先在西线发起了战役反击,以第三十八、四十二军向德川、宁远地区韩二军的第七,第八师发起进攻,力争在侧翼打开缺口,进而实施大迂回,一举兜住美九军的主力。为了配合行动,中、西路的志愿军各军都向当面的敌人发起进攻,其中,六十六军和五十军组成西集团,由龟城、宣川地区出动,攻击美一军之美24师和韩军第1师的部队。
担任六十六军进攻前锋的,是最精锐的第196师586团,这个团有一个装备在全师最好的连队,就是第一营的机枪连。战斗一开始,该连就朝大宁江一线博川方向迅猛突进,结果因为动作太快、敌情不明,连队竟然深入到了敌人的战阵当中。这股敌人正是韩军最精锐的白善烨第一师,其第11团已经运动到了机枪连的侧翼。
上图:南朝鲜第一师师长白善烨。
25日夜,双方接触,由于形势危险,机枪连连长岳忠义当机立断,率部就近抢占大宁江西岸紧靠通往博川公路线上的一个小山头,准备固守牵住敌人的主力,待主力赶到形成对韩军的包围。这个小山头,就是后来朝鲜战场上颇有些名气的“铁血山”。
“铁血山”属于朝鲜泰川郡的辖区,其真名叫做“东阿里山”,当时默默无名。


这座山的海拔只有133米,但位置重要,东面挨着大宁江,西面俯视着博川连接泰川、龟城和昌城江河谷的公路线,是美韩军进攻龟泰地区的必经之地。


在志愿军到来以前,韩军已在这里留了一个排驻守,但还不知道志愿军已经摸到了他们的眼皮底下。所以机枪连趁夜接近,利用缴获的韩军服装,尖刀排一个突击,就占领了这个小高地。
上图:东阿里山战斗地图。
东阿里山非常重要,志愿军的得手叫白善烨很吃惊。所以他当晚便组织兵力猛攻山头。开始的时候,因为机枪连士气正旺,部队的装备也好,重机枪、迫击炮一阵猛打,把韩军的进攻很快就打垮了。后来,敌人判断中国军队可能上来了一个营,就组织大部队和强大的火力扑了上来,其中,包括有美军的坦克和大炮。
那会儿,实际上志愿军当面的敌军,就是韩国人,并没有美军的建制单位。但是,当时为了加强韩军的战力,美军给韩国各主力师都派有相当多的顾问和技战术军官,有的师还配属了美国人的火力支援部队。像白善烨的第一师,总兵力1万余人,是李承晚的头号陆军王牌,美军尤其格外的重视。
第一军军长米尔本给这个师调配了两支以美军人员为主的重武器部队,一个是美军第6坦克营,一个是美军第10混编炮兵群,拥有美军坦克40多辆、榴弹重炮16门。加上韩一师本就不少的重武器,这样一来,第一师的装备水平,拿志愿军西线两个军都没法比。在韩军碰上霉头以后,见情势不妙,于是凶猛的美国人就上阵了。
我小时候,那会儿有一本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连环画挺出名,就叫做《铁血山》。这本画册的故事,就是六十六军586团部队政治部编的。586团在70年代,按中国陆军番号称作“52863”部队,驻扎在天津武清的杨村。当年,六十六军的军部就在天津,津门美术事业发达,该军有好几个故事都给拿到美术出版社绘成了连环画,除了《铁血山》,还有一本《三炸敌桥》,都是描写抗美援朝该军战斗历史的。
《铁血山》这本画册,描写了很多志愿军与美军激战的场面,因为是艺术作品,具体情况和当年实情有出入这不奇怪。
其实那会儿,第586团的对手是韩一师,美二十四师还在后面没有上来。按照后来连长岳忠义等人写的仅有的几个战斗记载,也都说进攻之敌主要是韩军。战斗当中,美军的坦克、炮兵和飞机也都投入了,这是事实,但战史故事倒没提及有什么美军步兵参战。
当时,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可能有我军侦察上的漏洞,也可能有敌人后来对军情的隐瞒,后人现在很难知晓美二十四师是否投入这次作战。只是可以肯定,韩一师里确实有些美国官兵,他们在前线充当了火力支援和指挥的角色,这大概就是《铁血山》里有不少提及美军的原因吧。
这美国人一上来,就出动了十二架F51野马式战斗机。这些飞机三架一组,从高空向东阿里山猛烈地俯冲,又是扫射又是投弹。
与此同时,山下的美军坦克也开了过来,五六辆并成一排抵近直瞄轰击。转瞬之间,小小的山头就落了350多发炸弹和炮弹。
这些需要注明的是:野马式战斗机在1953年被F86佩刀喷气式战斗机替代。
当时,志愿军是第一次和美军坦克交手,还没有专门的反坦克武器,只有用炸药包和集束手榴弹。因为阵地受坦克威胁太大,机枪连组织爆破小组冒死接敌,用手榴弹炸断了前头坦克的履带,挫败了敌人的攻势。
东阿里山战斗整打了大半天,1营机枪连顽强坚守阵地,还和敌人打起了白刃战。最后毙伤美韩军一百余人,基本顶到了师主力赶到。这场战斗,机枪连也牺牲了七十多个人,还有三十多人受伤。战后,因坚守阵地起到了迟滞牵制美韩军的战略性作用,机枪连被志愿军司令部授予集体一等功,获得“铁血山英雄连”的光荣称号。

在第二次战役中,六十六军打得很猛,11月28日,军主力已经推到宁边以西的龙山洞即八院地区一带,这里是美二十四师原来的驻地。同时,第五十军进到博川以西地域,三十九军攻到宁边,东线第三十八军也已穿插占领三所里,美第九军主力陷入了三面被围的境地。沃克见势忙下令全军退却,令美二师猛攻三所里,以求夺路而逃。志愿军总部遂下令正面各军展开全面追击,力争在清川江沿岸歼灭西线美军主力。
11月29日到30日这天,是决定朝鲜战争历史的最关键的一天,第三十八军于三所里成功阻敌,正面四十军攻克军隅里,西边,六十六军和五十军前锋也渡过了清川江。为避免被合围,沃克急令美九军主力放弃大批战车辎重,改向西南逃窜,到安州以南地区汇合美一军一起撤向平壤。
这样,到12月2日,西线的战斗基本结束。由于此时,东线美第十军也已陷入志愿军的重围,12月3日,麦克阿瑟便被迫下令联合国军全军向三八线实施总退却。到12月6日,志愿军占领平壤,整个第二次战役终于收尾了。
在第二次战役当中,第六十六军可以说基本完成了志愿军司令部交给的战略任务。同时,此战该军也伤损了三千余人,主要是前锋第196师的损失。28日,在逼向大宁江的战斗中,该师第588团团长赵兴玉不幸牺牲,他也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最早阵亡的师团级干部之一。
上图:第196师588团团长赵兴玉烈士(1916-1950),四川达县人,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为入葬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第一个烈士。
六十六军在二次战役中表现不错,受到了彭德怀的表扬。以后,这个军的地位就提升了。1950年12月底,志愿军发起第三次战役,六十六军置于整个志愿军进攻战线的最东,和四十二军组成东集团,由华川西南、三八线以北的马坪里地区,向北汉江上的重镇加平突击。目标是击溃当面的韩国第二、第五师,顺北汉江向汉城深远后方迂回,这可以说是一项重任。因为临近1951年的元旦,历史上将此战又叫做“新年攻势”。
31日,战斗全线打响。第六十六军在冰天雪地之中向三八线奋勇进击,在没有炮火掩护的条件下,步兵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发挥夜战技能隐蔽接敌发起猛攻,一举突破了韩军在国望峰、华岳山等地设置的防线。
在华岳山的战斗中,第586团2营4连战士侯伯锁等人避开主峰正面敌火力,从侧面攀登上山顶,以突然的动作与敌短兵相接,夺占了这座三八线上重要的制高点。战后因完成任务出色,4连荣立集体一等功,被志司授予“首破三八线英雄连”的荣誉称号。
华岳山的突破,为侧翼友邻第四十二军打开了南进穿插的缺口,他们最终插到了济宁里地区,一举兜住了韩二师主力和韩五师一部。同时,第六十六军大部队也配合行动,向南突进,与四十二军一起将韩二师歼灭在加平北汉江以北地区。随后,军主力乘胜追击,相继攻占春川、洪川等地,一直前出到原州、横城一带的三七线附近。
在第三次战役中,六十六军的表现是很好的。在志愿军前线各军中,该部是最先突破三八线的,同时,也是打得最远的部队之一。对此,多年以来有一张志愿军战士踩着雪地攀登山岭的著名战地照片可以为证,它就是当时第六十六军586团某部向华岳山突进的实地战场拍摄,后来被广泛用作志愿军发起新年攻势,展开第三次战役的宣传标志。
在这场战役中,六十六军不仅插得远,取得的战果也是不错的,一共歼灭俘虏了韩军四千多人,击毁缴获敌火炮120多门,汽车100余辆。六十六军自身付出的代价是战斗伤亡2800人,包括冻伤在内的各种非战斗减员有3200多人。因为进攻期间恰逢严寒大雪,加之美军飞机不断的空袭,在接近横城地域的时候,六十六军的战斗力已经明显的下降了。
第三次战役刚过,1951年1月中旬之后,李奇微便指挥联合国军发起了大规模的反攻,第四次战役就这样开始了。当时,因为敌人进攻猛烈,后勤供应问题严重,西线志愿军主力打得很苦,被迫实施全面的防御。
为了扭转不利局面,彭德怀策划了横城反击作战,即利用东线韩军第三,八师和美二师的过分突出,集中兵力火力予敌重大打击来缓解西线的危局。在这次反击战役中,第六十六军再度登场,与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二军组成一个12个师的强大重兵集团,由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邓华指挥。
1951年2月11日,战斗打响,六十六军担负外层迂回的重任,目的是全面兜住韩军主力和美二师。但是在穿插的过程中,部队不幸和韩三师遭遇,双方杀成一团,致使延误了包抄切断敌军后路的时机,非常的可惜。
横城反击战役,据统计志愿军东集团共歼灭俘虏敌军近1.2万人,其中包括美二师的一个步兵营和一个重炮团。当中,六十六军独自毙伤俘敌五千余人,对歼灭韩国第八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战斗结束后,六十六军趁势夺回了之前放弃的横城南北区域,并继续向原州发展。原州是朝鲜半岛中南部的军事要地,它居高临下向南俯视着南汉江流域的忠州。忠州是位于三七线的韩国重要城市,再向南,已经是通向半岛南部重镇大田和安东的接近地了。可以说,当时第六十六军打得很好,整个战略态势对志愿军十分的有利。
然而,这时候却出了一个严重的事情,那就是六十六军的右翼第四十军和四十二军没有打好。他们在南汉江北侧杨平至原州公路上的要点砥平里遭到了美法军的顽强抵抗,最后损失严重,被迫撤围。这可以说是志愿军一个惨痛的战略失败,失去了突破三七线、动摇整个联合国军战线的最后一个宝贵机会,也让之前的反击战战果大半付诸流水了。之后,李奇微便站稳了脚跟,利用砥平里战斗耗尽志愿军粮弹物资的战机,重新发起了凌厉的反击,志愿军被迫再次转入守势。
从1951年2月16日开始,第六十六军和西线的五十军、三十八军一起,顽强阻击联合国军的全面猛攻,前后共历时四十多个昼夜。部队从横城向北逐次经洪川、春川到华川,依托高地险隘梯次抗击,最后将防线稳定在了三八线以北的华川地区。其间六十六军各部损失严重,不少一线连队都打剩到十几个人。
直到4月上旬,新入朝的第三,第十九兵团陆续赶到前线,敌人的反攻才告一段落。这时,第六十六军全军已经伤亡减员超过1.6万人,为遏制美韩军反扑,稳定志愿军东部战线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在历史上,公平的讲,其实第六十六军在第四次战役中的表现是相当不错的。
战役的第一个阶段,联合国军大举全线反扑,六十六军就作为主要的力量,在东线负责层层阻击、诱敌深入的任务。在洪川门户五音山的战斗中,由宋玉琳、黄连秋率领的第198师顽强坚守五昼夜,为掩护主力兵团发起横城反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上图:志愿军第198师师长宋玉琳少将。
上图:志愿军第198师政委黄连秋少将。
其后,第六十六军各部又和兄弟部队一道对敌迅猛反击,在北汉江加平一线重创韩军第八师和美军一部,仅俘虏的美军就有140余人。在战役的第三阶段,六十六军又在东线连续阻击敌人将近五十天,其付出的牺牲,是不比在汉江南岸浴血阻敌五十昼夜、功绩名扬全国的五十军差的。
正因为该军消耗了大量的敌人,才为后来志愿军第三兵团赶到朝鲜东线,稳定三八线的阵地防御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在整个战役期间,第六十六军从诱敌阻击,到迅速反击,再到长时间残酷的阵地战,可以说多种作战方式几乎轮了一遍。
历史的事实说明,该军无论是承担什么样的重担,都能够较好地完成上级赋予的使命,部队的战斗力很过得硬,政治工作也很出色。正因为如此,在持续两个多月的激烈战斗中,该部才能在伤亡减员严重的情况下,依然能做到战线不松垮。
在这场抗美援朝所经历的意义最重大的血战之中,六十六军的烈士近8000人,也涌现出了“曲桥里阻击英雄营”即第196师588团2营、“横城阻击英雄营”即第197师591团3营、“钢胆铁身战地英雄通信连”即第197师师直通信营通信连、“横城肉搏英雄连”即第197师591团3营7连)和特等功臣于德江(588团)、张续计(588团)、刘占龄(591团)等一大批战斗英雄和模范人物。
第四次战役是六十六军在朝鲜战场上的绝唱,因为损失重大,部队非常疲惫,1951年4月,该军和西线的五十军几乎同时回国整补。不久就移驻华北的天津、唐秦地区,在那里补充了很多来自冀东、山东的新兵。
1955年后,该部一直作为北京军区的陆军主力,驻扎在津门重地。其第一主力196师,早在1952年就配备了大批的苏式武器,成为全军第一个苏式武器改装师,并于1955年后,被军委定为第一个向外军开放的解放军陆军主力师,也是后来确定的全军首批十个战备值班陆军师之一。
这种荣誉,一直延续到80年代的初期。从中能够看出,第六十六军这支部队,在早期新中国军队老人们的心中,军政素质是优秀的,地位是优先的,是第一等的陆军骨干,而根本不是现在这样默默无闻、在人们心目中缺乏了解的二流部队样子。
上图:郑三生少将长期担任第66军的军长。他是林彪红一军团老部下,抗美援朝战争中曾任志愿军65军师长。在津期间,还兼任天津警备区的司令员。
第66军战士在唐山抗震救灾当中。
参考资料:
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冰雪长津湖》、《东线祭殇》。
最后推荐一下本文的参考书籍《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本书是一部有别于传统观念的、有关朝鲜战争的综合性著述。
波谲云诡的战场上,影响双方胜负的是综合实力,而过硬的心理素质是综合实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战场上,血与火、生与死交织,“就是一部巨大的绞肉机”,若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别说打赢,可能连残酷的战场环境都难适应。战争实践反复证明,将士们的心理稳定性、抵抗外界干扰和诱惑的能力如何,对于取得战争的胜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方是正版链接,对朝鲜战争内幕感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
人穷卖艺,对朝鲜战争感兴趣的朋友,还可以去看看我经常推荐的另外几本书↓↓↓



红小岩谈古论今
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