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2月3日
星期一
2025
农历正月初六
Beginning of Spring
立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首,标志着春天的开始,气温逐渐回升,大地解冻,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立春
北京时间2月3日22时10分
我们将迎来立春节气
此时或还有雨雪天气
或还会春寒料峭
但毕竟寒冬已尽
万物逐渐复苏
生命开始蓬勃
春将回归大地
Beginning of Spring
立春
节
气
四时轮替以“春”为首,万象更新以“春”为始,春之始谓“立春”。每年公历2月3日至5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便是立春之时。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有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这三候生动地描绘了立春时节的自然变化:
一候东风解冻:春风轻拂,冰雪消融,大地开始回暖。
二候蜇虫始振:冬眠的昆虫在温暖的气息中渐渐苏醒,准备迎接新的季节。
三候鱼陟负冰:河面的冰层开始融化,鱼儿游动于薄冰之下,仿佛背着冰块前行。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对春季的天文现象有了系统的认识。《吕氏春秋》中有“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的记载。到了汉代,《淮南子·天文训》详细描述了二十四节气,并确立了立春为一年之始的地位。
在古代,立春不仅是农事活动的重要标志,也是帝王祭祀天地、祈求丰收的重要时刻。《礼记·月令》中有“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的记载。这一天的重要仪式,还有打春牛。人们用泥塑出一头春牛,在立春当天由官员或德高望重的长者鞭打春牛,寓意驱走寒气,迎接春耕的到来。
立春时节,民间多有“咬春”的习俗。俗话说“不时不食”,古人于立春日吃萝卜,是“咬春”的一种表现形式。除了萝卜,春饼、春卷等也可以“咬”。“咬春”不仅是一种美食享受,更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
历代文人雅士都曾醉心于立春之美,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白居易说,“立春后五日,春态纷婀娜”;辛弃疾说,“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施枢说,“青青柳眼梅花面,才染阳和便不同”。诗意与春意相伴,美在眼前,醉在心中。
立春的到来也提醒我们,无论过去一年经历了多少风雨,春天总会如期而至,带来新的希望和机遇。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时刻,让我们怀着感恩与期待,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英文摘要|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