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爱简读书。
上个周末,和队友多年不见的初中同学一家小聚。
队友的高中同学,毕业后在广东大城市打拼,后来为了稳定,和老婆一起回到了广西买房安家落户。
两口子在同一家制造企业,刚进公司那几年,形势很不错,两口子都算是高收入。
可是这三年以来,公司年年亏损,收入也降了一大截。
但是,两口子照样有了两套房,小有积蓄,还有两个可爱的孩子,即使暂时收入下降,内心也波澜不惊。
从女主人的穿衣风格就能看出来,女主人很能省钱,衣着朴素,不戴奢侈品,内心淡定从容。
她说,自己的父辈都是农村的,自己也是农村长大,吃饭穿衣,简单舒适就好,从不会乱花钱。
从这位朋友身上,我们看到了,即使不在大城市工作,通过省吃俭用,也能存下不少钱。
我是80后,父辈是50后60后。父辈们大多经历过饥荒,经历过饿肚子的年代,自然对如今吃穿不愁的日子格外珍惜,也会教导我们要忆苦思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父辈们身上,我们真的可以学到一些传统美德,比如勤俭节约,比如物尽其用不浪费,比如正确的消费观。父辈们通常会珍惜家里的每一件物品,使用时间尽可能长,如果原先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了,还能一物多用,让它们依旧能发挥价值。比如不穿的衣物可以做成拖把,不用的毛巾可以用来当抹布,不用的塑料袋可以用来当垃圾袋。我们在生活中也要记得爱护物品,购买的时候也尽量买简单实用质量过硬的物品,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也能为我们省下重新置办的花销。父辈们年轻的时候所处的年代,车马、信件很慢,东西坏了人们也习惯于修补,修雨伞、补鞋、缝衣服裤子等。而现在很多人东西坏了就直接丢弃,其实,很多东西如果修一修也是很美观耐用的。比如,孩子有些衣服其实还没有穿多久,但不小心被戳破了洞,自己缝吧手艺不精有点难看,扔了又觉得可惜。可以到裁缝店花几块钱找一块风格颜色与衣服近似的布贴缝在破洞上,衣服又像新的一样了,美观又不影响穿着,或者网购一些布贴自己回来缝补也行。这样不仅能省下一笔买衣服的钱,还能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一举两得。
在以前刚够温饱的年代,能够填饱肚子已经很不容易了,碗里面还剩下好多粒米,那真的是很少的事情。以前没有自来水,用的是井水、河水等,用来淘过米的水还可以用来洗菜、冲厕所;吃剩的饭菜用来喂鸡、喂猫狗等。忆苦思甜,如今我们用的是自来水,水电煤气一应俱全,更应该思物力之不易,还要教育好下一代要珍惜粮食,不浪费一饭一物。米饭煮的够吃就行,尽量不要浪费,做到人走顺手关电关水等。父辈们都是喝白开水,很少有喜欢喝饮料的,父辈那一辈的人也很少有大腹便便的。我也觉得喝白开水最好,一来白开水便宜实惠,省去了买昂贵饮料的钱;二来喝白开水更加健康,饮料一般含糖量高,不利于身体健康。饮料在日常生活中当做偶尔的调剂品尚可,但不建议每天都喝。老一辈很多是农民,吃的当然是自家种的当季瓜果蔬菜,他们很少买那种反季蔬果。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反季蔬果一来比应季蔬果贵,二来反季蔬果的口味却不如应季蔬果。当季的蔬菜水果会比较便宜,而且正因应季,阳光水分充足适合生长,也会比较美味。我们可以去路边摊或者菜市场,就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蔬菜和水果。老一辈的人,在以前那个年代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少熬夜,很少夜生活和烧烤,这让他们的身体更加强健。季羡林在《糊涂一点潇洒一点》中说:“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人活着就要让自己忙碌起来,做有意义的事情,减少惰性。适当的体力劳动可以强身,脑力劳动可以健脑。有些东西看起来很花哨,功能很多,但却一点不实用,用过一次就坏了。老一辈的人一般都是买超级实用且耐用的,这样可以用得久一点,用个十年八年都没问题。
其实日常物品我们按需购买就行了,只买日常需要的,重点关注物品的实用性,也能够极大地减少在购物网站挑选物品的时间,腾出精力做更加重要的事情。当然,现在的物质和生活条件大大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为了便利和节省时间做更多的事情,有时候我们不一定要照搬老一辈的做法。
但老一辈勤俭节约一物多用不浪费的做法,也很值得今天的我们深思。
认真工作,快乐生活,开源节流,努力攒钱,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富。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