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电里的“含绿量”

文摘   2024-12-08 17:46   山西  


公众号转载山西经济日报稿件,须申请授权。


俯瞰山西大同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项目大同京能10万千瓦光伏项目一角。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一座座风机迎风而立,叶片飞转,将风“捕捉”进一条条输电线路;一排排光伏板横卧田野,熠熠生辉,把光能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电能;火电厂高高的烟囱冒着白烟,这些白烟其实是水蒸气,燃煤燃烧后产生的气体经过脱硫、脱硝、除尘等处理,达到超低排放标准……

电力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和命脉,作为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也同样为农业、工业、城市建设提供支撑与保障。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双碳”背景下,从煤电到新能源发电,电的“含绿量”越来越高。

记者近日来到我省第一座双机投产百万电厂——晋控电力山西长治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环保部副主任张军正在煤检中心核查11月份入炉煤月度存查煤样,确保入炉煤样具备代表性。“近年来,公司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行动,绿色正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节煤是超超临界技术的最大优势,我们两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容量大、技术参数高、设备运行稳定,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节能环保成果显著;公司建设有最先进的烟气脱硫、脱硝、除尘及水处理设施,二氧化硫、烟尘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低于国家标准,连续3年实现了‘碳盈余’。”张军说,“煤电要减碳,关键在煤耗。减碳的两个重要指标,一个是煤中碳元素含量,另一个是供电煤耗。碳元素含量是由煤的属性决定的,只需确保数据的精准,后者却大有文章可做。”

记者了解到,长治发电公司于2022年11月开始向长治市区集中供暖,供热面积1000万平方米。当前正在实施的供热增容改造项目,完工后将增加1000万平方米供热能力,同时在不增加电厂燃煤量、环保排放量等指标的基础上,全年碳配额可增加15万余吨;供电煤耗降低约7.5克/千瓦时,节约标煤7万余吨/年。

初冬的大同阳光普照,在大同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巨大的光伏阵列宛如一片“蓝色海洋”,将太阳能源源不断转化为清洁电能。

“基地于2015年9月开工建设,2016年6月30日全部并网发电,一期装机100万千瓦。”大同市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伟说,“运行8年来,基地的光伏组件不断升级迭代,已累计发电逾130亿千瓦时。”

大同市正在全力打造华北地区最大的综合能源基地和绿色能源基地。近年来,该市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截至目前,该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929万千瓦,占全市电力装机容量的53.7%;年发电量约150亿度,占总发电量的30%。

“我们重点推进总投资近400亿元的600万千瓦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项目的建设。这个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向京津冀输送清洁电力100亿度。”大同市副市长李东升说。

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是中央赋予山西的历史使命。2019年以来,我省坚决扛牢重大使命任务,加快推动“五大基地”建设,现役煤电机组全部达到燃气级排放标准,晋电外送全国第二,2023年外送电量1576亿千瓦时,覆盖23个省份。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全面提速,今年8月底装机占比48%,比2019年提升14.1个百分点。

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步伐的不断加快,推动着山西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各地立足资源优势,从一束光、一股风中捕捉能源转型的绿色推动力;清洁低排、环境友好已成为火电厂的显著特点,更清洁高效利用煤炭、更绿色环保运营电厂,成为山西坚定推进能源转型的生动注脚。

2024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龙飞 通讯员 刘红润

责编:牛迪凡  校对:张翠萍  审核:翟步庭



猜您喜欢
往期精选▼




山西省再次提高优抚对象 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

2024-12-08

山西非遗+: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产业发展强势

2024-12-08

山西开展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

2024-12-08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山西经济日报官方公众号
《山西经济日报》创刊于1985年7月,是山西省委、省政府指导全省经济工作的重点媒体,秉承“精耕纸媒端、发展新媒端、拓展产业端”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民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