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一、面试没话说怎么办?
很多考生学习面试的时候,经常会觉得展不开、没话说。这主要是因为,当前我们习惯于用简短的信息来传达自己的意思,很少去长篇大论的对某个事情发表观点。这越来越导致我们对某一个现象、某个事件的看法、观点变得越加的零碎。这里不是说你对这个观点的认识不正确,而是脑中有很多个片面的关键词,没法形成完整的体系化认识。
比如:对于“一些基层干部‘躺平’的现象,你怎么看?”
答:“躺平”这种行为是不对的。
再问,原因是什么?
答:理想信念不坚定。
再问,有什么危害?
答: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
再问,那怎么办?
答:拒绝“躺平”,努力干好本职工作。
到这儿,好像这道题就回答完毕,也没什么话可以说了。
实际上,分析这三句话就代表着你的一个基础逻辑。即观点陈述+原因分析+危害性+提出对策。这个回答框架是没有问题的。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因为有来有往,这么回答不会让人觉得有什么不对。但面试过程中,主要是听你说,考官是不做任何提醒的,因此,如果我们还是这样作答,那么答案就变成:
“我认为‘躺平’这种行为对于基层干部来说,是不对的。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一些基层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它会损害老百姓的利益。我们要拒绝“躺平”,努力干好本职工作。”
这样的答案就显得非常单薄。论述的充分性上暂且不说,第一个大问题就是答不满3分钟。正常3分钟的说话会在500字左右。所以我们要适当的展开。那么展开的内容从哪里来?
按照老夏的思路就是,纵向展开和横向展开。纵向展开方面,大家可以学习老夏的破题思路,或者按照你本身说话答题的逻辑提炼。横向展开,我认为可以从论证方式中来。
二、论证方式有哪些?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具体介绍如下:
1、引用论证:引用论证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佚事趣闻,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
句式:故事、警句+分析
比如:“躺平”是近年来的网络流行词,意思是无论外界有多大变化,内心都毫无波澜,不受外界影响,只专注于自己的生活。乍一看,“躺平”似乎没什么,但是跟“干部”联系起来,成为“躺平式干部”就很要不得。
2、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句式:具体事例(人物、事件等等)
比如: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过于宽松,导致很多人以为进入了体制内工作就是“铁饭碗”,不做事、不担责并不会影响自身,于是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卷起袖子在一边看”。
3、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来证明论点。
句式:道理+分析(原因、危害、好处等)
比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躺平式干部”带来的危害,不仅影响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更是阻碍了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
4、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句式:论点+过渡句+正面事例+反面事例+总结。
论点+过渡句+过去+现在+总结。
比如:躺平式干部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办实事、不思进取,遇到问题只会当一个甩手掌柜,与党和人民真正需要的有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相差甚远,甚至可以说是截然相反。
5、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句式:XXX是XXX,是XXX,也是XXX。
比如: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和政治灵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总开关”常年失修,就自然拧不紧,无异于打开了“百病之源”。
【具体的逐字稿可以看往期↓】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