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kx+b
趣
味
数
学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普遍的指导意义。在众多领域中,数学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为了更好的落实新课标精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聚焦五育融合。武山县桦林镇中心小学数学组第十二周开展了本学期第二次跨学科学习实践活动。
实
践
课
展
示
01
一年级
玩转图形王国 创出精彩世界-- 李瑞英
一年级的萌宝们在课堂上探究认识了各种图形的特征,今天他们又走进图形王国的世界,走进生活,兴趣盎然地开展“图形王国”探索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用手工、绘画等形式生动地再现,将数学知识融入了缤纷的色彩世界。
活动一:玩——感受图形之变
可爱的萌宝们不仅有一双“数学”的眼睛,而且还有一双灵巧的小手呢!一张张彩色的纸片在他们的手里就像会变魔术似的,一会儿变成了长方形,一会儿变成了正方形,一会儿又变成了三角形,手中的立体图形变成了一座座美丽的城堡。
活动二:绘——创造图形之美
孩子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利用学过的图形,发挥想象力,自主设计,积极动手,创造出一幅幅精美的作品,使数学知识和美术完美结合,绽放出绚丽的思维之花!瞧,这些平面图形在萌宝们的画笔下,变成了花草树木、高楼大厦、宇宙星辰、海底世界……一纸、一笔、一画都融入了萌宝们对生活的热爱。
02
二年级
玩转乘法口诀—王若璇
数学是一个奇妙的世界,点线面体,勾勒大千世界;加减乘除,演绎无限苍穹。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计算入门的基础,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乘法的乐趣,能在“玩”中深刻感悟乘法的奥秘,轻松愉快地熟记口诀。二年级数学组的老师进行思路创新,融合多学科,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孩子们的优秀实践成果吧!
孩子们将枯燥的乘法口诀记忆融入各种趣味游戏中,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熟练掌握乘法口诀。瞧,孩子们玩得多高兴!学得多认真!
1.用一句自己喜欢的乘法口诀讲故事。
2、玩转乘法口诀游戏
3、手指操记口诀
4、口诀手抄报
数学是一个五颜六色的万花筒,它既漂亮又神奇。多元化的手抄报设计,充分体现了数学的丰富多彩,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瞧,一幅幅作品设计新颖,构思巧妙!学生们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变身“小小设计师”,通过数学和美术的结合,把九九乘法口诀完美的融入了色彩缤纷的图画中,美丽极了!
孩子们一起唱儿歌《白龙马》,愉快地结束了本节课的所有内容!
03
三年级
1000米有多长——李红芳
在金秋十月,邀孩子们于广阔天地间,用脚步丈量,亲自感知1000米。在这堂跨学科教学课中,数学与体育巧妙融合。
课程伊始,李老师带领学生到操场,讲述这节课的活动内容。测量出1000米的长度,再去感受1000米。
怎么测量呢?
当然是皮尺啦。
同学们都选择用长皮尺以足球场地为依托测量1000米。
尺子只有50米,赶紧想想,需要量几次呢?
哦,需要量20次。
50米都这么长,1000米更长呀。
由于场地的局限性,知道了1000米就是20个50米。我们量出了50米,一个来回就是100米,10个来回就是1000米了。
接下来,我们就要去感受一下1000啦,我们分四组进行。
1000米好长呀,体力差点的同学已经气喘吁吁了。
感受完了1000米,还要测量出我的一步多长,思考我的多少步大约就是100米?
将数学运算融入体育实践,学生积极参与,不仅增强了对1000米这个长度概念的深刻理解,还提升了学生的体育技能,这种跨学科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
04
四年级
动手操作 感知几何直观——孙成刚
当寒风吹起,气温骤降,浪漫的冬天已悄然而至。在这个寒冷的季节,我校四年级同学进行了《认识平行四边形》为主题的数学实践活动。生活中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无处不在,只要你留心观察,去探索......
我想只有通过更多、更丰富的数学活动,创设问题情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和体验,认识并厘清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才能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和思维的进一步发展,真正的学习才算发生。
四年级组数学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多次研讨,最终确定活动方案。
折一折
折纸,这样操作简便,开放性强,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做一做
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拼一拼
用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或者两个梯形拼平行四边形,深化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理解。
剪一剪
用长方形纸剪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图形之间的联系。
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有其特殊性,它精巧、简明、方便,是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其实对学生进行规范数学语言表达训练的过程,也正是对他们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让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画垂线的过程,这样的训练不仅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同时也有利于发现学生在整个表达过程中语言是否规范,用词是否精炼的问题。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知识动态生成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再实践的过程。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做中学,做中思考,在活动中建立空间观念,在愉快的情绪中经历,在体验中掌握知识,亲身感受数学,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05
五年级
探索等式的性质:天平上的数学奥秘—王平
在五三班王平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学实验。这次实验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等式性质这一数学宝藏的大门。而实验的“魔法道具”就是天平。
一、准备工作:搭建数学的实验舞台
同学们怀着满满的好奇心,准备好了天平、各种各样的砝码和一些相同质量的小物件。当这些看似普通的工具摆放在一起时,谁能想到它们即将开启一段奇妙的数学之旅呢?天平静静地摆在桌上,就像一个等待被唤醒的精灵,砝码和小物件则像是它的魔法元素。
二、实验进行时:天平上的奇妙平衡
(一)加法和减法的探索
同学们先把天平调平,在天平的左盘放上一个小物件,设这个小物件的质量为a,然后在右盘放上质量相等的砝码,此时天平平衡,就像一个完美的等式a = a呈现在大家眼前。
接着,在左盘再放上一个质量为b的小物件,右盘也相应地放上质量为b的砝码,天平依然平衡,新的等式a + b = a + b诞生了。就好像天平在告诉大家:等式两边同时加上相同的量,平衡不会被打破,等式仍然成立。
当从左盘拿走质量为b的小物件,右盘也拿走质量为b的砝码时,天平又回到了最初的平衡状态,a - b = a - b(a>b),这又向同学们展示了等式两边同时减去相同的量,等式依旧成立。
(二)乘法和除法的冒险
同学们再次开启新的探索,将天平调平后,在左盘放上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右盘放上等质量的砝码,此时天平平衡,等式m = m出现。
当把左盘的物体数量翻倍,变成两个质量为m的物体,也就是总质量变为2m,同时在右盘也放上同样质量的砝码,使右盘总质量也变为2m,天平平衡如初,2m = 2m。以此类推,无论是乘以整数还是分数,天平都保持平衡,这让同学们明白了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等式是成立的。
而在探究除法时,在天平左盘放上k个质量为p的物体,总质量为kp,右盘放上等质量砝码。然后从左盘每次拿走一个物体,相当于除以k,右盘也相应操作,最后天平还是平衡,得到p = p(k≠0),揭示了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依然成立。
在五三班的教室里,这场关于天平与等式性质的实验虽然结束了,但它在同学们心中种下的数学种子,正在茁壮成长,等待着绽放出更加绚烂的智慧之花。
06
六年级
美丽的圆环—赵爱红
在今天课程整合的背景下,一个数学老师,如果能在数学教学中整合语文、体育、科学等课程,必将给数学教学增添不一样的活力!为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提升其学科综合素养,六年级数学教师赵爱红老师巧妙将劳技、美术等学科与数学学科进行充分融合,开展了题为“美丽的圆环”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充分说明,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学习环境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要加强数学与其它学科的结合,切实做好小学数学课程的拓展与延伸。
彩色的数学
活动主题设计贴近小学生生活又切合儿童兴趣,孩子们热情高涨,积极准备好,拿出看家本领,开动脑筋,努力展现自己。
一、讲解导入
“什么是圆的面积?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生活中你见到过那些这样的图形?”赵老师声情并茂的引导,将学生带入到丰富多彩的课堂。
二、 依托其它课程知识,激发数学兴趣。
课堂上,老师首先利用书中的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你剪过窗花吗?”“能不能剪出一个圆环?”引导学生在实践的探索中掌握数学中“圆环面积的问题”。自主练习,班级交流提升。
在班级交流的过程中,聪明的孩子们不但个个身手敏捷,而且思维活跃,乐于表达。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并及时提醒孩子们“一边听,一边记住主要信息”,“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及时提问”,提示表达和倾听两方面的要求。在热烈的介绍、提问中,给予学生探索的机会,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归纳提问时的要点,提升教学效果。
归纳总结
妙趣横生的数学课结束了,孩子们学会了“圆环的面积”。
这样的跨学科数学实践活动,孩子们既有亲身参与的快乐体验,又有体育活动的碰撞,既增强了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又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真可谓一举多得。孩子们体育活动中,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常说数学是抽象的、枯燥的,可生活中的数学却是鲜活、充满挑战的。同学们通过此次数学实践活动的融合,在生活中探索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收获感悟,让数学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三个主要特征之一,通过跨学科教学让学生对学科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让学生有能力进行更高水平的学习,助力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期待您的关注与分享
扫描二维码丨关注我们
责任编辑:刘秀丽
主 编:周军杰
审 核:王 鹏
来 源:武山县教育局
公 众 号:武山教育
视 频 号:武山教育发布
版权说明
“武山教育”微信公众号所有原创作品内容版权属武山县教育局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手机客户端、微信等平台上使用须征得武山县教育局授权,并注明作者及出处,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行政执法监督电话:0938-3428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