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之间收入差距其实不小,且呈现明显的金字塔状。在京央企总部,职员层面收入差距不是太大,大部分在十几二十万之间。
处级层面开始有差距,中位数大体在五六十万,低的一年二十几万也不是没有,高的过百万的也有。二级单位职级的差距最大,从一年几十到一年几百万的都有。
例如,研究生毕业进副部级央企总部,第一年全年到手不到八万,第二年因为开始有辞职的,搞工资改革,直接涨到了15,第三到第六年,陆续从17涨到20出头,第七年提副处长,一下子涨到一年40出头。
能力的问题,在央企是个玄学,招进来的时候都是强竞争来的,进来之后都是干做表、打电话、贴发票这种杂活,很多人做了一年就差点不想干了。就是进去的人必须是人才,但是实际的工作和运转完全不需要人才。
能力提升的一般是两种人,一种是本身社会经验较多的,自己又一直积极主动的;二是能碰上好处长的,大部分人碰不上。尤其处长是七零末八零初那批的,满脑子就想着怎么提拔,基本不会教新人。能力分水岭大概在三年到四年那段时间,有些人成为了骨干,文字、业务、政策和沟通协调能力表现出明显优势,大部分人就还是那样。
不过态度比能力重要,在这种干活的岗位,谁干都差不多,也用不着决策和创新。核心竞争力其实就是听话,有能力的人,主意多,普遍不听话,容易以才凌人。真正有能力的人,是既有干事能力,又擅长人际关系、能收敛个性的人。有时候能力越强越难受,鞭打快牛普遍存在的,尤其是能力强还要被傻叉指挥的时候。这个过程最熬人,有的人可能会被熬十来年。
总部职员、处长包括部门副职对能力要求都不是硬性的;总部部门老大、子公司处长能力别太拉垮就行。但是三级单位老大、二级单位老大一定要能力的。这就造成一个现象,好比在工厂里打螺丝卖力气了,就把他提拔到厂长,能不干砸了吗?能力真强都送去急难险重,之后都去背个处分,能力一般都调回总部,给能力强的出政策做监管,搞不好还能再提一提。
老板们不是来做事的,是来做官的,公司挣多少钱跟他们没什么关系,所以他们普遍的思考方式是,宁可错过、不可犯错。这决定了,缺乏专业性和创造力,一般是落后于行业尖端一大截。
央企的隐性福利,就是领导随和,请假容易;朝九晚五不加班‘每个节日都发卡;生日有蛋糕券;有降温费取暖费;和一些国企内部的产品或服务;管饭或者会往饭卡里充钱等。
应届毕业生,有住宿可以住三年,有些五年;有些户口保证,有些户口不保证,但是往届整个集团全部都解决了。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