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古元美术馆,在凤凰山麓落成开馆。2020年9月15日,古元美术馆宣布正式闭馆,并通告新馆拟于2024年下半年启用。
8月5日,“爆改”后的古元美术馆终于如约而至。在梅华路388号,这个面向所有市民的艺术场域将揭开面纱,对于珠海来说,它的回归将填补起珠海艺术文化生活的部分空白,制造起新一轮审美革命!
文化生活 culture life
#珠海城事
在古元美术馆正式开放前,我们来到这个四年未见的地方。美术馆门口正在进行着紧锣密鼓的开业前准备,古元先生的铜像立于美术馆前方,他目视前方,手拿画笔,似乎在等待和迎接着来访者的到来。
作为珠海标志性的公共文化空间,古元美术馆历经四年的缺席与改建,它的重新回归对于珠海而言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事件。
点击视频,云逛美术馆
眼前的古元美术馆与石溪公园隔路相望,背后郁葱的山林和左侧新修的岭南园林又将其与美术馆建筑相连,一幅交融着建筑、自然与⼈⽂的公园画卷徐徐展开。
在新的建筑格局中,重生的古元美术馆跟石溪山水、跟珠海的城市风貌、跟岭南文化、现代建筑展开了生动的对话。
古元美术馆正面呈“石溪叠水”样式,有“溯流而上,探究艺术本源”之意。
新馆建筑外立面采用米白色干挂石材,搭配黑色玻璃幕墙,既保留了古朴庄重的气息,又增添了现代时尚的元素。新馆整体建筑外观不仅与原馆总体风貌保持一致,更与周边环境高度和谐。
此次扩建,设计单位希望“全新的美术馆可以通过建筑设计,带领人们寻找到理解‘岭南文化’的全新方式。”
经过多方考量和规划后,整个建筑的基调最后敲定为:以“多元与开放”为设计理念,在原有建筑基础上采取“保留两翼、改造中央、扩建后方”的设计思路进行。
保留两翼、改造中央、扩建后方(图源:珠海市建筑设计院)
如何在不破坏原有“A”字形态的基础上增添新的建筑体块,并确保新旧建筑之间的和谐统一,同时赋予空间以强烈的岭南地域特色?
或许是在设计构思里最富挑战的地方。
在具体实施中,新增的建筑体块从后方延伸至中央顶部,不仅保留了原有的A字形态,还巧妙地将其扩展为“双A(ART)”建筑造型,总建筑面积也从原来的 8181㎡ 增至 20005㎡。
从空中俯瞰则成“双A(ART)”建筑造型,
寓意“艺术之中的艺术,艺术之上的艺术”。
而对于岭南文化的体现,不仅在于地域性设计的追求,更在于一种文化存在方式的探索。
将隔壁石溪公园的湖水景观与美术馆主体建筑一起打造。以荷花池、映月池的园林景观营造出山水交融、自然一体的景象。
岭南园林拥抱着石溪公园,连接着古元美术馆。
而除了岭南园林的增添,设计单位还在主体建筑中融入百叶、花窗、船窗等岭南元素,让人们通过现代建筑窥见传统。
它是现代的,但在细节中又处处融入着“岭南”文化;它在石溪公园之外,但处处皆是得以拥抱石溪公园山水之地。
图1©张灏
图2源自珠海市建筑设计院
随着新馆的开启,美术馆也将启用全新的logo识别系统。强化了视觉识别效果的同时,更深层次地传达出美术馆的文化内涵。呼应古元先生的艺术精神,延续城市的文化精神和脉络。
新的logo将美术馆的建筑外形进行几何化、线条化、抽象化处理,融入木刻版画的黑白刀痕美学。
LOGO整体结构采用珠海拼音首字母“ZH”,既表明其作为珠海市古元美术馆的地域特征,又兼顾延续“香山文脉、石溪古韵”的历史底蕴。
“M”不仅是博物馆“Museum”的缩写,还代表了美术馆的使命——守护与传播。简洁而富有力量的符号如同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连接过去与未来。
美术馆前方的广场和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为馆内争取到了大量的自然光,让美术馆成为一个通透明亮的空间。
进入大厅内,中厅予人空旷又明亮的空间体验。没有过多的阻隔,开放式布局为空间带来留白的秩序;高耸的天花板和有力量的线条,都充分地体现着空间的当代气质。
白色为主,黑色点缀,暖黄的灯光为空间增添一抹舒适温馨的气息。
图1©张灏;图2图3©吕毅鹏
中厅的旋转楼梯如一株亭亭玉立的花飘落于美术馆的半岛之中,从远处看,一半在内,一半在外。
柔美且富有张⼒的曲线,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中厅笔挺的线条感。
极具张力的旋转楼梯。©张灏
蜿蜒而上的旋转楼梯将室内空间大致分为两边,右方的墙体又有扶梯相连接,时而平行时而交叉,带来丰富的空间节奏。
竖直线条作为扶梯左侧的屏风,
也给中厅增加了一些设计层次感。
©张灏
扩建后的古元美术馆内部共由 7 层构成,共有 7 个展厅,展陈面积共计 8000㎡,新增约 300 个停车位。
除展览空间以外,还有文化体验区、多媒体报告厅、阅览室、美术创作室、贵宾厅、公共教育体验空间等。
← 向左滑动
展览空间之外,还设有其它多功能厅
一楼右侧的文化体验区,服务台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大理石桌面犹如缓缓而流的瀑布,落在地面,蜿蜒朝里流去。“大理石溪流”的“入侵”和木纹地板并不违和,反倒让人觉得饶有趣味。
文化体验区的设计小巧思着实有趣。
图2©吕毅鹏
你可以有多种上楼的方式,乘坐侧边的直梯、或是从中央的旋转楼梯拾级而上。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线减少了拥堵的可能,也优化了展览动线。
四楼至五楼的楼梯,由内向外,悬于半空之中。©吕毅鹏
顶楼的阶梯体验区是对登顶期许的最佳奖赏。
阶梯体验区是一个绝佳的小型艺术交流场地,也是一个光影的容器。顶楼的光能量很足,阳光透过通透的玻璃幕墙照射进地板。光的强度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
前方和右手边是通透的落地玻璃,玻璃外是茂密的绿地阳台。
木质的地板和阶梯成为时间的幕布,
光线成为了阶梯体验区的光影放映员。©张灏
空间表现着时间,时间又重塑着空间。
建筑师通过“一虚一实”的墙面设计控制光线进入的数量和位置,为美术馆带来了丰富的空间层次和时空体验。
在艺术馆里行走,每个尽头处都拥有着朝向自然的最佳视野,室内的留白空间与室外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恍惚间,觉得美术馆好像寻找植物的迷宫,只要走到尽头,就能捕捉到葱茏绿林和风声鸟鸣。
8号展厅或许是拥抱石溪公园的最佳位置。
绿意穿过通透的落地玻璃涌进空间中来。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美术馆都有着完善的无障碍设施。四处可见的无障碍设计和导视系统确保着每一位访客都能够得到舒适、安全的艺术体验。
在多元开放的设计理念中,我们看到了空间与自然的互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人文的关怀,它们相互交织产生了美丽浪漫的融合。
无障碍设施遍布全馆
如果说北京有798艺术区,上海有M50创意园,成都有蓝顶,那么珠海的艺术群体聚居区就是在以古元美术馆为首的艺文场域。
古元先生的铜像立于美术馆前方。
在9.2km的梅华路周边,古元美术馆与珠海博物馆、珠海市图书馆、香山文化艺术中心等一众公共文化艺术空间遥相呼应,构成了一个以点带面的复合整体,在地理位置上共同编织出一条横贯珠海的“文艺横轴线”。
图1:香山湖公园 ©蔡振丰
图2:从香山云道俯瞰博物馆 ©蔡振丰
图3:珠海市图书馆 ©吕毅鹏
图4:即将启用的香山文化艺术中心 ©吕毅鹏
央美教授隋建国曾在「三联人文城市论坛」上探讨过一个问题:“当我们在讨论建筑时,是在谈论生命、建筑和城市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公共艺术也是同样。”
一座城市的艺术,不应该是高屋建瓴或难以琢磨的。公共艺术需要走出象牙塔,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呼应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而这一张“为人文艺术而存在,且面向全体市民”的公共文化空间网络,在时代的潮汐中,将如绿洲般为这座城市和城市人带来饱满和触手可及的知性体验。
今天,珠海古元美术馆新馆启用仪式现场。
古元美术馆,重塑向未来!©欧阳敏
古元美术馆将在8月9日正式对外开放。
在开馆之际,美术馆将带来一系列重磅展览。除古元先生作品外,还有齐白石、岭南画派关山月等画坛巨作的原作呈现。
← 向左滑动
此次开馆的7个重磅展览
——
地址
珠海市香洲区梅华东路388号
图片丨吕毅鹏、张灏、蔡振丰
欧阳敏、乐道Louder
头图|张灏
本期编辑丨120
视觉设计丨段子手👋🐑
内容监制丨李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