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智能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愈发普遍。为探寻数智赋能校本教研提质增效应用路径,探索借助大数据分析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教研能力的方法,11 月11日,隆德一小科学组开展了 AI 智慧课堂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在青年教师赵亮的示范课《用水计量时间》拉开序幕。
课上,赵老师先引领学生简要回顾古人计时方法,迅速聚焦核心问题——用水计时,引导学生自然投入“水流速度”的探索活动。随后,学生通过多次观察、推测和实测水流时间,深化了对水流流动速度的认识,并在最后进行拓展与总结,理解古代水钟的计时原理,完整经历了“感受水流速度的变化→测量同一水位流出相同水量所需的时间→测量不同水位流出相同水量所需时间→感受控制水流速度的方法”的实验探究过程,发现影响水流速度变化的关键因素为孔径大小和水位高低。赵老师教态自然,教学设计层层深入,课堂环节流畅,学生热情高涨。
课后,赵老师细致介绍了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及教学设计等,展现清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科学组教师依据智课系统生成的课堂类型数据图展开评课。
从课程数据分析报告中看,本节课教学模式为混合型,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探究实践。本节课中,以教师为主体的引导、讲解、提问等教师活动的时间为25分钟,以学生为主体的回答、思考、朗读、探究等学生活动的时间为19分钟。本节课教师行为占有率57%,学生行为占有率 43%,提示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应该凸现。学生行为转化率达30%,显示教师引导有效,学生课堂关注度和参与度较高。结合现场实时记录,科学组教师梳理出诸多有效教学行为。
紧接着,科学组就本节课出现的问题结合数据报告再次研讨,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实验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为赵老师的教学指明改进方向。
最后,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赵钰娟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她指出,新课标、新教材、新评价背景下的“新教学”,核心是授课老师要有新的教学理念,课堂要“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凸现,教师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课堂问题要精心设计,避免无效问题浪费课堂时间。科学课要加强学生自主探究实践。
教研乃教学的眼睛,智课系统生成的课堂数据分析图让教研更精准、直观。在信息化课堂的大背景下,相信学校科学组的每位成员定会借教研之风,凭 AI 数据分析图练就“慧眼”,开拓科学教学的新天地。
新时代
党的教育方针
供稿:教导处
编辑:马彩霞
审核:赵钰娟
监制:张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