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林崇德先生,尊敬的刘军学长,尊敬的各位老师,尊敬的各位家长,亲爱的2024届毕业生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隆重聚会,共同见证2024届同学们最重要的青春仪式。今年,心理学部共620位毕业生(本科生133人;学术硕士93人,专业硕士338人,教育硕士3人;博士生53人)圆满完成学业,走向新的人生征程。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心理学部的全体师生,向毕业生同学们致以最衷心的祝贺,向辛勤付出的家长和家属,谆谆教诲你们的老师以及支持你们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当很多年过去之后,我相信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习生活一定会给你们留下很多回忆的“提取线索”。你们一定还记得春天的郁金香,秋天的银杏叶,开学季的盆栽荷花,毕业季的向日葵,还有后主楼窗边的一抹夕阳;你们一定还记得学五二楼的冒菜,西北餐厅的火锅,让老师们羡慕不已的“智慧食堂”,深夜排队的“小米鸡排”,还有加了专属牌照的电动车;你们一定还记得疫情期间在操场上快乐的飞盘活动,几个人围坐在一起放松地玩桌游,听王芳老师、彭华茂老师、王小华老师一起聊大学生活,感受他们的“1996”;你们一定还记得发心课布置的儿童观察作业,隔离在家时完成的线上开题,以及组会上与导师激烈讨论科研问题,组会后才发现“大家都饿得不行”而狂奔食堂的场景;你们一定还记得建党百年时天安门广场的合唱,记得服务冬奥的激情与荣光,还记得120周年校庆时的自豪和骄傲;同学们,这就是你们的大学生活,你们绚丽多彩的青春!
同学们,你们马上就要毕业,走向人生的新阶段,作为你们的老师,我们为你们每个人感到骄傲,因为你们每位同学都克服了多重困难,才拥有了今天毕业生的身份,就像有博士毕业同学说的,每年都进毕业生群,每年都没有毕业,今年终于毕业了。我们骄傲同时又对你们有浓浓的“离别焦虑”和担心。这种焦虑和担心充满了父母式的纠结:既担心新岗位让你们太卷太累,又担心你们在未来躺平;既希望你们在新环境快点适应融入,又希望你们要保留“师大基因”;既希望你们在未来能够成功辉煌,想一想也许健康幸福的你们对我们更重要。带着这种“既要又要”的纠结,在你们临毕业前,走向人生新阶段之际,有几点嘱托想给你们一起共勉:
第一、做担当作为的“主动追梦者”。同学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你们青春恰逢盛世,奋斗正当其时,当前,中国各行各业对心理学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心理健康的需求,社会心理建设,教育质量提升,军事斗争的需要,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发展的需要等),但当前心理学的发展似乎又很难满足这种迫切需要,这个时候,作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走出来的学生,要担当作为,成为主动追梦者,主动用我们学习到的心理学知识与技能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为人类和世界创造知识,我们一起努力创造出、奋斗出属于心理学自己的行业和赛道,满足国家需要、发展壮大心理学科的同时,成就自己的梦想。
第二、做身心健康的“主动管理者”。同学们,你们是生在盛世的一代,但也是很不容易的一代,上学时经历“新冠疫情”,毕业后又面临“史上最难就业季”,当前日益增加的不确定对每个人都在产生着影响,使人焦虑、让人心慌,但我们也知道,心慌焦虑后我们依然要坚定前行。要承担起这一切,必须有“强健体魄”和“良好心态”,但身心健康不是被动等来的,大家一定要“主动管理”,建议大家每天关注自己走了多少步,进行了多长时间的运动,要把“快乐生活”和“努力工作或学习”作为一个科学问题来攻克、来探究,主动寻找到平衡之道。
第三、做好奇自省的“主动思考者”。同学们,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每个人都要面对“会不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什么时候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等重要问题,这些重要问题的根源是人的智能与人工智能相比,我们独一无二的优势是什么?这个问题答案有很多,我的答案是好奇自省和主动思考。好奇能够帮助我们打开未知世界的大门,而自省则能让我们不停地试验并推翻自己深爱的想法,进而找到更加完善的方案,而主动思考则是让我们保持好奇、善于自省的发动机。
第四、做发展环境的“主动塑造者”。同学们,你们中的绝大部分同学很快就要离开母校,甚至离开学校,走向新的工作岗位、踏入陌生的环境。希望你们在陌生环境中,主动去适应、主动去塑造适合自己的“发展环境”,尽快构建起自己的“支持网络”。
同学们,再过几天,你们就要收拾行囊、离开母校,但请你们记住:无论你们走到哪里,心理学部永远是你们的温暖港湾、坚强后盾和精神家园,学部老师们永远祝福你们、牵挂你们、支持你们!希望同学们常回家看看!谢谢大家!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