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每一个有商业梦想的人都会关注我们~
民企逐梦如何所愿皆所成?
1月21日下午,由浙商发展研究院(浙商智库)主办的“民企逐梦如何所愿皆所成 浙商智库迎新院长闭门活动暨问道卓越企业走访活动”在海亮集团举行。浙商发展研究院院长王永昌,副院长刘亭、方泉尧、郑明治、黄勇、贲圣林、盛世豪、胡坚、王挺革,高级顾问蒋泰维、厉敏,首席研究员查志强、潘毅刚以及企业家导师:海亮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黎红,美好控股集团董事长沈月华等领导和企业家共同参与。
年初省两会的召开,对于浙江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意义重大,也为浙商发展带来全新机遇。与会领导与企业家就浙江民营企业如何抓住时代机遇、浙商如何在新环境中坚持长期主义,发表了诸多真知灼见。
闭门活动上,《浙商》杂志总编辑、浙商发展研究院秘书长冯永明宣讲了浙江省两会精神。
参观完海亮展厅后,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黎红着重介绍了海亮集团的三大业务板块以及近几年发展情况。在铜加工制造板块,海亮集团积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技术创新与改造,以提升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为核心目标,不断优化工艺流程,引入先进设备和技术。海亮集团秉持开放发展的理念,不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目前,集团已在全球布局23个生产基地,其中海外基地达12个,2022年在印尼投资建设的铜箔项目,是国内第一个铜箔加工企业的海外项目。此外,在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以后,海亮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凭借在教育和农业领域深厚的资源积累与丰富经验,投身到乡村振兴事业中。
现场,同样是女性企业家的美好控股集团董事长沈月华表示,海亮集团一直以来是浙商企业学习的榜样。当前,不少中小企业家面临着信心不足的困难和挑战,如何带动企业家积极性,让奋斗者重拾信心是关键所在。浙商智库背靠媒体,具有强大的宣传优势和社会影响力,应紧盯热点、深度研究,促使政府更多关注浙商群体,助力他们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稳健前行。
“虽然大家都在讲企业出海,但我还是有些担心。”面对“出海热”,沈月华认为媒体智库应当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发挥相应作用。
沈月华和王黎红也不谋而合地提到浙江对民营企业家的重视与关怀,尤其是对于二代的传承。在活动现场,王永昌院长还为海亮集团授予“浙商精神传承示范样本”。
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数字化转型浪潮澎湃,置身发展新局,中央出台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浙江省两会谋划11方面重点工作,为浙商智库在助力民企逐梦所愿皆所成赋予了新的内涵。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特邀委员、浙商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亭对海亮集团给予了极高评价。他表示,海亮是浙商企业稳扎稳打、稳中求进的典范,其铜加工业务专精特新,极具产业竞争力;同时还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和民办教育,又极具公益慈善的情怀。他指出,浙商发展研究院须充分发挥浙商智库和媒体智库深度融合的独特优势,扬长补短,在原有大投入和影响力的基础上再聚焦、再突出,瞄准二代接班、浙商出海、人工智能及企业文化等点位,携手浙商再创守正创新新优势。
在浙江省政协原常委、社会法制委员会主任、浙商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方泉尧的眼中,海亮集团有包括铜业、教育、农业的三大板块,其中两大涉及民生问题领域,如今在以工业补足农业,展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重点关注。浙商智库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企业与政府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实实在在地赋能企业大集团。
“海亮实力强、经验多、社会责任强,是典型也是榜样,要充分发掘。”浙江省工商联原正厅级巡视员、浙商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郑明治说。对于智库过去一年的成果,他用12个字评价——富有活力、有声有色、卓有成效。同时,他也希望智库在新的一年能够聚焦主业,凝聚浙商、服务浙商、引领浙商;能够发挥优势,突出媒体的新闻性、及时性、敏锐性、影响力、凝聚力;能够创新形式,将“问道”系列形成主题性、周期性的策划;能够整合资源,形成汇聚专家、媒体、企业的合力。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发展战略部部长、浙商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勇在解析新年目标时指出,浙商智库要坚持媒体智库定位,充分发挥媒体的独特优势,以记者为主体,并与智库专家紧密结合;要坚持聚焦议题,深入企业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建议。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ZIBS)院长、浙商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贲圣林也同样将目光放在了“企业出海”上。“当前亟须做到与省外、国外的浙商同频共振。”贲圣林认为,浙商是浙江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金名片。当众多浙商将“走出去”作为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战略布局时,浙商智库倘若不能为他们的出海征程保驾护航,那么智库与浙商群体之间的紧密关联性必然会有所降低。
当下,浙商发展已然迈入全新阶段,各类机遇与挑战纷至沓来。如何做好破解企业发展难题的智囊团,浙商智库有了新的使命。
在浙江省社科联主席、浙商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盛世豪看来,新一年的智库工作,首先要聚焦前沿,关注科技前沿、经济前沿、政策前沿,把最前沿的知识特别是AI、大数据、绿色低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传递给浙商,把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最新信息介绍给浙商,及时对国家的最新政策动态进行阐释解读;其次是提升质量,2024年研究院成果不少,举办的各项活动成效明显,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要围绕重点课题,通过深化调研、强化协作、优化方式,用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高质量的活动,为浙商发展助力加油;最后是扩大影响,要充分发挥省级媒体智库的优势,用高水平的成果、高质量的活动助推浙商高质量发展,助力各地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研究院的影响从企业走向各级政府决策,从省内拓展到省外。
“我们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了,还有大量工作等着我们去做。”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咨询委员会委员、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浙商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胡坚说。他认为,发展从来都是来源于思想的变化,当前中国非常需要一个思想的市场。2025年,浙商智库可以研究老百姓美好生活方式的需求,挖掘其中蕴藏的商机与发展潜能。
“一家伟大的企业,一定有高于利润的追求。”省政府咨询委委员、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实务院长、浙商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挺革在参观完海亮集团后,对创始人和海亮集团发展和价值观的深厚情怀由衷敬佩。回首过去一年,王挺革对浙商智库的工作成果赞誉有加,活动精彩纷呈、内容深刻鲜活,为助力浙商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展望新一年,他指出,聚焦省委、省政府和企业重大关切问题,将是浙商智库发展的必做之事,要对企业为何出海、如何出海等问题深入研究,为党委政府和企业提供高质量决策咨询服务。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副主任、浙商发展研究院高级顾问蒋泰维对智库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表示认可,他希望未来能陪伴智库与兄弟单位建立实质合作,并更加紧密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中,为浙商发展持续赋能。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原一级巡视员、浙商发展研究院高级顾问厉敏建议浙商智库从三个方向精准发力,一是紧扣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布局策划一系列专题性的活动,切实为解决企业实际面临的各类难题谋出路、出实招;二是面向高点,整合优势资源,开展具有前瞻性、针对性的培训;三是加强与国家顶尖智库及研究机构的深度合作。“浙商企业在未来最应该关注两大机遇,一是科技革新带来的产业变革,二是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厉敏补充道。
“现在浙商智库的社会影响力非常大,接下来要凝练好相关选题。”关于媒体智库建设,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浙商发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查志强认为应当立足媒体优势,在充分体现社会影响力的同时,争取提升决策影响力。在新一年,浙商智库更应聚焦民营经济发展,围绕高能级开放强省建设,助力浙商的海外拓展。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浙商发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潘毅刚为新一年智库发展明晰了三大前行方向:一是做难而正确的事。要以浙商之难为难,知难而上、向难而行,帮助浙商出思路、找出路、寻道路,履行好智库的职责;二是做真而共同的事情。要站在广大浙商视角去抓工作,面对浙商共同的真问题,面向产业转型、行业规范和广大企业发展需求认真研究,真心关切,助力浙商企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做实而虚的事。企业家是做实事的,智库工作是务虚的,但是两者并不矛盾,智库要虚功实做,要利用媒体智库优势,搭好台、唱好戏,整合专家、企业家、科学家、金融家,主流媒体和政府部门等资源,建好浙商转型升级发展的生态,为优秀浙商树传、为困难浙商发声、为成长浙商建言,成为浙商服务生态的关键一环。
浙江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浙商发展研究院院长王永昌对 2024 年浙商智库取得的丰硕成果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过去一年,浙商智库始终坚持发展的宗旨和定位,按照要求引领浙商、服务浙商、宣传浙商,为提振浙商群体的发展信心注入了强劲动力。”
展望新的一年,王永昌希望浙商智库能够迈出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要将定期开展调研活动作为重要抓手,高效利用省级唯一媒体智库单位的独特优势,汇聚各方智慧与资源,倾力打造超出媒体的智库平台。
谈及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服务浙商群体,王永昌认为应当做好“八件事”。一,精心打磨“经济趋势三原色报告”,以专业视角、深度洞察为其注入丰富内涵,使其成为指引浙商发展的重要参考。二,制定一套系统全面、切实可行的考察计划,深入了解企业实际需求与面临困境。三,持续“问道”系列活动,挖掘更多优质浙商企业。四,形成若干高水准的课题报告,产出更具思想深度的成果,充分发挥浙商智库新锐百人会的优势,为智库发展汇聚新生力量。五,为企业家精心推荐好书,帮助他们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格局中,敏锐捕捉思想变革、制度变革、科技变革以及组织形态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六,秉持开放视野,大胆“走出去”,组织出省考察,学习借鉴优秀经验,拓宽思路格局。七,紧扣时代脉搏,向新生代靠拢,关心二代传承课题。八,始终保持自身蓬勃的发展活力,以创新驱动持续赋能,在服务浙商的征程中永葆动力、行稳致远。
关注“浙商杂志”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