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起源于一张普通的便利贴。它见证了一个孩子的成长,更印证了“赞美”教育的重要性,还时刻提醒我,在教育的征程中应时刻关注学生心灵,以平和的心态引导孩子们成长。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便利贴的主人,是“小鱼”同学。
三年前,刚接手1807班时,前任班主任就提醒我:“小鱼要重点关注。”
不到一周,我就摸清了情况——小鱼上课时爱讲话,有时还睡大觉,课后也不交作业。此外,他还经常骂同学,甚至和其他班级、年级学生打架。
我主动去和他交流,做了很多种尝试,但他“软硬不吃”,甚至拒绝与我沟通。一时间,我们之间的关系陷入僵局。
怎么办?思前想后,我开启了大走访,既到小鱼家里进行家访,也去听邻居、同学“说”,力求“还原”最真实的小鱼,探究小鱼行为背后的原因。原来,小鱼的家庭一直实行“挫折教育”,但他最需要的是尊重、是鼓励,是肯定、是温暖的爱!
因此,我制定了长期“点灯计划”:用“赞美”作为火种,打开心扉,拉近距离。于是,我给他写信,经常与他谈心;但凡发现一点闪光点就疯狂地赞美他;每当他有一点点进步,就在班里大力表扬他。此外,我发动同学一起找他的优点,同伴的赞美,让他喜不自胜。
同时,我还经常与他的父母联系,表扬他的进步,建议他们多给孩子一些肯定……来自多方面赞美的火种,不知不觉间,点燃了小鱼心里的那盏灯,照亮了他前行的路。
慢慢的,小鱼变得更自信、更积极,更爱笑了。
他连续多周在班级优化大师里名列前茅,屡次拿到表扬信。大家都说,现在的小鱼和以前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且行且思间,聚成心中火
就在“点灯计划”告一段落时,又有学生和科任老师相继反馈小鱼经常违反纪律。
某个午休,小鱼被我请到办公室“喝茶”。在等他来时,我无意中翻开了他落在我桌上的语文书。扉页上笔记满满当当,一张便利贴小心翼翼地保存在旁边。我一看,那是我不知道什么时候随笔写下的一句话,没想到他保存得这么完好。
当他垂头丧气地走进办公室后,我咽下原本沉重的批评,换成了轻松的调侃,顺便赞美他的笔记写得好,他开开心心地走了。
这也引起了我深深地反思——教育具有长期性、滞后性和反复性。而我好像很久没赞美他了!因为我潜意识里认为,他已经转化好了。
可是,谁不需要赞美呢?自那天起,我在班上启动一个新的计划——每日一夸。每天我在班里夸一名当天有闪光点的同学,被夸的同学可以获得掌声、加分和赞美。
这项措施实施后,学生们的积极性更高了,笑容更多了,班上的氛围更融洽了,师生间关系也更和谐了,班级荣誉接踵而至。
我想,赞美能生成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落,悄然无息地积蓄着力量,等待着厚积薄发、惊艳四座的一天。
愿我们都能用赞美的力量,点亮学生心中的灯。
记者|周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