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ymq120@yeah.net 对于来稿,默认为原创
导语
医生多点执业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国家政策支持、卫健委批准的情况下,医院却往往持反对态度,这背后存在着复杂的症结原因。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医疗体制改革,医生多点执业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被寄予厚望。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为其开启了希望之门,2022年《医疗法》进一步筑牢法律根基。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和卫健委的积极推动,本应让医生多点执业顺利开展,但在实际执行中,医院却成为阻碍政策落地的关键因素。
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复杂的利益博弈、管理困境以及责任界定等问题,同时也需要深入思考如何破解这一困局,让医生多点执业真正成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
对于医院来说,医生是医疗服务的核心力量。当医生进行多点执业时,医院担心其无法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例如,在一些大型公立医院,医生的日常工作安排十分紧凑,包括门诊、病房查房、手术、教学、科研等多项任务。如果医生同时在多个执业点工作,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在本院的手术安排可能因医生在其他执业点忙碌而延迟,影响患者的治疗时机;门诊可能出现临时换人或患者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破坏医院长期建立的医疗秩序。这种对本院医疗服务质量和正常运转的潜在威胁,使得医院对医生多点执业持谨慎态度。医疗工作往往需要团队协作,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等密切配合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多点执业的医生可能无法保证参与本院团队的沟通与协作会议,影响团队整体的工作效率。例如,在一些复杂病例的讨论中,如果关键医生缺席,可能导致治疗方案的制定不够完善,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会破坏团队内部的凝聚力和协作氛围。医院在医生培养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包括薪资、培训费用、科研支持等。医生在本院工作所创造的医疗收入是医院经济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医生多点执业时,医院担心其会带走部分原本属于本院的患者资源,导致本院医疗服务量下降,进而影响经济收益。而且,在目前的医疗收费体系下,医生的诊疗费用往往与医院的收入直接相关,多点执业可能使这部分收入流向其他执业机构,而医院却依然承担着医生的基本工资和福利等成本,这种收支不平衡的担忧是医院反对的重要原因之一。优质医疗资源在我国仍相对稀缺,大型公立医院往往集中了较多的优秀医生。如果这些医生大量开展多点执业,医院担心会加剧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例如,一些基层医院或民营医疗机构可能会通过高薪吸引公立医院医生多点执业,导致公立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外流,影响公立医院履行其公益性医疗服务的能力,同时也可能使原本就医疗资源薄弱的地区进一步被边缘化。当医生在多点执业过程中出现医疗纠纷时,责任界定变得极为复杂。医院担心会因医生的多点执业行为而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例如,如果医生在其他执业点的医疗行为导致患者损害,患者可能会同时向医生所属的公立医院索赔,因为公立医院往往被患者视为更有赔偿能力的主体。医院可能会被卷入漫长而复杂的法律纠纷中,不仅损害医院的声誉,还可能面临巨大的经济赔偿压力。医院对医生的医疗质量有一套完整的监管体系,但当医生在多个执业点工作时,医院很难对其在其他执业点的医疗行为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这可能导致医生在不同执业环境下医疗质量参差不齐,一旦出现问题,医院难以确保自身不受牵连,进一步加大了医院对多点执业的抵触情绪。多点执业为医生提供了增加收入的机会。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医生的工作压力大,但部分医生的薪资水平与付出并不完全匹配。通过在其他合法合规的执业点工作,医生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获得额外的报酬,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不同的执业点可能会遇到不同类型的病例和医疗需求,这有助于医生拓宽自己的临床视野,积累更丰富的经验。例如,在基层医疗机构多点执业的医生,可以接触到一些常见但具有地方特色的疾病,这对于提升医生的综合诊疗能力有很大帮助。同时,这也有利于医生在医学科研方面获取更多的素材和灵感,促进自身的职业发展。医生在多个执业点服务,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患者,提高自己在医疗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不仅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个人品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医生的职业成就感,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医院可以与医生共同制定详细的多点执业时间表,明确医生在本院和其他执业点的工作时间、任务分配。例如,规定医生每周在本院的最低工作时长,根据医生的专业特点和科室需求,合理安排其门诊、手术等工作时段,确保本院医疗工作不受影响。同时,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时监控医生的工作安排,及时调整可能出现的冲突。建立更加灵活有效的团队沟通机制,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对于因多点执业可能缺席团队会议的医生,可以要求其提前提交对相关病例的意见和建议,并在事后及时进行沟通和反馈。医院也可以组织跨执业点的团队协作培训,让医生和其他医疗人员适应这种新的工作模式,提高团队的协作效率。建立一种合理的经济补偿模式,当医生在其他执业点获得收入时,按照一定比例向医院缴纳一定的费用,用于补偿医院在医生培养等方面的投入。同时,可以探索在医院之间建立医疗收入共享机制,例如,当医生在基层医院或合作医疗机构多点执业并为其带来患者资源和收入增长时,通过协商,将部分收益返还给医生所属的公立医院,实现互利共赢。政府应加大对基层医疗资源的投入,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吸引力,避免因多点执业导致医疗资源过度向少数机构集中。例如,可以对在基层多点执业的医生给予额外的补贴,鼓励公立医院医生到基层服务,同时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建设和医疗人才培养,使多点执业成为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发展的有力手段。完善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明确医生在不同执业点的医疗责任主体。在医生与多点执业机构签订的合同中,详细规定医疗纠纷的处理方式和责任承担比例。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制度,要求医生在多点执业时必须购买相应的保险,当出现医疗事故时,由保险机构按照规定进行赔偿,减轻医院的责任压力。建立联合的医疗质量监管平台,医院、多点执业机构以及卫生监管部门共同参与。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医生在各个执业点的医疗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包括病历书写、诊疗规范、手术操作等方面。定期对医生的多点执业质量进行评估,对于存在质量问题的医生,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如暂停多点执业资格等,确保医疗质量的稳定。医生多点执业政策的推进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医院的反对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障碍,但通过深入分析其中的症结所在,包括医院管理、利益冲突、责任界定等问题,并结合医生多点执业的意愿,从完善管理机制、协调利益、明确责任和监管质量等方面入手,可以逐步破解这一困局。锋仔想说的是,只有实现多方利益的平衡和有效管理,才能让医生多点执业政策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多的福祉。同时,政府、医院、医生以及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持续关注和改进这一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推动医疗体制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