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运动 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12月12日,北平学生举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绥远抗战"、" 各党派联合起来"等口号。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一二·九”运动背景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他们在东北地区推行殖民地化统治的同时,利用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主义,把侵略魔爪一步步伸向华北,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日本帝国主义积极策动所谓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策划成立由其直接控制的傀儡政权,全面在华北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激起北平各阶层人民的极大愤慨。
运动过程 1935.12.9
1935年12月9日凌晨,广大爱国学生的抗日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东北大学、中国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校学生举着大旗和标语,分别朝着新华门进发。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近千名爱国学生离城较远,到达西直门时,城门已被军警关闭,请愿队伍无法进城。两校学生就在西直门一带召开群众大会,向附近居民和守城军警进行抗日宣传。
12月16日凌晨,1万余名北平爱国学生陆续走上街头,一场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大示威爆发了。示威游行队伍共分为4个大队,分别由东北大学、中国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率领从不同方向前进,途中冲破军警的封锁阻拦,最后在天桥会合。学生们手挽着手,不断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的口号,向街道两旁的市民和行人散发传单。市民们热情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有的送来开水和食物,有的自动加入了游行队伍。
宋庆龄、鲁迅、马相伯、沈钧儒、王造时、邹韬奋、陶行知、章乃器、李公朴、史良等爱国知名人士纷纷表示支持。宋庆龄从上海寄给北平学联100多元钱,作为开展抗日救国工作的费用。鲁迅于12月18日至19日夜,撰文热情赞扬爱国学生的英勇斗争精神,并寄以“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殷切希望。
12月26日,陕甘苏区各界民众举行集会,声援北平和各地学生的抗日救国运动。在北平学生爱国运动的影响下,全国各地学生群起响应。一时间,在黄河两岸,大江南北,到处响彻抗日救亡的号角。
成果与评价 / 1935.12.9
“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号召下发生的,党给学生运动指明了方向。它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一二·九”运动将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纪念。在“一二·九”运动以后,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反帝国主义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耀华学子学习
“一二·九”运动
班会开展
耀华学子学习“一二·九”运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蔡子涵
我了解到“一二·九”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其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运动新高潮的到来。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这次事件对我们仍有历史借鉴意义,它告诉我们要时刻心怀爱国之心,学会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敢于斗争并且善于斗争,只有团结起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才有可能取得斗争胜利。
沈勃凯
“一二·九”运动,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未来的呼唤。它让我们深刻理解,历史不仅记录了过去,更启迪着未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珍惜历史的馈赠,传承“一二·九”运动精神,将个人的梦想融入国家的未来,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篇章。
俞佳音
“一二·九”运动作为一场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救亡运动,体现着在沉默中爆发,在爆发中觉醒的民族精神,涌现着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诠释着中国人是不会失掉自信力的。纵使时光流逝,在国人血战前行的历史中殒身不恤的精神也应在心中永存,作为青年一代,在已被点亮的道路上,仍应执以勇毅,奋然前行。
李怡宁
学习“一二·九”运动,我深感震撼与敬佩。“一二·九”运动由学生发起并广泛涉及社会各界,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阴谋,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这场运动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危机时刻的觉醒与抗争,更彰显了青年学子们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责任感;不仅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民主运动高潮,还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后来的全面抗战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被当年爱国学生们英勇无畏、敢于反抗的精神所感动。他们不畏强权,挺身而出,为了民族的利益和国家的尊严而斗争。这种精神是我们今天仍然需要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此外,“一二·九”运动也提醒我们,历史是不能忘记的。我们应该铭记这段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同时也要时刻保持警惕,防范任何形式的侵略和分裂行为。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当以此为激励,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和行动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策划 | 高中2023级11班
图文 | 高中2023级11班 刘嘉翔 李怡宁 俞佳音 蔡子涵 沈勃凯
编辑 | 高中2023级11班 刘嘉翔 陈文智 俞佳音 蔡子涵 沈勃凯 李怡宁
指导 | 许敬川
责编 | 王洪亮
审核 | 宣传教育处
终审 | 李媛
监制 | 侯立瑛 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