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转载山西经济日报稿件,须申请授权。
位于安子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元代建筑三官庙。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永生 摄
蔚蓝的苍穹下,从新绛县汾河大桥北望,古城沿西北高崖由西向东依次是宋元明时代的绛州三楼、唐代的绛州大堂和龙兴塔、明代的望河楼、民国时期的哥特式天主教堂等建筑,这些跨越千年的古建筑是古绛州的标志,每一座建筑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见证了王侯将相、文人墨客的故事。
初冬的午后,记者与友人穿行于古城的幽静小巷,探寻古城的脉络与灵魂。
新绛的文化遗存浩如烟海,全县范围内拥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72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10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82处。
中国古代的城市居民区叫作坊,商业区叫作市。里坊制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唐代已非常成熟。绛州城设有五坊,是一座唐代古州城,五坊62巷是绛州早期的城市格局。
贡院巷、安子巷、常家胡同是这座古城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贡院巷位于古城西部,是直通古绛州衙署的主要巷道,从这里过去便是绛州三楼、衙坡、城隍庙、绛州衙署和绛守居园池。这条小巷曾是布政司、察院、防守署等政权附属机构和贡院、陶尚书祠、商会、绛垣中学所在地。贡院巷及与其紧密相连的衙署区,保留着隋、唐、元、明、清、民国各个时代的遗存。这里是绛州历代政权机构的聚集区,是中国城市建设的活化石。
安子巷是过去商贾大户、达官贵人的居住地,主要以杨家、段家、陶家、李家、薛家等大院为基础,是绛州城中规格档次较高的集中居住区。这些院落大都是四合院结构,对外封闭、对内开放,中间设有多个庭院,有“一进”“二进”“三进”等格局,每进院落四周又布置有许多附属院落,供佣人、帮工居住,尊卑有序、等级森严。
绛州民居大门是一个家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宅门大多位于东南角,是八卦中代表吉祥的文昌位。大门两侧一般都镌刻传统的对联,同时两边还设置有门墩,其中门枕石突出于门外的一部分叫“门当”,门框上方突出的一对木头门簪叫“户对”。古城民居为了“曲则生情”,都在门里门外设置了照壁,富裕家族的照壁都是砖雕、石雕或方砖图案。安子巷13号的院落主人李水旺,曾是绛州大裕成纺织厂的股东,当年富甲一方,现存二进院落布局基本完整,其大门内便有精美的“麒麟”砖雕。
常家胡同历史文化街区呈“井”字形,与贡院巷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整体。常家胡同是古城五坊之一桂林坊的所在地,属传统居住区和手工业区,绛州杜氏敬一堂膏药店等很多“老字号”都聚集在此,这里民居、商铺以明清建筑居多,四合院临巷的外墙高大封闭,聚气聚财;屋面青瓦,流水归于院内,寓意“四水归一”。明清以来的杜氏、梁氏、柴氏、段氏等诸多名门望族居住于此。
常家胡同历史文化街区有文物保护古建筑5处。其中,21号柴天录民居建于明嘉靖元年,是典型的二进四合院。该街区是典型的中国北方地区明清风貌街区,也是研究中国传统世家文化的重要实体。
夜幕降临,仿古宫灯亮了,小巷更显幽深古朴。一位妇人带着刚放学的孩子从我们身边走过。孩子问:“奶奶,他们在干什么呢?”妇人答:“可能是在找人吧。”她们踏在青石路上的脚步声随着身影愈来愈远,消失在巷道深处……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永生
责编:牛迪凡 校对:张翠萍 审核:翟步庭
2024-12-08
2024-12-08
2024-12-08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