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文/槐古
在县城银行上班,按说这样的工作在很多人眼里还是挺体面的。
几年前,单位里人手不够,工作忙得团团转,大家都觉得有盼头;可如今情况大不一样,银行里安静了许多,曾经的朝气消失了,感觉每个人都在掰着手指头过日子。
工资开始停滞不前,生活成本却在节节攀升。这个县城正被慢慢掏空,而我们的生活也被这种无声的改变悄悄吞噬。
县城工资不涨,生活的成本却在涨
以前,虽然工资不高,但生活成本相对稳定,生活也过得去。每月发工资那天,我和妻子都会稍微给自己放个假,带孩子去吃顿好的,或者买点小零食奖励自己。
然而,近几年物价一直在涨,随便买点菜都能让我们倒吸一口冷气。眼看着生活越来越紧巴,我和妻子也不得不学会精打细算,连出去吃饭都得算来算去。
收入停滞让我们不得不省着花。即使是逢年过节的采买,也没有了以前的松快劲儿。
大家平时聚在一起,聊天的内容从以往的“谁家又装修了、买新车了”,变成了“这个月又花了多少钱,攒的钱又变少了”。
工作十几年,工资几乎没涨多少,可每月的开销却越来越多。以前的稳定,逐渐成了一种奢望。
我身边很多同事的孩子都在大城市上学,虽然负担不小,但大家咬咬牙还是想让孩子留在大城市。我们都清楚,小县城不适合年轻人发展。
每天看着孩子们离开,而留在这里的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一辈,街上越来越冷清。这几年,县城的商铺关了一家又一家,原本热闹的商业街现在也只剩下几家还撑着的小店,似乎整个县城都在逐渐衰退。
在银行工作多年,我很清楚,县里的人经济条件并不算宽裕。老百姓辛苦了一辈子,总想把钱存下来,或者尽可能省着花。
可是,年轻人少了、消费需求也少了,经济在自我消耗。甚至县里以前还能靠体制内的公务员带动消费,但现在连他们也开始捂紧钱袋子,去消费的人越来越少,县城的生意越来越难做。
缺乏产业支撑,县城靠财政“续命”
其实我们县城的财政一直是靠中央的转移支付,县里的财政收入根本支撑不了大部分开支。以前大家觉得,有了这些“救命钱”,不至于让县城“掉链子”。
但近年来政策变了,中央也在收紧,很多县城都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对于我们银行来说,一旦转移支付减少,业务量减少、收入下滑的情况也会随之而来,而我们收入更是会被直接影响。
没有产业支撑,小县城根本难以自我“造血”。县里工业园区冷冷清清的样子,我每次看了都很不是滋味儿。
招商引资听起来是件好事,但没有产业支撑的地方,谁会来投资?靠几家勉强维持的小企业,很难撑起整个县城的经济。
而这种经济状况也逐渐影响到很多单位的收入,工资能否正常发放都成了未知数。这种情况让我和同事们心里都打起了鼓,工作似乎不再是“铁饭碗”,我们的未来也在摇摆不定。
副业的无奈:稳定与风险的平衡
有时候想找点副业补贴家用,可作为银行职员,风险太大,稍有不慎就会触碰到规章底线。
身边有几个年轻的同事倒是做了一些兼职,可我年纪也不小了,怕出问题,还得小心翼翼。想省点钱的同时,也想多赚点,真是进退两难。
我有个朋友,看到县城的生意难做,决定在市里开个小店,想着能赚些钱。然而,市里的租金高、开销大,他坚持不到半年就关了店,最后连本都没收回来。
这样的失败经历,让我更加明白县城经济不景气时想靠副业生存实在太难,尤其是在我们这样的家庭里。很多时候,挣来的钱还不够生活开支,而副业更是让人心生焦虑。
未来何去何从?县城的无奈选择
对于我来说,每天上班也不再是过去那样的安稳心情,反而是种隐隐的忧虑。曾经以为会一直在这座小城生活,陪着家人,看着孩子长大。
可现在我也开始犹豫,想过是否要去大城市重新找机会,可一想到高昂的房价和生活成本,就让我退缩。继续留在这儿吧,又害怕工资越来越低,生活越发艰难。
有时候我也在想,我们这代人是不是注定要在这种衰退的环境中度过余生。小县城的未来似乎已经被定格,年轻人走了,消费萎缩,老百姓的钱也越来越少。
大家对未来的期盼变成了日复一日的“熬着”。不再奢求什么“改善生活”,只希望能守住现有的稳定。
虽然看不到太多希望,但我仍然希望小县城能有些转机。或许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能吸引外来资金;
也许通过政策支持和人才引进,能让县城不再只是“中转站”。不过现实是冷的,我也明白,短期内这改变难以实现。
对我而言,未来或许是继续安稳过日子,也或许是某天鼓起勇气去大城市寻求机会。
无论选择如何,这座小城的变化让我感到心酸,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生活虽艰,但依旧要努力坚持,因为生活的本质就是不断面对、不断适应。
县城的工资在崩塌,生活在被悄悄掏空,可我们依旧要用力抓住眼前的每一天。在这片土地上生长、挣扎,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
作者/槐古
喜欢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