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千古传颂的六祖慧能法偈其实是错的

时事   2025-01-06 16:09   浙江  

禅宗六祖传法偈之分析



神秀、慧能传法偈《坛经》诸本及《传灯录》等书所载,其字句虽间有歧异之处,而意旨则皆相符会。兹依敦煌本坛经之文,分析帮助之。


神秀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慧能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浄。何处有尘埃。


又偈曰: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浄。何处染尘埃。


敦煌本《坛经》偈文较通行本即后来所修改者,语句拙质,意义重复,尚略存原始形式。至慧能第二偈中“心”“身”二字应须互易,当是传写之误。诸如此类,皆显而易见,不待赘言。兹所欲讨论者,即古今读此传法偈者众矣,似皆未甚注意二事:


(一)此偈之譬喻不适当。


(二)此偈之意义未完备。


请分别言之于下。



(一)


何谓譬喻不适当?考印度禅学,其观身之法,往往比人身于芭蕉等易于解剥之植物,以帮助阴藴俱空,肉体可厌之意。此类教义为佛藏中所习见者,无取博征。请引一二佛典原文,以见其例:


鸠摩罗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二四善达品第七九云:


行如芭蕉叶,除去不得坚实。


又玄奘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四七二第二分善达品第七七之二(即前经同本异译)云:


如实知如芭蕉树,叶叶析除,实不可得。


又鸠摩罗什等译《禅秘要法经》中云:


先自观身,使皮皮相裹,犹如芭蕉,然后安心。


又沮渠京声译《治禅病秘要经》略云:


次观厚皮九十九重,犹如芭蕉。次复观肉,亦九十九重,如芭蕉叶。中间有虫,细于秋毫。虫各四头四口九十九尾。次当观骨,见骨皎白,如白瑠璃。九十八重,四百四脉入其骨间,流注上下,犹如芭蕉。


据此,可知天竺禅学观身取譬之例。至于传法偈中所谓菩提树者,乃一树之专称,释迦牟尼曾坐其下,而成正觉者。依佛陀耶舍共佛念译《长阿含经》一第一分《初大本缘经》所载,先后七佛自毗婆尸至释迦牟尼,皆坐于一定之树下,成最正觉。其关于释迦牟尼之文句,兹迻录于下:


我今如来至真坐鉢多树下,成最正觉。佛时颂曰:


我今释迦文。坐于鉢多树。


玄奘《西域记》八摩揭陀国上云:


金刚坐上菩提树者,即毕鉢罗之树也。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觉,因而谓之菩提树焉。茎干黄白,枝叶青翠,冬夏不凋,光鲜无变。


据此,可知菩提树为永久坚牢之宝树,决不能取以比譬变灭无常之肉身,致反乎重心神而轻肉体之教义。此所谓譬喻不适当者也。


(二)


何谓意义未完备?细绎偈文,其意在身心对举。言身则如树,分析皆空。心则如镜,光明普照。今偈文关于心之一方面,已将譬喻及其本体作用叙说详尽,词显而意该。身之一方面,仅言及譬喻。无论其取譬不伦,即使比拟适当,亦缺少继续之下文,是仅得文意之一半。此所谓意义不完备者也。


然则此偈文义何以致如是之乖舛及不具足乎?应之曰:此盖袭用前人之旧文,集合为一偈,而作者艺术未精,空疏不学,遂令传心之语,成为半通之文。请略考禅家故事,以资帮助。


此偈中关于心之部分,其比喻及其体用之帮助,佛藏之文相与类似者不少。兹仅举其直接关系此偈者一事,即神秀弟子浄觉所著《楞伽师资记》中宋朝三藏求那跋陀之安心法。其原文云:


亦如磨镜。镜面上尘落尽,心自明浄。


寅恪案,此即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二》叙禅宗之息妄修心宗,所谓:


故须依师言教,背境观心,息灭妄念,念尽即觉悟,无所不知。


如镜昏尘,须时时拂拭,尘尽明现,即无所不照。


者是也。凡教义之传播衍绎,必有其渐次变易之迹象,故可依据之,以推测其渊源之所从出,及其成立之所以然。考《续高僧传》二五《习禅六昙伦传》略云:


释昙伦姓孙氏,汴州浚仪人。十三出家,住修福寺,依端禅师。然端学次第观,便诫伦曰,汝系心鼻端,可得静也。伦曰:若见有心,可系鼻端。本来不见心相,不知何所系也。异时[端禅师]告曰,令汝学坐,先浄昏情。犹如剥葱,一一重重剥却,然后得浄。伦曰,若见有葱,可有剥削。本来无葱,何所剥也。


据《续高僧传》,昙伦卒于武德末年,年八十余。则其生年必在魏末世。故以时代先后论,神秀、慧能之偈必从此脱胎,可无疑义。芭蕉为南方繁茂之植物,而北地不恒见。端禅师因易以北地日常服食之葱。可谓能近取譬者也。若复易以“冬夏不凋,光鲜无变”之菩提宝树,则比拟不伦,失其本旨矣。


盖昙伦学禅故事原谓本来无葱,故无可剥。本来无心,故无可系,身心并举,比拟既切,语意亦完。今神秀慧能之偈仅得关于心者之一半。其关于身之一半,以文法及文意言,俱不可通。然古今传诵,以为绝妙好词,更无有疑之者,岂不异哉!


予因分析偈文内容,证以禅门旧载,为之帮助。使参究禅那之人,得知今日所传唐世曹溪顿派,匪独其教义宗风溯源于先代,即文词故实亦莫不掇拾前修之绪余,而此半通半不通之偈文,是其一例也。


一九三二年清华学报第七卷第二期



经典课程: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北大医学部教授:如何活得长、病得晚、老得慢、死得快?

全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
东亚巨变500年——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与现代世界的关系

这就是心理学——改变人类心灵探索史的十位大师
梦见坠落、掉牙、被追赶……这10种梦隐藏着你的哪些秘密?

中国方言——一部文化史
欧洲文明史50讲

从《诗经》到《红楼梦》:10位复旦顶尖教授带你读50堂国学经典课


《统一与分裂》之后,葛剑雄又提供了哪种看懂中国史的方法?

葛剑雄:读懂人口,才能读懂中国历史

西方政治史上最重要的 25 本书,都在这里了

社会学看中国:传统与现实

诺奖得主揭晓背后,人类的终极问题是什么?

周濂·西方哲学思想100讲

20世纪思想的启示与毁灭

历史的冰与火
拒绝历史鸡汤,是一枚严肃的历史公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