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南京成功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中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世界文学之都。5年来,南京以文塑城、以城彰文,通过“天下文枢”和世界文学之都一古一今两张文化名片,开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南京新篇章。
2023年,南京入选第二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作为全国首个将儿童优先发展纳入政府工作的城市,南京高度重视儿童发展工作,从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五个友好”等层面出发,把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供给等各方面,让儿童友好成为南京城市发展“新名片”。
当文学之都遇到儿童友好城市,一幅关于城市希望与未来希望的画卷正在古都南京展开。
南京文学校园联盟
串联文学教育高地
2021年,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市文学之都促进会等单位共同发起南京文学校园联盟,旨在共享优质文学资源,促进南京文学教育的普及与发展,推进书香校园建设。联盟引入国内外优秀文学教育资源,包括市、区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师等,通过资源共享、活动联动、定期举办文学讲座和创作比赛等,拓宽师生视野,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现涵盖全市11个区61所学校。
联盟成立后开展了系列文学教育调查、普及活动,如2023年9月举办的“南京文学教育二十一校联展”,通过“文人、文心、文存、文脉、文史、文迹”六大篇章,搜寻百余件珍贵实物,汇聚南京二十一所中小学文学教育的切片故事。展览中可以看到文学巨匠鲁迅、巴金、余光中、斯霞等在南京中小学留下的足迹,各校文学社团的“前世今生”及珍贵刊物、手稿,南京近现代文学教育大事记、文学教育信息地图……囊括了南京文学教育的缤纷探索。
鸡笼山下文学课
培育南京文学新苗
依托文学校园联盟搭设的“鸡笼山下文学课”公益活动平台以北京东路“南京世界文学客厅”为载体,进行文学教育的普及。活动每周末面向全市青少年公开报名,截止2023年12月底已覆盖全市11个区,包含小学、中学、民办学校、职业学校、幼儿园等。100多位文学老师,1万多名学生共创了近两百节文学课。活动线上同步直播,影响力已辐射到长三角和全国,成为有区域代表性的文学教育项目典型案例。主办方还将优秀的创意体验课程输送至各大校园,累计已到达全市12所小学、9所中学共124个班级。
南京文学书集
打造儿童文学体验新场景
2024年10月25日至11月3日,庆祝南京成功申报文学之都五周年特别活动——“2024南京文学书集”在玄武门畔的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圆满举办,如何在文学的语境中渗透“全社会都要了解少年儿童、尊重少年儿童、关心少年儿童、服务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社会环境”的理念,是本届文学书集的重要课题。
活动特设青春文学、儿童文学单元,以海量文学书,为儿童倾呈丰盈文字世界;孩子们最喜爱的86版《西游记》孙悟空扮演者六小龄童带着他的新书《金猴宗师》前来举办分享会,人气Coser叶勤聪现身动漫单元进行舞台互动,史双元、栗亮、方素珍、杨筱艳、姜天一、巩孺萍、王一梅、赵菱、鹿哥等儿童文学作家为南京青少年带来近20场文学分享;爱德面包坊的喜憨儿(自闭症青少年)面包、南京日报小记者团等以儿童为“主理人”的展位成为市集亮点,穿梭市集中购书、阅读、研学的各年龄层儿童,构成蓬勃朝气的南京新文学图景。50多家“文学+儿童”生态伙伴共同交出了南京文学之都与儿童友好城市共建的南京答卷。正如儿童文学作家方素珍所说:“南京的大朋友、小朋友都很有福气。大家共读好书,就是在为自己、为世界做一件美丽的事情。”
展望“世界文学客厅—
鸡笼山文学小径”
开放式文学街区
2024年9月,“世界文学客厅—鸡笼山文学小径”开放式文学街区被纳入首批南京市儿童友好建设街区。项目由北京东路37-5号南京世界文学客厅及周边环鸡笼山2.1公里的“文学小径”组成,共串联11个文学地标——华林园(和平公园西园)、文学馆旧址、十竹斋旧址、西邸文学集团、半山石景园、文选亭、文思亭、文远亭、山水文城·鸟台、豁蒙楼、诗国南京。项目以数字技术连接历史文脉和空间场所,为市民游客带来时尚智慧的文学体验。
作为首批儿童友好建设街区,“世界文学客厅—鸡笼山文学小径”开放式文学街区将再次更新升级,聚焦各年龄层儿童的需求,在现有“文码、文脉、文枢、文房、文创”等十余个体验项目的基础上,增设符合儿童审美喜好的导视系统,设立亲子阅读区,开发特殊儿童手语导览视频等,打造南京儿童友好街区的文化典范。
此外,“世界文学客厅—鸡笼山文学小径”开放式文学街区将发挥世界文学之都地标001号的枢纽功能,一方面链接全市儿童友好相关资源,另一方面牵头周边场馆、学校,实施儿童友好的共建机制探索,让南京这座文学与童真交织的城市成为孩子们寻找自我故事、放飞梦想的乐园。
未来,世界文学客厅还将成为南京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成果的展示和发布平台,集中呈现具有“文学之都”特色的儿童友好街区氛围,打造南京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与其他城市的差异化标杆。
内容来源:南京文学之都、南京市人民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编辑:方琪
校对:羊娴
审核: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