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35岁的唐尚珺考入大学的同时,另一位35岁的高考生李龙,却宣布自己将继续复读,目标是清北复交的中医专业。
(图源网络)
01.
事业成功≠有职业认同
医学才是真正适合的定位
2008年,李龙以695的高分,考入清华基础数学实验班。然而李龙最初的志向是医学,因为家庭原因,他放弃了医学梦想。
李龙在大学期间,就进入教培行业,毕业后在北京买了三套房,实现了财富自由。
随着事业的成功,李龙的医学梦想再度燃烧,在工作十年后,他决定再战高考,目标是清北复交的中医9年本博。
(图源网络)
向阳生涯认为,李龙虽然在学业和职业上获得成功,但他并没能选择真正喜欢的职业定位,对于实现财富自由的教培行业,他的职业认同并不高。
事业成功≠拥有职业认同,此前就有不少事业有成的人,突然放弃已有职业,投入到真正感兴趣的领域。
所以,李龙放弃已经成功的事业,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拥有适合的、明确的职业定位,是通过再次学习,为职业转型做准备。
02.
同为“35岁高考生”
李龙与唐尚珺截然不同
作为“35岁的高考生”,很多人会把李龙与唐尚珺相比,向阳生涯认为,这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首先,李龙有明确的职业定位,学历与职业已经获得成功,再考只是追求理想和职业转型。
唐尚珺则不同,经历常年高考,他的年龄非常尴尬,可选职业定位越来越窄,于是被迫选择师范。
其次,李龙把目标定在清北复交,因为他有过考入清华的经历,也评估过自身实力,而唐尚珺长时间执迷清华,是没有极限思维的“一根筋”复读。
我们俗话说“什么年龄做什么事”,不同年龄段都有对应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律,有些事情一旦错过,就是不等人的,职业成功概率也会比较低。
比如20岁左右,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年龄,就应该进行大学专业学习,为职业生涯打基础。
而唐尚珺自我规划能力薄弱,是一步步把自己逼到了死角。
03.
45岁才能博士毕业
中医是适合的职业转型
但只要拥有适合的、明确的、长期的职业定位,就可以超越85%的同龄人!
首先,李龙对医学有高度认同感、使命感,是真正适合他的职业定位,已经抓住了职业生涯的成功关键;
其次,李龙今年高考获得626的高分,学习能力与潜力很强,实现目标可能性很高;
最后,中医是可以“干到老”的行业,没有所谓的“35岁危机”,即便李龙45岁才博士毕业,依然能取得职业成就;
李龙的例子是正向的,但也有很大的遗憾,如果能在第一次高考时,就选择最适合、最喜欢的医学专业,他的职业生涯也许会更顺畅。
04.
职业规划决定一生走向
高考志愿规划师成为热门职业
像李龙这样“先成功后转型”的人,在职场上确实不多见,多数人更像是“唐尚珺”,没有科学的自我规划,没有选择适合的专业,并在不适合的职业定位上蹉跎一生。
其实,很多人的悲剧,早在高中选科、高考填报志愿那一刻,就已经深深地埋下了。
我国校园阶段的高考志愿规划、职业规划教育的严重缺失,也造就了千千万万个“唐尚珺”。
唐尚珺回忆道,在中学和复读期间,他并没有接受过相关指导,老师主要都是讲课,很少讲到人生规划。
很多考生过了高考关,却倒在了志愿关,在新高考制度的冲击下,类似的悲剧会越来越多。
对于这样的现象,张雪峰就曾痛心地表示:
“中国孩子最缺的就是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