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色字关注“环保有个号”
春节前夕,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环办执法〔2025〕4号,因为忙着放假,年底清算,也没见同行讨论,环保局领导也没在联络群里发提醒和解读。
▲ 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5/202501/t20250126_1101559.html
过完年回头来看这个文件,突然反应过来,应该是政府意识到了基层环保检查的种种问题,专门发这样一个文,更说明了当下环境里此问题的严重性,核心就一句话:“环保搞不好会丢饭碗,但企业活不下去照样没饭吃”。
上头这几年其实也看明白了,过去有些地方要么猛踩油门搞“一刀切”,查环保查到企业停产关门;要么偷偷放水,睁只眼闭只眼纵容污染。结果两头不讨好——环境没改善,企业骂声大,地方经济还受拖累。像我们厂2024年一年接待环保检查不下50次,平均每周1次,考虑环保督察的因素,算是迎检大年,因为习惯了,感觉也没啥,厂子规模在这里,但不是每个工厂都像我们一样。现在这份文件说白了就是换打法—严肃的禁止“猫鼠游戏”。既要守住环保底线,又不能把企业当贼防。比如以前工厂机器故障漏点污水,可能直接罚到肉疼,现在允许你修好了不追究,这其实是给企业“试错空间”。政府也知道,真要逼死所有企业,环保指标反而成了纸上空谈(没人交税哪来治污资金?)。
更深一层,全球都在搞绿色门槛。我们的制造业正在全球供应链上开展新一轮的“换挡爬坡”,欧盟出台碳关税,建国同志又重操关税大棒,十年前企业靠污染压缩成本还能出口廉价商品,现在各种刀子早已经架在脖子上,国际大客户动不动要求供应商提供碳中和证明、环保合规证明。如果国内企业还停留在“环保就是做给政府看”的层面,而环保执法还愣头青一样看不清形势,相当于主动放弃高端市场入场券。这时候政府推一把“柔性执法”,其实是倒逼企业把环保从“应付检查的装饰品”变成“参与国际竞争的真本事”——就像家长逼孩子读书,打骂不管用就改成奖学金激励,内核都是让你往高处走。
说到底,这不是什么高风亮节,而是算明白了经济账——让环保执法回到本来它应该在的轨道上,让企业用环保升级赚到钱,环境治理才能可持续。否则天天搞突击罚款,企业只会想着怎么对付检查,没人真心搞环保。现在把规矩定明白,守法的少折腾,违法的往死里管,本质上是在给实体经济“换血”。
编辑丨环保有个号
往
期
回
顾
重磅丨江苏省生态环境评估中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审专家库名单(2025年版)公示
2024年最后一次更新丨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咨询建言回复汇总(2018.05.22-2024.12.19)
重磅更新丨江苏环保服务手册1.4.0更新上线,碳排放版块回归!
想要不错过各类讯息?
将【环保有个号】公众号设置为“星标⭐”吧!
方法超简单
快来看一下具体如何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