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偿征稿,点击查看
文/秋秋
前段时间看到这样一段话:
普通家庭能够给孩子什么?
多炖几锅肉,他踢完球回来饿得嗷嗷的时候,盛上热腾腾的大米饭,捱着肉汤夹着肉,又烂乎又黏嘴,一碗接一碗,吃的他放下筷子直犯困。
多包几顿饺子,让他请同学来家,玩玩闹闹一通乱耍以后,一屉一屉地下。看着他们几个,嘴里满满腾腾地塞着饺子,还在那比谁吃的多……
一个正常的、温馨的、宽松的童年,其实是你能给孩子的,最珍贵的礼物。因为它甚至能让孩子有机会,领悟到幸福和勇气的秘密。
这是人世间顶好的东西了。
读来很是治愈,也让人充满力量。
养一个孩子,普通家庭能给孩子的到底是什么呢?
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砸锅卖铁也要领孩子出国、旅游见世面吗?
是玩具、衣服、文具、生活用品一律名牌,还要报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别人有的我家孩子也要有吗?
其实,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真正让他记忆深刻的不是小时候穿得有多潮、吃得有多好、家有多大,而是每天充满能量,一家人吃饭时安心、睡觉时舒心、在一起时开心。
普通人成为父母,就有了两份工作:一份是养家糊口,一份是教育孩子,原则就四个字——量力而行。
所谓量力而行,就是根据自身的能量去做事情。
物质上——家里什么条件就怎么养孩子;
精神上——尽力而为,做孩子的能量源泉。
首先,养孩子是长久之事,孩子从出生到能够独立,至少是十八年甚至二十年之久。生活、教育投入不可谓不大。
再者,家庭成员除了孩子,还有伴侣、双方父母,家庭需要有时刻能应付突发状况的能力。二十年里,会有什么变数,不得而知。多数家庭的抗风险能力是非常依赖平日里的原始积累的。
在养孩子的同时,不要“月光”,有储蓄意识;
夫妻双方有必要的投入去提升自己;
有以家庭为单位的消费计划……
与此同时,为了避免孩子有匮乏感,可以尽早给孩子进行“金钱”教育。
1.给孩子买东西,实用为主
养娃之初,想着一定要给孩子最好的东西。
看到漂亮的衣服,买;
看到花里胡哨的辅食、零食,买;
看到流行的玩具,买……
后来才发现,孩子长得很快,再好看、质量再好的衣服,穿一季也就到头了,留着没用,扔了可惜,不如买一些质量过得去又平价的衣服实惠,而且也不再追求多,够穿即可。
玩具总在推陈出新,孩子的玩具越多,越不会珍惜,经常弄丢、摔坏,家里的玩具大部分都在角落吃灰。不玩的玩具可以在二手平台出掉,根据孩子的喜好理性选择玩具。
高价的辅食、零食孩子不一定爱吃,经常放到过期就扔掉。其实,孩子入口的东西,多看看配料表,一次少买点,不用囤货。
反倒是,爸爸妈妈做的家常菜、拿手菜,带着锅气和用心,一家子围坐桌前,串起孩子的一日三餐。
2.教育投入上,回归理性
见过为了给孩子报兴趣班,一直借钱生活的父母,又因为能力有限,平时给不了孩子实用的兴趣指导,花钱只买了安心,并不能给孩子买到能力。
没有哪个兴趣班是非报不可的,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多多户外和探索,从书中去“看”世界,体验人生,都是有更高回报的事情。
说到底,普通家庭养孩子的最终目标,不过是给孩子体面谋生和幸福生活的能力。
精神上的高能量,与钱无关。且人人可习得。
一个好的家庭,不管有多少钱多少资源,都要做孩子最重要的能量源泉,不断向上、向好。
一个能量满满的家庭,是什么样的呢?
1.父母修通自己,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父母首先是自己,才是爸妈。
身为父母,要先完成自我成长的部分。
作为一个成年人,自我负责,稳定好自己的情绪,有一个平和的心态,生活积极向上,有满满的求知欲望,有健康强壮的身体,才能在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中安身立命。
大白话:
不能辅导学习,就搞好后勤;
没有大本事,也别自以为是,不想当然。
对于不同于自己观念的观点,不抗拒,不抵触。
做人做事的技能和智慧,是接地气的。
杜绝说教,善于实践、接受、尝试、修正。
提升认知,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成功不只一条路可走,优秀也不止一种样子。
2.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良好的家庭氛围,就是遇事不责备,琐事不争吵,有事一起扛。
家庭决策以逻辑和利益为主导,而不是情绪为主导。
摔碎了碗,就一起收拾;
走错了路就顺便看看风景;
忘带伞就一起淋淋雨;
搞砸了的事,就重新再来……
就像这一季的《花儿与少年》中,热巴不小心打翻了可乐,秦岚随即喊出那句“节日快乐”。生活中的小插曲,不过是为了一起庆祝这平凡的一天。
家庭氛围会成为孩子性格中的一部分,伴随孩子的一生。
多和孩子平等地闲聊,孩子不用担心家里每天死气沉沉,防备随时而来的家庭大战,才能感受到足够的安全感去舒展自己,在父母的支持下,探索各种人生方向。
3.给孩子足够多(接近盲目)的爱
爱不是血缘的附赠品。爱也跟钱财无关。
爱是很多很多的认可。
多鼓励他,认可他,表扬他,理解他,支持他。
给足情绪价值,让他感受到自己的好,知道自己很棒,值得被爱。
孩子被从小兜底式地爱过,内心就会生发出充裕的底气和勇气,那是他昂扬向上的资本。
4.培养孩子独立
适当放权以示尊重,让孩子有自己做主的“经历”,积累“自己能掌控”一些事情的经验,未尝不可。
无关紧要的事,让他们自己做主。
应该做可孩子不愿意做的事情,给出选项,让孩子有选择的权力。
必须做的事情,要重点约定好。
一起商量,让孩子参与意见,切忌“一言堂”。
通过这些经历和体验,孩子会更有主见,考虑事情更加全面,思想独立。毕竟,今后的人生,确实是他们自己的。
尤其普通家庭的天然优势:
能接触到各种做人做事的技能和智慧,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动手,靠自己多多经历、丰富人生体验;
多读书,低成本涉猎更大范围的知识和技能,也有心分担家庭的责任。
实现人生价值,开拓自己的幸福之路全靠自我托底。
加上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精神,就能让孩子在社会上立足。
“有需求解决需求,有问题解决问题”,这种认知下,孩子更能灵活地适应这个时代的变化和需要。
教育孩子,不拼父母钱财,只看父母的能量。
普通家庭,只要源源不断给予孩子能量和养分,孩子自会努力奔跑,长成他本该成为的样子,鲜活幸福地过一生。
往期走心文章 · 推荐
“反向育儿”虽好,但也有可能起反作用! |
娃为啥总要跟我对着干啊?“叛逆”俩字了解一下 |
孩子,有求必应是最廉价的善良 |
对,我就是那个“说话不算话”的妈妈 |
不管孩子,还指指点点? |
孩子新交了个“坏朋友” |
好好的孩子,怎么说抑郁就抑郁了? |
很多家长,都把培养孩子的重点放错了! |
孩子开始“盘串”了,我不仅不批评,还非常支持! |
夸11岁的儿子“聪明”,他居然说我骂他…… |
有效唠叨小技巧,亲测有效 |
扫码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有价值育儿文章
微信号 : baomabaobao
分享有深度,有态度的育儿文章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