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钻网吧玩魔兽的冯骥不知道他以后会做出黑悟空

2024-08-23 15:05   四川  
20年前,刚从网吧打了一宿魔兽的华科生物医学专业的冯骥不知道天上的圆形发光体到底是不是月亮。

他成为网络游戏的重度痴迷者,为此把用于考研复习的钱都交给了网吧老板,生活潦倒到一度要向同学借钱度日。一个顶着985光环的名校生“自甘堕落”,这样的故事也很常见。

但是,冯骥却从那个灰暗的充满烟味和loser气味的网吧中走出来了,成为大型网友的创始人。

它与这20年,中国游戏市场的蓬勃发展有莫大的关系,换句话说,资本盯上这一块了,愿意往里面扔钱。

但是一个游戏项目,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

它不仅仅需要传统项目管理上超强的执行力,更需要一种情怀,一种严肃对待娱乐的热情。

这种热情若非是常年沉迷于游戏之中的人,别人是很难体会到的。只有你自己觉得这件事情有意思,才能够说服别人也觉得有意思。

《黑神话:悟空》的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高质量画面,以及宣发,借助于中国传统经典大IP进行孵化的多了,但是为什么是这款游戏冲出了赛道,一骑绝尘呢?

作为游戏制作人的冯骥,曾经总结了一个“游戏熵定律”——当需求能被碎片化的体验满足时,玩家就不会追求更完整的体验。

我完全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这些云里雾里的话,很像一个酒鬼醉后的喃喃自语,我甚至怀疑这就是一句酒话。

背叛自己专业的名校生,这年头有很多,比如冯骥,比如在南京大学学气象学的和菜头,比如我。

离开自己的教育经历,意味着把自己流放了,意味着自己在专业领域深耕的许多东西都被浪费了。人们会奚落这些人,“书白读了”。

但是书不会白读,尤其是现在书里大部分的知识都可以百度。

在这个时代真正可贵的地方,是一个人的灵魂,是他的思考和性情,是他的热爱。如果你自己的内心点不起那把火,你怎么可能点亮整个世界。

冯骥那昏天暗地的loser人生,我也有过,而且比他还长了几年。那会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够干什么,脑袋上那个名校生的身份,并不能让网吧老板多给你便宜几块钱,也不能在吃快餐的时候,引起老板的同情给你打个折扣。

但是不管再怎么灰暗,当事人的心里是清楚的,不是说这个有什么意义,而是说,心里还较着一股劲,我仿佛感觉到了一种世人无法理解的东西,我察觉到了一种难以描述的快乐,只是现在,这份极强的快乐只为我所知。

打魔兽的冯骥还有当年沉浸在村上春树、芥川龙之介小说里,妄想自己有一天能够有机会拿诺奖的我,心里面都是这个感受。

冯骥后来为了怀念那段时期,给自己起了个游戏的昵称,“三和大王(King of Sanhe)”。

而我当年给自己起的绰号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翻译一下,是小马尔克斯,就叫我小马吧。

时隔境迁,冯骥离开了网吧(不知道他现在的体力还能不能通宵),我也不好意思再提我是小马了。我们都有了新的身份。但是这个新身份的形成,离不开之前无数个loser日夜的滋养。

也是一个不知道天上的发光体是不是月亮的凌晨,我走出屋子,怔了怔,听见体内的一只瓶子碎了,我说:我准备好了。

关尔东写信的地方
我是关尔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