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音乐史的长河中走来,交响曲这一艺术形式曾以其恢弘的结构、深邃的思想性以及强烈的社会共鸣,成为西方古典音乐皇冠上的明珠。然而,进入二十世纪后半叶,直到本世纪,交响曲的创作逐渐走向衰落,至今鲜有作品能够在古典音乐的曲库中占据一席之地,更别说能经常进入演出市场。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五交响曲》(1972年首演)不仅是他个人交响创作的绝唱,也被许多人视为交响曲辉煌历史的一个句点。在探讨为何当代优秀交响曲越来越少时,我们必须从音乐的形式、社会的变迁以及艺术创作本身的挑战出发。
交响曲的历史辉煌与转型
交响曲的巅峰时期
交响曲的发展从十八世纪的海顿和莫扎特开启了辉煌的篇章。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更是赋予这一形式人文精神的深度和高度,成为一种探讨人类共同命运的文化表达。其后,勃拉姆斯、布鲁克纳、柴可夫斯基、马勒和西贝柳斯等大师,通过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哲学思考,为交响曲注入了丰富的内涵。
二十世纪的挑战
然而,二十世纪的交响曲创作在战争、政治意识形态和现代主义的冲击下,逐渐远离主流。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曲便是其中的代表,他在极权主义的高压环境中以音乐隐晦地传递情感与思想。《第十五交响曲》表面上是一部轻松的、甚至带有幽默感的作品,但其实饱含了复杂的内心挣扎与对生命终结的反思。这种矛盾性正是二十世纪交响曲的一个缩影:形式上延续传统,内容上却直面现实的荒谬与黑暗。
为什么当代优秀交响曲越来越少?
1. 社会背景的变化
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大众的注意力逐渐转向即时的、多样化的娱乐形式。与之相对,交响曲需要聆听者投入时间和专注力,这在一个以碎片化信息为主的时代显得尤为奢侈。
此外,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交响曲常常承担一种社会和文化的象征意义。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自由和平等的颂歌;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则是对二战中列宁格勒围城的艺术纪念。然而,在全球化和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下,音乐作为集体叙事的工具,其功能被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个体化的艺术表达。
2. 音乐创作的难度与挑战
交响曲作为一种大型器乐形式,对作曲家的要求极高。从音乐结构的完整性到多声部的协调,再到思想性的传达,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高超的技艺。二十世纪后期,音乐语言日益复杂化(如序列主义和微分音技术的引入),这些探索虽在学术领域有所成就,却往往让普通听众感到疏离。
例如,现代交响曲创作中,菲利普·格拉斯、阿尔沃·帕特等人尝试以极简主义和精神性为核心,创造新的听觉体验,但这些作品与传统交响曲的“叙事性”和“情感性”渐行渐远,难以打动更广泛的听众。
3. 交响曲的“经典”桎梏
当代交响曲创作的另一个困境在于“经典”的影子。贝多芬、马勒等巨匠的作品已经为交响曲设立了几乎无法超越的标杆。当代作曲家难以摆脱这种比较,许多人选择避开交响曲这一形式,转向电影配乐、电子音乐或实验性音乐。
例如,汉斯·季默、约翰·威廉姆斯等电影配乐大师在管弦乐创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他们的作品虽然与交响曲有相似之处,但往往被视为“功能性”音乐,而非纯艺术创作。这种音乐形式的转移也反映了时代审美的迁移。
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五交响曲的意义
1. 终章的象征
《第十五交响曲》是一部充满矛盾和自我反思的作品,其中包括对瓦格纳、罗西尼等音乐前辈的引用,以及戏谑与悲怆的交替表达。这种近乎解构的方式似乎是在回答一个问题:交响曲在现代是否还有意义?
乐曲最后几分钟的空洞与沉默,仿佛暗示着音乐语言的枯竭以及创作者对生命和艺术终结的觉悟。这部交响曲不仅是肖斯塔科维奇的个人绝唱,也象征着交响曲这一形式在二十世纪后期的停滞。
2. 多义性的诠释
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被赋予了多重意义:是对极权的隐秘抗议,还是纯粹的音乐探索?这种模糊性在学术界和演奏实践中引发了长久的争论,却也让他的作品具有持久的吸引力。
未来的可能性:复兴还是终结?
1. 交响曲复兴的契机
虽然交响曲的发展陷入瓶颈,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完全终结。一些现代作曲家仍然尝试用交响曲讲述新的故事。波兰作曲家亨里克·戈雷茨基的《第三交响曲“悲歌”》通过简单的旋律和悲伤的情感打动了大批听众,证明交响曲形式依然有能力与当代观众产生共鸣。
2. 如何吸引新一代听众
要想复兴交响曲,音乐家和文化机构需要重新思考这一形式与观众的关系。一方面,可以通过与电影、视觉艺术等多媒体的结合,拓展交响曲的表现力;另一方面,通过创新的主题或贴近现实的内容,使交响曲重新融入公众的文化生活。
3. 教育与文化传播
音乐教育的普及和观众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交响曲复兴的关键。若能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交响曲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这一形式或许能够焕发新生。
《肖斯塔科维奇第15交响曲》附讲解
俄罗斯国立交响乐团
"Thing-in-itself"
Concert-lecture
Author of the series, host — Yaroslav Timofeev
Svetlanov Symphony Orchestra
Conductor — Fyodor Lednev
Tchaikovsky Concert Hall
12 March 2024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五交响曲》既是交响曲辉煌历史的总结,也是它可能复兴的隐喻。交响曲创作的式微,并非由于这一形式的过时,而是因为现代社会与其需求发生了变化。倘若作曲家、指挥家以及文化机构能够从传统中汲取力量,同时勇敢面对时代的挑战,交响曲或许能够以新的面貌继续书写它的未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