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尽早告诉孩子,去别人家做客,基本的礼仪不能少!

教育   2025-01-22 12:31   河南  

有偿征稿,点击查看

文/秋秋


对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的中国来说,礼仪文明是我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

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不要忘了让孩子了解和传承待人接物中的基本礼仪。

尤其孩子慢慢长大,难免有到别人家做客的时候。

说是做客,有时候可能只是去同学、朋友家玩。

只有朋友在家还好,如果是有长辈在,或者要留下来吃饭的话,确实有些基本礼仪是要尽早告诉孩子的。


1

1.见到长辈主动问好,称呼要有礼貌

见了长辈要问好,这算是基本的社交礼仪,对有些孩子来说也是挑战。

小一点的孩子没这根弦儿,大一些的孩子又有点害羞。在教会孩子和长辈打招呼的过程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家长积极和别人打招呼。

以前我遇到邻居,一般会象征性地寒暄一句“出去啊”“回来啦”,本社恐其实打招呼的词语也十分匮乏。不过,后来我慢慢地意识到,要教会孩子有礼貌地打招呼,我首先必须要大胆。

不管是小区里眼熟的老人,还是上课外班遇到来接送的爷爷奶奶,先把“叔叔好”“阿姨好”挂嘴边。

这样称呼久了,孩子还一脸疑惑:“为什么你要叫这些老人叔叔阿姨啊?”

“我见到跟我爸爸妈妈差不多大的人时,要这么称呼,是礼貌;你见到和你的爸爸妈妈差不多大的人时,也是要这样称呼的;见到和你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差不多的老人时,称呼爷爷奶奶就可以。”

只说一次,孩子也不会完全明白并做到的。

后来有一次,我们去外面参加活动,有个展位展出了一台机器狗,吸引了很多孩子围观。

我家孩子既兴奋又好奇,问展位上的老师:“这个是怎么控制的啊?”老师头都没抬,他就重复了一遍自己的问题,老师依然没抬头。

我把孩子叫到一边跟他说:“现场这么多人,一个没有称呼的问题,老师不知道你在跟谁说话哦!你试试喊’周老师’,等老师知道你是在跟他说话时,你再发问,他才会有回应啊!”

孩子又回去按我的方法去找老师提问,俩人终于搭上线儿了。

慢慢地,孩子见到同学的家长、同楼里的邻居也就学会了带称呼主动礼貌问好。这时候,再教他去别人家做客时,见到长辈要打招呼,他也就明白该怎么做了。

2.没有经过允许,不可以动别人的东西/主人家的玩具,只能当场玩,不能拿走

网上经常看到有人吐槽:亲戚家小孩来做客,结果把自己的手办搞坏了或者是小孩临走哭着闹着要把自己的玩具也拿走。

说实话,换位思考一下,自己的东西被损坏或者被无理要走,谁遇到都不会开心的。

强制分享、乱动别人东西涉及的是物权问题。

所谓自己的物权意识,就是知道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什么东西不是自己的,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和别人分享的,更不能不经过同意和允许就被随意拿走。

要让孩子明白这一点,一是平时生活中,要尊重孩子的物权意识。可以给孩子准备自己的私人储物箱,或者给孩子划分出私人储物空间。这样既能锻炼孩子的物品管理能力,也能明确边界。告诉孩子,不分享,并不是坏事。

二是,要让孩子学会分享,就要给孩子准备充足的物品。让孩子明白适度的分享是好事,大家能够获得更多的快乐。

三是,处理好大人的尴尬。

很多时候,大人碍于面子,会不好意思拒绝别人来碰孩子的东西,甚至会强制孩子分享。收起这些不必要的尴尬,一句“你需要和玩具的主人来商量”,既是尊重孩子,也是尊重自己说“不”的权利。

平时生活中,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别人的,什么是自己的,懂得维护自己的东西,同时也不侵犯别人的东西。

能懂得这些,孩子出门做客也就能明白:没有经过允许,不可以动别人的东西;主人家的玩具,只能当场玩,不能拿走。

3.没有人的房间,不可以随便进/柜子、抽屉等封闭的地方不可以随意打开

如同我们教孩子维护自己的隐私一样,被小背心小内裤盖住的地方是自己的隐私,别人不可以随意偷看和触摸的。

父母进孩子房间要敲门,离开时要关门,尊重孩子的领地意识。

别人家没有人在的、关起来的房间、柜子、抽屉等都是别人的隐私,不可以随意打开。

平时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和边界。

一是给予孩子独立的空间,就是在给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

二是尊重孩子的边界,也是尊重他的独立人格。

一个受过尊重的人,才能学会去尊重别人。

2

我们再来看其他的一些会被认同的礼仪,其实都在说,你愿意尊重别人的程度,也就是分寸感。例如:

去别人家吃饭,可以带着小礼物/水果

探望长辈不要空手

当长辈给你递水果的时候,要双手接住并道谢/离开时,要道别和道谢

吃饭的时候要请长辈先入座,长辈先动筷子

出门在外,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也要有吃相

遇到自己爱吃的食物,不能夹太多别人也要吃

不能随便乱发脾气

……

分寸感,就是在说,人和人之间是需要有必要的距离的,这个距离是对对方独立人格的尊重。

至于“距离”多远或多近,这个程度是双方共同决定的,是关系的尺度。

例如我对小A可以说谢谢,也可以不说,只要达成共识,互相不介意。

我在爷爷家可以四仰八叉,在大伯家要注意坐有坐相等等。

知乎上有个问题:“一个人,怎么样才算是有修养?”

高赞回答:“守住边界,行有所止,言有所界,拥有边界感,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我们都应懂得守住自己的边界。”

一直以来,礼仪总是和教养挂钩。但教养不等于教条。

一个孩子有教养,如何得体地与人相处,最根本的是让孩子对自我的尊重和认同,进而上升到对他人的尊重,不是被迫挤进一些条框里。

这是一门大学问,从知道到做到,不会一蹴而就,而是贯穿一个人的一生。

作者:秋秋图片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秋秋
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谢绝任何形式的改编、抄袭、洗稿媒体平台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往期走心文章 · 推荐

“反向育儿”虽好,但也有可能起反作用!

娃为啥总要跟我对着干啊?“叛逆”俩字了解一下

孩子,有求必应是最廉价的善良

对,我就是那个“说话不算话”的妈妈

不管孩子,还指指点点?

孩子新交了个“坏朋友”

好好的孩子,怎么说抑郁就抑郁了?

很多家长,都把培养孩子的重点放错了!

孩子开始“盘串”了,我不仅不批评,还非常支持!

夸11岁的儿子“聪明”,他居然说我骂他……

有效唠叨小技巧,亲测有效

扫码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有价值育儿文章

微信号 : baomabaobao

分享有深度,有态度的育儿文章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在看

深度育儿
分享有深度,有态度的育儿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