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始十年,司马懿趁曹爽扫墓之际,于洛阳北郊高平陵发动政变,曹爽全家被杀,曹魏大权易主。
曹爽与司马懿本是魏明帝曹叡的托孤大臣,地位权力相当,曹爽死后,军政大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专权,加封大都督、获赐九锡,可剑履上殿。
司马师无后,司马昭继位,因灭蜀之功先封晋公,后为晋王,留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司马昭暴毙后,其子司马炎完成篡位,建立晋朝,此模式成后世篡位标准。
【一、司马懿做对了啥】
柔水可穿石,因其居高处有势能。司马懿能击败曹爽,除了演技和应变能力强,还因注重“攒人品”。
魏明帝托孤后,曹爽和司马懿展开权力争斗,司马懿开始拉拢培植势力。比如高平陵之变的急先锋蒋济,此前就与司马懿关系密切。蒋济任中护军时,曾被传贪污受贿,司马懿知晓后未举报,两人因此关系更近。
除蒋济外,高柔、王观等人也早被司马懿拉拢。孙礼原在曹爽阵营,与曹爽矛盾后,司马懿趁机拉拢,使其保持中立。司马懿一番操作,孤立了曹爽,还树立了忠臣形象。
【二、曹爽的失误】
高平陵政变中,各方都在给司马懿助力。司马懿出城时,守门守督欲射箭阻拦,被同僚劝阻。蒋济立首功却推辞嘉奖,称是为天下大事。司马孚虽不认同司马懿篡位,但仍帮其讨要郭太后旨意。
曹爽到底得罪了谁?答案是几乎所有人。他私生活腐化,饮食、用度、车马、服饰极为奢侈,还私藏先帝才人等女子玩乐。
公事上,他伐蜀不听司马懿劝阻,导致大败,国家力量受损。内政方面,他搞改制得罪士人,削减中正官权力、强化吏部,让不公的何宴管人事,常收受贿赂、任人唯亲。
裁并郡县等改革也没处理好,裁定边界争端久拖不决,还不采纳孙礼建议。而且曹爽无功却不断加官进爵,食邑众多,特权堪比董卓。反观司马懿,战功赫赫,为人谨慎,在众人眼中是老好人,司马懿杀曹爽,众人不会阻拦,若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全家去世,他的历史评价或许不比诸葛亮差。
【三、曹魏对宗室的压制】
若曹魏宗室知晓后续,能否拦住司马懿?答案是否。问题出在魏文帝奇葩的宗室政策。封地是虚的,仅享受待遇,还经常更换,无法形成稳定势力,且有监事官监视。诸王要“就封”不能留洛阳,实际没封地,却一直在搬家。
魏明帝临终想任用宗室辅政,却被孙资和刘放说服改变主意,只留曹爽和司马懿受托,这是文帝、明帝重用秘书、疏远宗室政策的结果,不知司马懿与二人有无利益往来,最终曹魏江山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