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将首次在德国关闭工厂;斯特兰蒂斯考虑最多裁员2.5万人;通用中止与本田的低价纯电动汽车的量产,选择现代汽车作为新合作伙伴;本田和日产将统合。全球汽车巨头正在迎来战略转折点……
全球汽车巨头正在迎来战略的转折点。由于与新兴企业的竞争激化,多数汽车企业的经营环境严峻。正在以纯电动汽车(EV)为中心,通过合作、改变合作伙伴、大规模整合等措施,跨过被称为百年一遇的变革期。
“汽车产业的传统格局正在能动地发生变化。无法应对的企业将被淘汰”。8月,针对与日产汽车的纯电动汽车合作问题召开记者会的本田社长三部敏宏表现出了危机感。
本田和日产加上三菱汽车,力争成为全球第3大集团,其背景是新兴企业的崛起。在纯电动汽车和车载软件方面具有优势的中国比亚迪(BYD)和美国特斯拉的势头正在加强。
在一直以来擅长汽油车的汽车企业之间,相继出现以纯电动汽车为中心建立新的合作关系、或改变合作伙伴的趋势。和以往主要是传统汽车厂商之间合作相比,目前行业内的合作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美国通用汽车(GM)中止了与本田的低价纯电动汽车的量产,选择韩国现代汽车作为新的合作伙伴。将在电池和软件等新一代汽车方面追求规模。
德国大众汽车(VW)向中国小鹏汽车出资7亿美元,正在面向中国联合开发SUV等2款纯电动汽车。欧洲大型汽车企业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与中国浙江零步科技在荷兰成立了合资公司。
从2024年7~9月全球汽车销量来看,比亚迪同比大幅增长38%,达到113万辆,特斯拉也增长6%,超过了上年同期。相比之下,本田(减少8%)、日产(减少4%)、大众集团(减少7%)、通用汽车(减少9%)、斯特兰蒂斯(减少20%)等均低于上年同期。
在寻找新合作伙伴的同时,大型汽车企业也在加紧推进结构改革。首先,正在受到当地企业攻势的中国市场等推进工厂关闭等。
通用汽车12月4日宣布,由于关闭中国工厂和业务重组,计提逾50亿美元特别损失。通用汽车在中国的销量在最高峰的2017年为400万辆,但2023年减少到210万辆。大众也在讨论关闭与上汽集团(SAIC)的合资工厂。从日本企业来看,本田已决定将中国的汽油车产能削减3成。
在中国,小米和华为等跨界企业也相继涉足造车。日美欧的汽车厂商想要卷土重来并非易事。
从对中国市场依赖度较高的欧洲企业来看,影响甚至波及作为老家的欧洲区域内的裁员。大众受到欧洲对纯电动汽车的需求低迷和高成本等影响,向工会通报了在德国至少关闭3家工厂和裁员数万人的计划。这是大众首次在德国关闭工厂。
斯特兰蒂斯也在考虑最多裁员2万5000人。12月,卡洛斯・塔瓦雷斯宣布在任期内辞去首席执行官(CEO)职务,该公司经营陷入了混乱。
本田和日产也需要采取下一步措施,以对抗新兴企业。两家公司加上三菱汽车的销量将超过800万辆,虽然会诞生仅次于丰田集团、大众集团的庞大集团,但从纯电动汽车销量这一点来看,还赶不上特斯拉和比亚迪。
今后,作为竞争核心的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均需要巨额投资。对各公司来说,找到合适的人才、生产规模和合作伙伴、灵活地采取结构性对策的重要性正在增加。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日经中文网 https://cn.nikk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