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字稿】公考面试热点:“AI造谣”乱象

文化   2024-07-19 08:40   安徽  

SUMMER 2024 /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AI造谣

一、面试模拟题

      近期,多地公安机关发布了多起利用AI工具实施造谣的相关案件,如发布“西安突发爆炸”虚假新闻的账号所属机构,最高峰一天能生成4000至7000篇假新闻,每天收入在1万元以上。对此,请谈谈你对“AI造谣”的看法。

二、答题思路

面试答题与书面答题不一样,需要处理好不同部分的过渡衔接,防止卡顿。
热点社会现象类题目的主要切入点:
一是提出观点,客观评价。要提出一个明确的观点,站在客观角度,表明态度,给出一个定性的结论
二是多角度分析现象。要有倾向性地分析,比如正面事件,可以分析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影响(好处)等等;负面事件需要分析产生的原因、背景、带来的危害等等;中间事件需要从正反两个角度加以分析,力求全面、客观。
三是提出对策。一是学习一些基本的通用对策,做到“有话说”。比如,按主体展开即从个人、社会、国家等层面展开;又或者从宏观层面、微观层面展开。二是结合实际,提出务实对策。“务实”即对策具有可行性,是去“模板化”的关键,需要在学习、生活中积累。比如,人民日报、浙江宣传等官媒上的文章。
以上切入点仅是一个答题思路,具体答题过程中可适当取舍,保留重点。

三、示范作答

“AI造谣”是利用AI工具降低造谣的制造成本,提升谣言的数量级和传播力,并以此牟利的行为。其本质上仍是一种造谣,背后的主体依然是人。【提出观点】

当前“AI造谣”乱象频发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随着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发展,AI生成虚假信息的能力不断提高。且因为“有图有真相”的固有观念影响,导致这类谣言难以识别。二是针对AI造谣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措施较为滞后,无法做到精准惩处。三是部分企业和个人因为“流量”利益驱动,利用AI技术制造虚假信息来牟取利益。四是网络舆论场的匿名性和传播速度快,为AI造谣提供了生长土壤。【原因分析】

AI技术加持下的造谣传谣效率显著提高,可能损害个人名誉,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可能对企业品牌形象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经济损失;更可能导致公众对媒体、网络信息产生怀疑,进而影响社会信任体系。【负面影响】

科技是把双刃剑。因此,我们享受着AI技术应用带来的红利同时,也必须直面治理“AI造谣”乱象的挑战。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过渡句】

其一,完善法律法规,明确AI造谣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为打击AI造谣提供法律依据。如对一些专门利用AI来炮制谣言并借此牟利的灰色产业,依法予以严肃打击和清理。【对策一】

其二,强化平台监管,监督企业持续加强对平台内容的审核和管理。可以用技术打败技术,对AI生成的图文信息贴上标识。同时,进一步优化涉及AI内容的流量分发和收益分成机制,压缩利用AI生成虚假内容的牟利空间。【对策二】

其三,提高公众素养,提高公众辨别虚假信息的能力。通过媒体宣传、学校教育等多种渠道,普及AI造谣的危害性和识别方法,让公众学会理性判断网络信息的真伪,不轻易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对策三】


考公 

      在备考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不要气馁,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法学考公人
一念心清净,莲花处处开。江湖之上,顶峰相见!考公、考编资料分享,不定期更新。您的阅读是我更新的动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