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适合我!"
文/胡济
在小县城,婚姻似乎成了人们人生的必经之路,不论你是否准备好,也不管你愿不愿意,结婚生子总被认为是人生的标配。如果到了三十岁还没结婚,周围人看你的眼神都会不一样。
每次去参加婚礼或亲戚聚会,总有人故作关切地问:“你怎么还不结婚呢?是不是眼光太高了?”这样的询问令我苦笑不得,我并非眼光高,只是时机未到,缘分未至。
然而,在小县城里,时间成了检验婚姻成败的唯一标准。
随着年纪的增长,家里的态度从开玩笑变成了严肃的谈话。母亲常常感叹:“咱们县城的好姑娘越来越少了,男孩比女孩多,条件稍微差一点的男孩都得打光棍。”
她说得没错,近几年我身边的大龄男青年越来越多,他们中的一些人即使愿意给高额彩礼,也依旧找不到合适的对象。
他的无奈让我联想到自己。我的婚恋经历同样充满波折。其实,我也见过不少女孩,家人也不时给我介绍,但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
说实话,县城的婚恋市场有点像“选拔赛”,每个人都在权衡得失,都想挑选最好的对象,但最终可能谁也没能如愿。
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可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就连结婚的过程也是一场博弈,每个人都在付出和妥协之间找寻平衡。
有时我觉得,婚姻在小县城里已经失去了原本的美好,变成了一场关于彩礼、家庭条件、社会地位的交易。男方往往要承担巨额彩礼,甚至为了结婚不惜掏空家底。
身边有朋友曾经为了能给未来的妻子准备一笔足够体面的彩礼,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可即便如此,他依旧找不到一个愿意和他一起生活的女孩。“再多钱也买不到心。”他常常感慨。
而另一边,县城里的女教师、女医生等职业女性的婚恋状况也不容乐观。她们往往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但由于小县城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她们在婚恋市场上并不占优势。
一次,我的表妹——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教师,告诉我她的相亲经历。她的条件算是不错,但每次去相亲,遇到的对象要么是年龄大得多的男人,要么是一些条件不太理想的“歪瓜裂枣”。
她无奈地说:“我也想找个相貌和性格都不错的人,但好像在县城里,这样的人早就被挑走了。”
小县城的婚恋生态就像一片被瓜分的土地,条件好的早早就找到了合适的伴侣,剩下的人则在这个不断缩小的选择池里挣扎。
有时我也会反思,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局面?
是社会的压力?
是文化的影响?
还是我们自己设定了太多不必要的标准?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伴侣,但现实中的婚姻却往往与理想背道而驰。
回到我自己,我并没有丧失对婚姻的期望。尽管现实让我感到沮丧,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遇到那个愿意和我一起面对生活挑战的人。
“爱不是一时的迷恋,而是持久的坚定。”或许婚姻本质上并不是为了满足某种社会期待,而是两个人在生活中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过程。
说到底,小县城的婚恋问题不仅仅是男女比例失调或高彩礼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价值观的缩影。
我们过于关注物质条件和外在标准,却忽略了婚姻本质上的情感需求和彼此理解。
正如那句老话所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我更愿意相信,婚姻是爱情的升华,只要彼此真心相待,终究会迎来属于自己的幸福。
或许,我的婚姻之路还很漫长,或许我也会成为那个被“剩下”的人。
但无论如何,我会坚持自己的选择,不因外界的压力而草率决定。希望,那个属于我的缘分,正在不远处等待着我。
作者/胡济
喜欢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