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把我当人

2024-08-05 00:00   重庆  
我社恐的毛病,应该就是在山东过年期间形成的。

每天安排的密密麻麻的酒席,给长辈讲腻了的祝酒词和拜年词,以及我无论如何都无法忍受的磕头礼,都成为我自十八岁离开家乡去广州上大学,暗暗发誓,以后再也不回去了的理由。

我在广州待了十年。广东一带的考公热情明显比北方的像是山河四省的要少了很多。班里的同学对于考研的热情都不大,他们更加务实一点。本科毕业之后,就找了一些车企进行工作。

当然也有去考公考编的,但是相对少一些。我其实蛮羡慕这种务实的状态。但是事后想想,这种务实的生活态度,背后是需要更多的经济实力的。因为广东的经济比较发达(包括江苏),所以这些地方的孩子,不需要通过考公考编来得到一种安全感。但是对于北方省份的孩子来说,你只能加入考编制的大军,这样你才能成为体制的人,你就“上岸”了。

我其实蛮反感“上岸”这个词的,因为它把我们的生活十分隐晦的给三六九等化了,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呢?你怎么知道,在岸下的生活就一定比岸上要差呢?

所以在家人连续数年都在劝说我去考公考编,我都不置可否,最后甚至吵起来了,一个背包,只身南下,数年不返乡。

别人考上了,我当然恭喜,但是我自己却不去凑这个热闹。这次过年回去,有亲戚听说我读了博士竟然没去当选调生,没当公务员,大为失望,他们的潜台词就是“我读书读傻了”。

山东人对于进体制的热情是外地人很难想象的

不过也无所谓,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我生性自由,就一点也不羡慕上岸的快乐。

这两天看到,山东10部门印发《关于省属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在亲戚中间传的沸沸扬扬的,一些考上事业编的人,都面目愁容。

但我却不为所动,我也并不关心这个事业单位转制,会产生哪些具体的影响。因为我不在其中,所以不感兴趣。

我理想中的工作状态,应该是靠本事吃饭的,有多少能力,能够为社会创造多少价值,你就能够得到多少的报酬。这个才是合理的。

但是一些人,上了大学之后就在钻研各种考公的政策,每天就想着怎么“上岸”,但是个人其实并没什么能力,或者说他的能力,是研究人情世故的,是如何维护跟领导的关系的,是如何实践《厚黑学》的。

这些生活都是我很不屑的,也是我觉得很不正常的生活方式。

过年回去,大家听说我读到了博士,但是在亲戚之间暗暗的评议中,他们其实更欣赏的还是那些考上公务员,考上编制的,换句话说,在当地当上官了,以后遇到事情的时候,就可以麻烦他们了。

而我虽然有了个高学历,对于他们有什么帮助呢?至于说,知识水平,这是当地人最不看重的。他们鼓励小孩子努力学习,最终目的还是能够考公考编,从而上岸,光宗耀祖。功利属性从一开始就有了。

如今我看似已经逃离了这种生活方式了,但是这套评价机制,却依然跟随着我,总是在不经意的时候扰乱我一下,我的生活方式会被人精心挑出来进行比较。因为我虽然读书不错,但是没有权力,不能得到一些他们想要的“好处”。

而我也已放弃上岸,奔赴大海。

用句王朔的话:千万别把我当人。

关尔东写信的地方
我是关尔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