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确定主题与中心论点
要从题干和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从而确定文章的中心论点。
例如,请结合“给定材料5”,围绕行政执法工作中的“力”“理”“利”进行深入思考,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2024年国家公考《申论》题(行政执法))
【分析】这个题干已经给出了三个分论点。关键是找准每个字的词意。力,可以是执法力度、也可以是公信力。理,可以是理念,也可以是法理。利,指群众利益。这三个字之间是层级递进的关系,写作时需要阐述明白写成力与理,促进利。
再如,“某学者近期发表了一篇题为《追寻长期价值》的文章。……于个人而言,这是一种清醒,要求人们建立理性的认知框架,不受繁杂噪声的影响。于企业而言,这是一种格局,要求企业不断进化、不断创造价值。于政府而言,这是一种担当,必须立足长期利益,致力长远发展。于社会而言,这是一种热忱,无数力量汇聚到支撑人类长期发展的领域,形成一个个生生不息、持续发展的正向循环。”
【分析】这个需要结合材料,提炼关键词,总结论点。材料五主要围绕长期价值的实现展开的。分论点可以按照材料里给定的主体(个人、企业、国家、社会)展开。
1.标题:简洁明了,能够准确反映文章主题。可以采用对仗式、比喻式等标题形式,增加吸引力。
例如,“法治之光:加强行政执法,提升法治效能”。
2.开头:引入主题,提出中心论点。可以通过引用名言、讲述故事、分析案例等方式引起读者兴趣。
例如,可以引用“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功”的名言,引出加强行政执法的重要性。
3.分论点:
(1)列小标题要尽可能对仗。比如:
“执法”剔除的是“腐枝烂叶”,服务的是“整棵树”。
心中有“服务”,“执法”才能更明确、更精准、更有效。
“服务”是“执法”的动力源泉,“服务”让“执法”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强有力。
再如,
打磨基层执法“绣花针”,向深而行、精雕细琢,以“务实之心”织就“基层安则社会安”的“和谐善治图”。
找准人民需求“落针点”,人民至上、全民共治,以“为民之心”织就“人民乐则天下乐”的“国泰民安图”。
用好法治建设“穿针法”,依法治国、法润人心,以“守法之心”织就“法治强则国家强”的“政通人和图”。
(2)需要填充具体内容并进行论证。可以通过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因果论证等方式,分析行政执法问题的原因和影响,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同时,要注意积累素材,关注时事热点,为写作提供丰富的内容。
4.结尾:总结全文,强调中心论点,升华主题。可以对未来的行政执法工作进行展望,表达对未来法治建设的信心和期待。
1.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
2.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
3.“执法”与“服务”,这两者在表面上似乎如水火不容,实则却如同日月同辉,相互辉映,共同谱写着社会和谐的乐章。“执法”,它如同山岳般威严,强调的是铁面无私的强制性,彰显的是法律的权威与力量;而“服务”,则如同春风拂面,强调的是细腻入微的人性化,注重的是让民众感受到的舒适与温暖。它们有着共同的使命。执法的根本,并非仅仅为了彰显法律的威严,而是为了服务法律,为了守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并非冷冰冰的、机械式的执行,而是怀揣着服务之心,以法律为尺,以人民为本,去衡量、去裁决、去守护。
5.“在其位、谋其政、尽其力”,作为执法人员,有权必有责、有责须担当,要想当好监督员、做好服务员,那就要不断强化执法水平、提高执法能力、创新执法方法,要善学善思、学以致用,要勇于与懈怠、懒散、畏难等错误思想作斗争,在斗争中锻炼一身过硬本领。
6.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从立法到执法、司法等各方面各环节,都应牢记以人民为中心,坚守人民立场,全方位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平正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7.时代呼唤着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