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医疗再一次蝉联世界第一,中国则位居第64,差距到底在哪?

健康   2024-11-05 20:54   山东  
投稿邮箱:ymq120@yeah.net 对于来稿,默认为原创


导语

在全球医疗领域的评价体系中,日本长期占据领先地位,被评为世界第一,而中国处于第64名的位置,这一差距引发了广泛的思考。了解中日医疗之间的差距,对于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将深入剖析中日医疗在多个维度的真实数据对比和客观存在的差距。

日本被誉为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之一,其医疗制度的完善程度更是屡次地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评选为全球第一。

医疗资源维度的差距

(一)医护人员数量与质量对比

从医护人员数量来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卫生部门的数据,我国每千人口医生数达到2.59人,护士数达到2.94人。日本这方面是多少?医生千人数量和中国差不多,但护士则差距非常大。据健康时报,根据世卫组织的数据,日本每千人护士达到11.49人,是中国的近4倍。。这表明日本在医疗人力资源的数量配备上更具优势,尤其是护士数量上的优势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护理质量。

在医护人员质量方面,日本的医学教育体系要求严格。日本的医师法规定医学本科教育6年后,必须经过2年的强制性毕业后轮转实习训练,才能报考大学院(相当于我们的研究生院)或从事医疗工作,而所有具备医师资格的毕业生必须在授权的医院里完成研修医培训才能正式就职,时间一般为2-3年,研修医培训完成后才可获得执业医师执照。2-3年研修医后,除了在进入医院就职,很多医生选择考取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日本医学教育没有硕士学位,4年毕业即可直接申请博士学位。其医学生在解剖、病理等基础医学课程以及临床技能培训方面都有着高质量的教学。在国际医学水平测试中,日本医学生的平均成绩名列前茅。

中国的医学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部分地区的医学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导致基层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在一些复杂病症的诊断和治疗能力上与日本同行存在差距。

(二)医疗设施资源对比

医疗设施是衡量医疗水平的重要硬件指标。在先进医疗设备的拥有量上,日本每百万人口拥有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设备约为101.3台,核磁共振成像(MRI)设备约为55.2台。中国每百万人口拥有CT设备约为22.6台,MRI设备约为9.7台。在病床数量方面,日本每千人病床数约为13.1张,中国每千人病床数约为6.3张。日本充足且先进的医疗设备和病床资源为患者提供了更及时、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条件,而中国在医疗设施资源的普及和更新速度上还有提升空间。
医疗技术水平的差距
(一)重大疾病治疗效果对比
以胃癌为例,根据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公布的新数据,2014-2015年日本确诊的胃癌患者总体相对生存率达到70.2%。也就是说,在10年前,日本每100个胃癌患者,就有70人能够跨越5年生存期大关。在胃癌的10年生存率上,日本同样卓越。2011年确诊的胃癌患者10年生存率达到了56.8%。也就是说超过半数的胃癌患者生存期超过10年。这得益于其早期筛查技术的普及和先进的手术治疗方法。日本广泛开展胃镜检查,能够早期发现胃癌。在手术方面,日本医生的精细化操作和对肿瘤切除范围的精准把握,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
中国2012-2015年确诊的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35.1%。我国虽然也在推广癌症早期筛查,但普及程度和技术精度与日本还有差距,部分地区的患者确诊时往往已处于中晚期,影响了治疗效果。
(二)医疗技术创新能力对比
日本在医疗技术研发投入上力度较大,其医疗科研机构和企业在医疗器械研发、新药开发等领域成果显著。日本的医药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平均约为15% - 20%,这使得日本在新型医疗器械和特效药物的研发上不断推陈出新。例如,日本在生物可吸收支架等前沿医疗器械研发方面处于世界领先。
中国近年来在医疗技术创新方面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研发投入强度整体上仍低于日本。中国医药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平均约为5% - 10%,在一些高端医疗器械和创新药物研发方面依赖进口技术和产品的局面尚未完全改变。
医疗保障体系的差距
(一)医保覆盖范围与保障力度对比
日本的医疗保障体系几乎实现了全民覆盖,以国民健康保险和厚生年金保险为核心。国民健康保险覆盖了包括农民、个体经营者等几乎所有人群,厚生年金保险则主要针对企业员工等。在保障力度上,日本医保对于门诊、住院等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较高,一般门诊报销比例可达70% - 90%,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也在80% - 90%左右,且医保目录范围广泛,包含了大量的先进治疗手段和高价药品。
中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也较广,但保障力度存在差异。城镇职工医保在报销比例和范围上相对较好,但城乡居民医保在一些地区门诊报销比例较低,住院报销比例也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总体在50% - 70%左右。同时,医保目录更新存在一定滞后性,部分新型高价药物和先进治疗技术尚未纳入医保。
(二)医疗费用负担模式对比
日本通过政府财政补贴、企业和个人缴费等多渠道筹资模式,有效控制了民众的医疗费用负担。日本政府在医疗保障中的财政支出占比较高,约为40%左右。同时,通过合理的医保费率调整机制,保障了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
中国的医疗费用占GDP的比例约为6.4%,虽然比例看似较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民众自付费用的绝对值仍然较高,尤其是对于一些贫困家庭和患有重大疾病的家庭来说,医疗费用负担较重。虽然近年来医保报销比例有所提高,但由于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部分患者尤其是患有重大疾病的患者,仍然面临较重的经济负担。同时,医保基金在地区间存在不平衡的问题,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医保基金的支付压力较大。
医疗管理与服务质量的差距
医院管理效率对比
日本医院的管理以精细化和患者体验为导向。在预约诊疗方面,日本医院的预约系统精确到分钟,患者可以根据预约时间准时就诊,大大减少了等待时间。医院内部的诊疗流程顺畅,科室之间的协作紧密。例如,在多学科会诊方面,日本医院能迅速组织不同科室专家为疑难病症患者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中国医院在管理上虽然也在推进信息化建设和流程优化,但在预约诊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上还有待提高。部分医院存在挂号难、就诊时间长等问题,科室之间的协作效率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在多学科会诊的规范化和普及化方面与日本存在差距。
通过对中日医疗在医疗资源、医疗技术水平、医疗保障体系、医疗管理与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全面对比,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与日本之间存在的差距。这些差距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历史发展、经济投入、政策导向等。
尽管日本的医疗体系堪称世界一流,但其成就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年政策、技术与服务的共同结果。
中国在医疗事业发展过程中,应积极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加大对医疗资源的投入,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加强医疗技术创新,完善医疗保障体系,优化医院管理和提升服务质量,以逐步缩小与日本的差距,为国民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促进中国医疗水平在全球排名的提升。同时,也要结合中国国情,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医疗模式,推动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END-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加星标★

医脉圈
汇聚医护力量,了解医学讯息,这里是医务人员沟通、交流的心灵港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