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正在抬高长三角的下限

职场   2024-11-04 19:30   浙江  



文章日期 | 2024-10-31
文章来源 |秦朔朋友圈

湘皖排名或将易位

这两天,各地三季度经济数据陆续出炉。受到关注较多的,是广东、江苏的第一省之争,以及河南、四川的第五省之争。

其中第一省之争已经延宕多年。虽说自2020年以来,广东几乎每个季度(2022年二季度除外)的GDP增速都低于江苏,今年以来甚至连全国平均值都没达到,以至于苏粤两省的GDP之比从2019年末的91.36%,一路上升至今年三季度的97.8%。

但考虑到这一轮广东经济增长的放缓,主要是受到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冲击——前三季度广东全省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7.2%,江苏仅下降9%。

而与此同时,广东的工业投资却在快速提升,其在全部投资中的比重4年间提高了15个百分点,达到36.9%,已经取代房地产(28%),成为投资的第一大方向,当地实体经济也因此变得更扎实。

加之“三驾马车”中的外贸出口,广东也已走出前两年的阴霾,开始强劲反弹。前三季度当地进出口大涨11.1%,是全国外贸大省中唯一一个实现两位数增长的省份。

可以说,当前的广东已处在产业结构调整期的尾声,暂时的“下蹲”其实是在为新一轮的“跃升”积蓄力量,所以,现在断言第一省易主还为时尚早,粤苏估计仍将纠缠下去。

至于第五省之争,随着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强势崛起,富士康的“回归”,填补上手机出口量下降产生的缺口,河南经济也正在逐渐企稳。

别看前三季度河南GDP只增长了90多亿,这是因为今年初当地大幅下调了2022年的终核数据,导致2023年的初核数据也跟着“挤水”。而去年三季度的数据因为公布在前,并没有跟着核减,存在虚高,否则今年同期的增量肯定远不止90几亿。这点从河南前三季度的实际增速达到5%,高于全国平均值就能得到印证。

当然,有“国家战略腹地”“关键产业备份”等政策加持的四川,发展后劲更猛,但是近2500亿的差距也不是一时半会可以立马赶超的。未来几年,豫川估计也会像粤苏那样一直缠斗下去。

反倒是作为前十强省份“守门员”的安徽,很有可能先江苏、四川一步,赶超前面的湖南,实现排位逆转。

今年前三季度,安徽GDP名义增长达到4.5%,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一;GDP总量达到37257亿,跟排名第9的湖南仅仅相差641亿,而前三季度安徽GDP增量就比湖南多出659亿。如果我们进一步拉长观察时段,2020年三季度时,安徽GDP还只有湖南的92.91%,如今已上升至98.31%。

可以说,皖湘易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而随着安徽排名的上升,长三角的下限也正在被一步步抬高。

|安徽合肥包公园

安徽究竟有多猛?

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哪些省份排名上升最快,那么首推福建,其排名从23位变为第8位,总共上升了15个位次;其次是浙江,排名从第12位变为第4位,上升了8个位次。

但就过去10年的位次变动来看,安徽则是那匹最为亮眼的黑马。

2014年时,安徽GDP仅20848.8亿元,排名还低于河北(第6)、辽宁(第7)、上海(第12)和北京(第13),位列全国第14名。但仅仅2年后的2016年,安徽GDP就赶超了辽宁。又过了3年,2019年安徽更是一口气超过河北与北京。

2022年,安徽以4.5万亿的GDP总量超过上海,第一次挺进十强省之列。但由于此后公布的终核数据,安徽GDP被核减掉437.3亿,而上海则核增了156.3亿,所以尽管2023年安徽GDP增量继续超过上海,但最终还是被上海以168亿的微弱优势反超。

不过今年以来,安徽每个季度的GDP都领先上海。不出意外的话,安徽将在2024年正式超过上海,跻身前十强。

这一成绩的取得,一方面在于省会合肥的龙头带动作用。作为著名的“风投之城”、四大国家科技中心城市之一,过去十年,合肥GDP从5250亿上涨至12673亿,足足增长了1.4倍,是中部六大省会城市中增长最快的,全国排名也因此大幅提升,成功挤进前20强。其与湖南省会长沙的GDP比值,更是从十年前的不到70%,飙升至去年底的接近90%,堪称安徽追赶湖南的首要功臣。

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安徽积极融入长三角后所分享到的发展红利。目前,江浙沪的几大都市圈,如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徐州都市圈,都囊括了不少安徽城市。甚至就连与安徽并不接壤的上海,去年也扩容,将安徽宣城接纳入上海大都市圈。

据统计,安徽省内16个地级城市中目前已有7个城市加盟了江浙沪的都市圈,有些还不止入了一个“圈”。比如上面提到的宣城,既是上海大都市圈的成员,也是南京都市圈的一份子,目前还在积极申请加入杭州都市圈,“红利buff”直接叠满。

而去年安徽省印发的《关于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还提到,将推动池州融入杭州都市圈借力发展。

除了安徽主动融入长三角,江浙沪也在积极帮扶长三角。根据2021年印发的《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上海闵行、松江、奉贤,江苏南京、苏州、徐州,浙江杭州、宁波等江浙沪8市(区)分别与淮南、六安、亳州、滁州、阜阳、淮北、宿州、蚌埠等皖北8地市结对合作帮扶,时间将一直延续到2030年。

在这种双向奔赴之下,安徽城市发展迅猛。而且不同于中西部其他省份省会独大,普通地级市增长乏力的情况,安徽不少地级市过去这些年的经济增速甚至比省会合肥还要快。

比如滁州,2010~2020年的十年间,当地的GDP全国排名从180名飙升至90名,成为全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另外像阜阳、芜湖,也跻身“进步”最快前十大城市之列,排名分别上升了74名和43名,令省会合肥都望尘莫及。

这种百花齐放,而非一城独大的区域发展形态,恰是沿海发达地区不同于中西部的一个特征。在这个意义上,安徽正在一步步沿海化。

|芜湖庆中秋

安徽“入长”赢麻了

当然,融入长三角对安徽最大的助力还在于产业的提升。如今在安徽,类似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宿州徐州现代产业园区、张江萧县高科技园等与江浙沪合作的产业园区随处可见,借助这些平台,大批江浙沪的高新企业落户安徽各地。

接连踩中液晶面板、芯片、新能源汽车等风口的合肥不用说了,就连宣城这样的三四线城市,也因此荣升“中国异质结光伏之都”。至于时下热门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合肥、芜湖、阜阳等安徽城市之间,通过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更是已形成了新能源汽车生产的“3小时产业圈”。

今年前三季度,安徽汽车产量达到249.1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86.8万辆。反观湖南,同期全部汽车产量也才95.3万辆。而这还只是湖南与安徽发展落差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湖南这些年的增长放缓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长株潭一体化推进迟缓。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17年就建成的长株潭城际铁路,直到本月18日,才与长沙地铁正式实现票制融通,这也导致省会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但更关键的问题还是出在产业端。

我们来比较一下安徽、湖南两省的产业。

从总量来看,前三季度安徽二产增加值15411亿元,同比增长7.2%,两项指标均高于湖南(13686.53亿元、5.6%);从产业结构来看,2023年安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9.1%,而湖南只占13.5%。就连湖南一向引以为傲的装备制造业,占比(31.5%)也低于安徽(38.7%)。相反,湖南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却高达31.3%。

产业结构的差异也影响到外贸。今年前三季度,安徽进出口总额达到6282.7亿元,排名全国第9,同比增长了6.3%;而湖南只有4140.8亿元,排名全国第17,同比下降了10.1%,降幅全国第二。这一升一降,影响的不仅是湘皖两省份未来的排名变化,更不断抬高着长三角区域的发展底线。

此前,因为长三角的持续大幅扩容,外界曾有质疑声音,认为这将拉低长三角的整体发展水平。但是回顾安徽“入长”的这些年,长三角的底线并没有降低,始终保持着对其他几极的优势。

比如京津冀的下限河北,如今排名已降至13位,GDP也落后安徽4000亿以上。川渝第四极中,GDP低于1000亿的城市都还有好几个,而安徽最弱的黄山,GDP也在千亿以上。

即便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主体、天下第一省广东相比,安徽的底线也没有低多少。前者GDP低于1500亿的城市多达5个,而安徽才4个。

这么来看,安徽“入长”,不仅安徽自己赢麻了,长三角也从中大获其益,堪称是一场完美的双向奔赴。


此文章已得到原创授权转载,如侵权请联系客服删文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思享汇观点和立场。
如有好文,欢迎向“浙江思享汇”投稿,联系方式:17306422969(同微信)。

您可能还喜欢: 
1.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对策(深度)
2.这项新发布的政策堪比10万亿刺激
3.正在发生,巨量外资涌入上海
4.中俄伊连线破局?看清中国的中东布局
5.今天,大反击,大升级!


浙江思享汇
思享汇,是面向成长型企业,思创变、享智慧、汇资源的服务平台。旗下思享约局(精准社交平台)、链捷宝(政务一键直达、商务一键链接、事务一键呼叫的企业数据化链接工具)、对鹿精选(会员企业产品展销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