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蓝色字“民和党建”关注我们哟!
自“12·18”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开展以来,民和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聚力攻坚、真抓实干,竭尽全力答好灾后恢复重建“民生答卷”。
优化组织指挥体系建设,健强灾后恢复重建“组织力”。县委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着力建强组织领导体系和组织动员体系,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推动灾后恢复重建的强大工作优势。及时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的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14个专项工作组,先后组织召开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会议、调度会、专题会等50余次,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运转有序的指挥调度体系,确保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受灾乡镇党委坚持发挥“把方向、管大局、做表率、抓落实”作用,坚决扛牢主体责任,建立班子成员包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社)、党员包户“四包”责任体系,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党员干部为骨干,支援干部、群众、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格局。各村(社区)党组织积极引导群众互帮互助、生产自救,在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中发挥“领头雁”和“火车头”作用,打通落实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最后一公里”。
注重党员干部作用发挥,展现聚力攻坚克难“战斗力”。始终坚持工作力量向工作集中,紧紧围绕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排兵布阵、调兵遣将,发挥党员干部“主力军”作用。各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发挥“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坚持率先垂范,靠前指挥,认真落实行业部门职能职责,带头深入包联灾后恢复重建乡镇指导督导灾情摸排、地震避险搬迁、群众回迁等工作,形成“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层层抓落实求实效”的有力局面,有效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广大党员积极响应号召,用“跟我上”“有我在”的实际行动践行为民初心,5600余名党员在群众过渡期安置保障、房屋重建维修加固等任务中主动亮身份、做表率、当先锋,争当攻坚“排头兵”和群众“贴心人”。坚持全面发动、全员参与,从机关、非受灾乡镇等先后选派151名科级领导干部下沉172个临时过渡安置点,担任安置点点长,抽调58名干部支援受灾严重的中川、官亭开展灾后重建、群众回迁工作,与灾区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先后为受灾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和办理实事4000余件。各受灾乡镇驻村工作队结合“四有”和“遍访”活动,开展结对帮扶1248次,慰问受灾群众6200余户,发放慰问金120余万元,解决群众实际困难568件。
聚焦民生福祉提升改善,增强群众幸福生活“保障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灾后恢复重建的重中之重,坚持把灾后恢复重建与民生改善、乡村振兴、群众增收等民心工程统筹起来、一体推进。抢抓政策机遇,积极对接争取,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和生态修复、公共服务设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发展、交通设施六大方面132个灾后重建项目实现精准落地,总投资达31.78亿元。突出因地制宜、科学谋划,采取统规统建、自主购房、自主安置结合,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并举方式,对涉及官亭、中川等21个乡镇148个行政村304处地质灾害点上的共2616户群众搬迁安置,筑起群众“安居梦”。加大力度保障群众就业、防灾救灾等一系列民生需求,灾后第一时间发放应急期补助、过渡期救助、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人员一次性生活补贴等资金2.47亿元;及时开辟“绿色通道”精准识别纳入监测户726户3350人;在重点受灾乡镇开展挖掘机、电焊工、瓦工等专项培训1000人次,帮助1000余名受灾家庭劳动力稳定就业,受灾群众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通过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不懈努力,民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基础设施和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呈现出一派蓬勃向上的发展景象,受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识别二维码
一心跟党走★
编辑:中共民和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