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在一个小村子里,那个时候经济不发达,住在泥砖房里,虽然年纪小,但是还是要分担家务,帮家里下地种田。
日子很苦,所以小时候的我特别羡慕去城镇上的亲戚,每次逢年过节看到他们穿得板板正正,春风拂面地回老家过年,都在幻想,等自己长大了,也要去城里混出个名堂出来,衣锦还乡,让所有人都羡慕我。
后来我真的走出小村子,如今也在城市里定居了,生活过得挺好,但是回想起童年衣锦还乡的愿望,我却摇了摇头,这些年的生活阅历告诉我,我原来有多么天真,也终于知道这句老话“穷不走亲,富不还乡”有着多深奥的道理。
难以消除的差距
在城镇中生活久了,回到家乡村落,和曾经的同乡人会逐渐产生隔阂,两方的差距越来越大,反而会让人际关系变得复杂。
我曾经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企业家功成名就后,想要给家乡修一条路,这本来是大好事,但是在过程中,因为资金分配、工程管理等等问题,和乡亲们产生了矛盾,有人认为老板是不是要借着修路捞好处,有的人觉得老板分配不公,厚此薄彼,就这样这条路最后没有修成。
其实这样的事不算少,还有很多种版本,比如说回乡建设投资建立工厂,但是因为环保、用工问题,和村民起了冲突,最终停摆。好好的乡情变了味,这是谁都不想看到的,但这种问题确实难以解决,只会随着双方的差距越来越大,而越来越难以解决。
难以改变的习惯
我十几岁就外出打工了,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最开始的时候特别想家,想着实在不行的话就回去吧,但是想要出人头地的愿望,就咬牙坚持了下去。
就这样在城里生活了几十年,逐渐我的生活习惯也开始改变,甚至我在城里生活的时间,已经比在老家生活的时间还要长了,要问我对哪里的感情最深,还真的不一定能回答得出来。
每年回到老家看着落败的村子,没剩几个的留守老人,虽然心酸,但也让我回村的心思淡了又淡,这已经不是我印象中的老家了。
难以归根的子孙
现在我不光有了儿女还有了孙辈,随着我年龄越来越大,每次回老家也需要他们陪着,但这是我的老家,并不是他们的,他们都出生于城镇,对于农村没有什么概念,我说起老家的事情,他们也都不理解。
每次儿女跟我一起回老家,我也都能看得出来他们的不情愿,换位思考一下也是这么个道理,他们对这里没有感情,对于他们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环境条件也不好,怎么会愿意回来呢?
所以我渐渐地也很少回老家了,只有过年时会会去一趟,人的一生很长,不能永远停留在一个地方不是吗?
“富不还乡”并不是忘本,只是人生是复杂的,有的时候我们必须要以更谨慎的态度去面对复杂的人情,关于要不要回老家,我看还是随遇而安少折腾吧,你说是这个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