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第三届数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论坛(2024)在西部(重庆)科学城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平文、陈十一、阮勇斌等五位院士专家、企业代表300余人共聚一堂,以“数学赋能未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围绕数学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创新实践,在量子计算、新材料研发、创新药设计等未来前沿科技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度交流讨论。
▲多位院士参与“数学赋能未来,创新驱动发展”主题圆桌论坛。雷键 摄
本次论坛,还集中展示发布了五大科技创新成果。
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分子动力模拟一体机-微著·NanoTitan、蛋白质设计通用大模型AccelProtein™、AI成药性预测平台(optADMET) 、星辰量化投资分析平台四款产品。
自主研发的北太天元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软件。
据悉,“数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论坛”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平文教授提议,自2022年在科学城成功举办首届以来,一直致力于探索数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推动应用数学与相关交叉学科及多领域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应用数学支撑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等问题。
▲张平文院士建议要通过成立新型研发机构,作为桥梁,发挥链接作用,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创新。受访单位供图
“数学是科学的基础,但跟企业创新的距离还比较远,我们要通过成立新型研发机构,作为桥梁,发挥链接作用,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创新。”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平文还提出,“数学家必须深入到企业里面去,跟企业一起把需求梳理好,逐步地把问题凝练好,一起来商量解决这些问题。”
▲陈十一院士阐述了人工智能与工业软件之间无缝融合的必然趋势。受访单位供图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十一,则阐述了人工智能与工业软件之间无缝融合的必然趋势,建议制造业企业家们要迎接新一轮人工智能的曙光,打造面向未来的企业。他还强调,高校作为知识与创新的高地,在推动这一转型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欧洲科学院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重庆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金石在“科学与工程问题的量子计算”报告中重点介绍了其团队的研究成果:“我们团队发现并构造了一种新的方法——薛定谔化,就是在高一维的空间能够把所有的线性微分方程都变成薛定谔类型的方程,就使得量子计算机可以求解更广泛科学工程问题。”
中国在AI发展上有何优势?中国科学院院士阮勇斌认为,AI三要素分别是计算力、算法和数据,在计算力和算法方面中国相对国际先进水平较为落后,现在的瓶颈是用于训练更智能模型的真实世界数据正在耗尽。中国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应用场景广泛丰富,很多数据都沉淀在这些应用场景里,“在这些领域进行探究仍有大量数据可利用”。
▲阮勇斌院士就中国在AI发展上有何优势,进行了分享。受访单位供图
“数学人要耐得住寂寞,企业和平台之间要多交流,才能做好企业合作,摸清企业的需求。提出数学问题,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主任杨新民说出了众多科研人员的心中所想。
▲杨新民院士提出企业和平台之间要多交流,才能做好企业合作。受访单位供图
除了院士专家做分享外,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中冶赛迪信息技术(重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赛迪信息)董事长李志,作为企业界代表以“数学赋能未来创新驱动发展工业智能制造技术与产品创新实践”为题,进行了主题分享。
分享中李志表示,“数学,为整个未来工业领域是提供基本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关键的基础”,近些年来,中冶赛迪信息重点布局人工智能、模型算法等,推动核心技术产品整体国产化,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体系的能力,保证关键技术的持续领先。面向产业打造自主可控的数字化、智能化核心产品体系围绕着我们的互联网平台进而衍生出来一系列的产品和应用。
▲李志进行分享。受访单位供图
中冶赛迪信息作为科学城城软件产业领域龙头企业,入驻科学城来已攻克一系列“卡脖子”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在国内外工业数字化转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打造了一系列标杆工程,已发展成为重庆市最大软件企业,成功获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并在科学城着力打造工业软件云创实验室。
当天下午,人工智能+新材料计算分论坛、人工智能+量化交易分论坛、“计算无界,智慧有源”北太天元产品发布会三个不同领域平行分论坛相继举行。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科技创新的原动力。”
许多人不知道,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其实是“卡”在了基础学科上,很多学科的原点终归于数学——从计算机到人工智能再到大数据,都离不开数学的支撑。它决定着一个地区创新体系的深度和厚度,对于推动前沿技术突破、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重庆的创新策源地之一,科学城从未放松过对基础学科的研究,尤其是数学。这样高规格的论坛连续三年在科学城举办,就是要搭建起一座知识与实践融合的桥梁,续写数学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壮丽篇章。
今年,举办此次论坛,为量子计算、新材料研发、创新药设计等未来前沿科技的数学应用搭建了一个高品质的交流平台,有助于整合各方资源,加快科学城在这些前沿领域的科研进程,提升科技竞争力。
在实践中科学城已无比明确,在智能制造领域,数学模型和算法是实现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的基础。通过精确的数学计算,可以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制造业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而在人工智能这一蓬勃发展的领域,数学更是其灵魂所在。从神经网络的构建到算法的优化,从数据的分析到模型的训练,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数学的支撑。如,依托重庆师范大学牵头建设的首批国家应用数学中心——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就是旨在运用数学来解决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的关键问题,从而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应用落地,为重庆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源头动力。此次论坛上发布的五大科技创新成果,也无一不是科学城凭借数学这棵大树,结出的硕果。
再者,此次论坛汇聚了包括张平文、陈十一、阮勇斌等院士专家以及 300 余名企业代表。这不仅是知识的汇聚,更是思想碰撞和产学研合作的契机。
院士专家们带来的前沿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能够为本地科研人员和企业指明方向。企业代表的参与则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让数学研究成果能够更快地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经济发展中。这种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将形成一个创新生态系统,能够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和创新企业入驻科学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转变,为科学城在未来科技竞争中赢得先机,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科学城积极优化营商环境,为科研平台成果落地后的转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作为我市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地,科学城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构建了全链条闭环审批服务模式。按照“龙头带动、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突显特色”的思路,围绕载体建设、科技创新、产业集聚、人才引培等,着力构建“原始创新—成果转化—产业落地”发展体系。
同时,科学城还深入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调动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积极性,让越来越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设立总规模300亿元的西部(重庆)科学城产业发展基金,依托该基金和金凤凰政策等双轮驱动,加快创投要素聚集,带动创投与产业落地,争取实现3年内引进60家创投机构,发挥创投资本和产业资源赋能优势,切实把金融优势转化成高质量发展胜势。
科学城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优化科研力量布局,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为各类创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
热点关注:
媒体关注 | 新华每日电讯单条点赞!首批“车路云网图”协同智驾小车在科学城投用!<<<点击阅读
热点关注:
媒体关注 | 新华每日电讯单条点赞!首批“车路云网图”协同智驾小车在科学城投用!<<<点击阅读
长按关注西部(重庆)科学城
总编:邓晓伟丨副总编:李昊阳
主编:李童彤丨责编:王倩
记者:王柯岚、雷键|编辑:雷鸣|校对:周翌重庆高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