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全球目光,聚焦中国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现代化强音
智汇中国,共绘现代化蓝图
探索世界发展新机遇
会上,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怀勇教授在“以高质量法治建设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人工智能+法律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议题讨论环节以“以高质量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题进行发言,分享了西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做法、服务大湾区涉外法治发展的举措以及未来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的呼吁和建议。
全文如下:
本文字数:2580字
阅读时间:7分钟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怀勇教授在会上发言
以高质量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王怀勇
01
西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做法
近年来,西南政法大学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累计培养各级各类涉外法治人才近4000人。先后入选国家涉外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家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入选全国首批“涉外律师”“国际仲裁”研究生培养项目。学校出台了《西南政法大学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以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为抓手,加快推进学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具体举措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坚持服务战略,统筹国内国外资源精准对接国家急需、特需和刚需。一是坚持服务战略急需。聚焦“一带一路”建设,全国首创“一带一路”区域国别法治人才培养项目,以国别法和东盟国家小语种相结合为特色,搭建国内领先、全国最大的中国-东盟法律人才培养共同体,依托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联合最高人民法院、柬埔寨司法部等30多个单位培养区域国别法治人才。二是坚持服务工作特需。依托政法院校唯一的国家安全学博士学位点,面向海外利益保护,开办全国首个海外利益保护实验班,设立全国首个海外利益安全本科专业。三是坚持服务发展刚需。围绕国家开展人权国际斗争的现实需求,全面提升学生参与全球人权治理的能力。将英语作为普遍语言,并针对性开设阿拉伯语等第二外语训练。学生参与的智库成果获国家领导人批示10余篇,10余名学生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维也纳国际会议发言。
其次,坚持实践导向,统筹校内校外资源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坚持统筹协同高校资源。联合四川外国语大学开设全国首个“法学+法语”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在全国率先举办“法学+英语”双学士学位项目,持续建设英国考文垂大学和美国凯斯西储大学两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二是坚持统筹协同学校与实务部门资源。联合涉外政府部门、涉外律所、涉外企业,全要素推进涉外法治人才的靶向式培养,通过实训锻造人才。组织学生参加模拟仲裁、模拟商务谈判、模拟企业合规、模拟法律尽职调查等创新训练项目,将学生参加“贸仲杯”、法兰克福投资仲裁模拟法庭比赛等涉外竞赛嵌入专门化培养方案。创办并连续十年承办WTO领域国内顶尖模拟法庭赛事,培养的涉外法治人才在杰赛普、世界人权模拟法庭赛等行业顶级竞赛中屡获佳绩,累计斩获国内外国家级竞赛奖项50余项。
再次,坚持培引并举,积极拓宽发展知华友华的海外“人脉圈”。学校全力推动知华友华海外“人脉圈”建设,通过专设学位项目、合作办学以及短期培训等多种方式,招收、培养了来自东盟国家在内的二十多个国家的高端法治人才。一是创办东盟高端法治人才(英才)博士学位项目。联合印度尼西亚最高法院、柬埔寨司法部门、缅甸法律事务部等单位,订单式培养对我国友好的法治力量。目前已招收9届89名博士学位研究生,包括10名副部级官员,如柬埔寨司法部常务国务秘书、缅甸法律事务部东盟事务处主任、柬埔寨驻印度尼西亚大使、印度尼西亚地区法院院长等。二是开办中国-柬埔寨法学专业本科“2+2”国际合作项目,与柬埔寨王国皇家法律经济大学共同培养柬埔寨籍法学专业本科生。目前该项目已经开展了四届,约50名柬埔寨籍学生在读。三是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服务型法治人才。与东盟法律组织共建“中泰法律咨询中心”“中马法律咨询中心”“中国老挝法律研究咨询中心”等多个中外法律研究咨询合作机构,多措并举扩大法律服务和法治人才培养的范围。自2013年至2019年,学校承办“中国—东盟法律培训基地”第六至第十三届东盟学员研修班和其他研修班,累计培养东盟国家法学法律界学员近300人。
02
西南政法大学服务大湾区涉外法治发展的举措
持续做好涉外法治相关学科专业建设
探索优化“本-硕-博”相衔接、相贯通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统筹本硕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加强涉外法治相关新专业申报和建设工作,做优做强学校涉外法治产教融合专业群,为粤港澳大湾区输送更多高质量涉外法治人才。
强化实践导向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面临的法律问题,科学探索“问题驱动、实践导向”的本硕博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学生赴粤港澳大湾区实习实训,探索建立与粤港澳大湾区司法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协同培养机制。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中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设置为本硕博科研项目进行针对性研究,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设。围绕国际组织法律人才、国际贸易法律人才、国际争端解决法律人才、国际气候变化应对法律人才、国际公共卫生法律人才等专业化和专门化领域,在不同教育阶段设置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模块,培养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多元化人才。
持续强化西南政法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
建设
今年11月,西南政法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正式成立。学校将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聚力打造法治理论研究的前沿基地、服务社会实践的智库阵地、一流法治人才培养的示范园地,将智库建设纳入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体系中,强化“以库育人”,为大湾区涉外法治建设贡献西政力量。
03
未来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的呼吁和建议
01
我们期待能够扩大人才培养的共同培养效应,形成多元主体参与下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贯通高校与实务部门、整合国内与国际组织,建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共同体,打通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瓶颈,提升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质量。
02
涉外法治涉及的内容不仅是法律专业的内容,还包括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产业相关的内容。我们国家以政法院校为代表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主体,普遍存在工科基础薄弱、前沿科技领域薄弱的问题。因此,我们呼吁广大的科技企业、工科院校可以和政法院校合作,围绕智慧司法、法律大模型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推荐阅读
编辑:魏渝健
责任编辑:安鑫 魏渝健
审核:张伟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