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中求变,汽车产业战略有何新解 | 封面故事:乘势而上——2024中国汽车论坛特别报道(七)

文摘   2024-08-05 18:01   北京  

编者按

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正迈向全新发展阶段,应抓住战略新机遇,巩固和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先发优势,并转化为产业全面领先优势,重塑全价值链。坚持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和开放合作不动摇,以新质生产力为依托,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乘势寻求新突破,在引领全球汽车产业新变革中共赢新未来。围绕向行业输出思想与智慧的2024中国汽车论坛,《汽车纵横》特作本期“封面故事”专题报道。本专题报道共14篇,今天发布第7篇,敬请关注。


技术进步本应推动行业繁荣,但激烈的市场竞争却导致了同质化现象。在内卷和焦虑的背景下,细致入微的长远战略规划和布局正成为汽车产业链各方关注的焦点。


7月12日下午,在2024中国汽车论坛的“策略共鸣,未来共筑”主题论坛上,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毕吉耀,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震坡,吉利汽车集团技术管理中心总工程师谢刚,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检验检测中心(湖北)总工程师周正,轻舟智航联合创始人、CEO于骞,亿咖通科技亚太区销售、市场&传播高级副总裁蔡莉莉,北京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建辉,和君咨询业务合伙人王高歌等行业机构专家、整车及供应链企业代表以及跨界相关人士进行了主题演讲,就产业经济现况、技术进步与合规战略等话题分享各自观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主持本场论坛。

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几何

毕吉耀带来宏观经济形势及发展态势的分析。他表示,自今年初以来,我国经济总体呈现持续回升的良好态势,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经济动能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改善,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具体体现在经济增长较快、结构优化和质效提升。市场需求持续恢复,就业和物价总体稳定,经济运行保持平稳。政策落实方面,通过加快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的发行与使用,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以及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行动方案,增强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增速稳中有升。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毕吉耀

毕吉耀认为,在宏观政策落地、国内需求恢复和外需改善的带动下,生产供给稳步增加,特别是在工业生产领域,汽车行业和服务业均有明显增长。数据显示,1-5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10.5%。不过,尽管经济回升向好,但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压力大、重点领域隐患、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问题等挑战。同时,国内大循环不畅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为应对这些挑战,国家提出了以下措施:有效落实宏观政策,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扩内需、稳内需,推进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和绿色化改造。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改革开放,提升经济发展动力,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的风险,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王震坡从大数据角度分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他表示,在工信部支持下,北京理工大学建立了新能源汽车国家运行监测与管理平台,为车辆管理、安全管理和节能减排核算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截至去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接入量达到1800万辆,其中1650万辆为乘用车,占比超过90%。其中,近1300万辆为私人购买,其余为出租车、网约车等。车辆分布方面,广东省率先突破200万辆,华东地区接入量最大,占比接近40%。尽管一线城市接入数量有所下降,但二线及以下城市增长迅速,反映了社会化车辆接入程度的提升和“汽车下乡”政策的推动。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震坡

在技术进步方面,新能源汽车整体能耗水平持续改善。“虽然乘用车、物流车和公交车的能耗稳定,但整车质量提升与续驶里程增加相关。从2018年到2023年,平均能耗从10度电降至7.69kWh/吨百公里,下降幅度达24.2%。续驶里程稳步提升,从2019年的300公里至400公里增至2023年500公里以上的车辆为主。”总体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强劲且稳健,纯电动车续驶里程迅速增加,插电混动车型市场销量快速增长。出租车、网约车和私家车的常态化运行表明,新能源汽车正深度融入日常生活。未来将继续向更高续航、更大电量和更广泛应用方向发展。
本场论坛中还对《中国汽车产业报告(2024)》蓝皮书进行了预发布,许海东表示,蓝皮书是一份对过去一年汽车工业发展进行全面总结的权威文献。它涵盖了数据、发展动态及所面临的问题等各个方面,因此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参考价值。全书从行业发展、市场运行、热点问题、相关政策以及新技术、新产品创新等视角出发,分为总报告、乘用车、商用车、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供应链、零部件、标准化、汽车行业2023年大事记等方面来进行编制。预计本书将在今年9月份正式上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

技术进步与战略发展的实践

谢刚分享了吉利在智能化转型过程中的行动和进展。他表示,吉利已全面进入智能电动发展时代,并通过“智能吉利2025”战略,持续在电气化和智能化领域布局与投入,不仅实现了新能源领域渗透率的翻倍增长,还提升了品牌价值。谢刚还强调:“‘智能吉利2025’战略的核心不仅关注汽车本身,而是致力于创造用户期待的智能出行体验。我们将重心从车辆转向如何通过高质量发展和技术创新提升整体出行体验。”

吉利汽车集团技术管理中心总工程师谢刚

据称,依托全球化体系和资源协同优势,“智能吉利2025”通过“一网三体系”实现全球战略布局。“一网”指智能吉利科技生态网,涵盖芯片、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和卫星网络,建立了自研体系和生态联盟。“三体系”包括基础智能、架构智能和服务智能,推动用户体验不断进化。谢刚表示:“随着战略的深入实施,吉利的智能化转型将不断取得新进展和成果。我们已完成新能源转型的基础投入和生态建设,并将持续拓展全球市场,践行ESG战略,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全链路制造,推动从数字制造到零碳制造的转型。”
于骞分享了轻舟智航在端到端技术演进中的经验,特别是海量数据闭环在实现高等级自动驾驶中的关键作用。他表示,端到端技术在自动驾驶领域正经历显著演变,成为重要趋势。于骞解释道,这一变化的核心在于数据在算法和算力中的关键作用,传统的功能模块正被端到端模型取代。端到端模型直接从传感器数据出发,通过深度学习生成车辆运动轨迹和控制命令,使数据利用更加高效,传统基于规则的方法逐渐失效。“因此,端到端技术实现了数据驱动的研发范式变革,是高等级或完全无人驾驶技术的必经之路。”

轻舟智航联合创始人、CEO于骞

于骞强调,实现完全无人驾驶的关键在于建立大规模的数据闭环。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数据的价值愈加突出。尽管使用的模型可能未发生显著变化,但数据的质量、分布和规模的改善显著提升了自动驾驶系统的体验。他表示,“数据规模虽重要,但数据的质量和分布同样至关重要。”据称,轻舟智航的数据闭环系统涵盖了从实时测试到数据回传、大规模数据挖掘和三维重建的全过程。通过自动化场景标注,该公司形成了高价值的场景数据集。
周正分享了检测机构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中的战略协同与实践经验。在他看来,车城融合发展已成为趋势,大模型赋能车路城一体化正在向2.0阶段转变。然而,当前面临路测设备覆盖率低、设备渗透率低和产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车城融合仍处于孤岛状态,需要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加大推广力度。国家正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示范应用和车路云一体化试点,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增强。

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暨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检验检测中心(湖北)总工程师周正

周正还强调,在智能网联汽车的战略协同中,检测机构需覆盖模拟仿真、封闭场地测试、公开道路测试,以及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软件升级等方面的测试工作。他介绍了“多支柱法”框架,包括公开道路测试、封闭场地测试、模拟仿真测试和产品审核认证,确保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和上路安全的基础。此外,周正提出了“三支柱法”,从公开道路测试、封闭场地测试和虚拟仿真测试三个方向进行测试,并结合测试结果和安全标准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性进行综合评判。这包括测试对象的输入分析、场景解析、基于场地和仿真环境的实际道路构建,以及对测试项目的综合评价。

合规应对与增长战略

杨建辉就汽车行业的反垄断风险及合规应对策略进行了说明。他指出,在新能源车、电动车和智能驾驶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两个关键问题尤为重要:转售价格维持和售后市场反垄断。

北京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建辉

首先是转售价格维持。这指汽车供应商要求经销商按照指定价格或不低于某一最低价格进行销售。这种行为在《反垄断法》下存在巨大风险。修订前,《反垄断法》将转售价格维持行为视为违法,无论市场影响如何。修订后,法律采取推定违法原则,即转售价格维持默认违法,但若企业能证明行为不具排除限制效果,可以免于处罚。此外,若市场份额低于15%,即便实施转售价格限制,也可能不被禁止,这是新的“安全港”规则。目前,因纵向价格垄断协议和转售价格维持被处罚的案件中,汽车行业占比最高,显示这一问题在汽车行业尤为普遍,企业需特别注意合规风险。
其次是汽车售后市场的反垄断问题。汽车售后市场规模庞大,预计今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600亿。汽车制造商在售后市场中获取了大量利润,因此,售后市场的反垄断问题尤为重要。比如,限制独立维修商获取必要的维修配件,从而阻碍其提供维修服务。这种行为通常涉及汽车配件的生产和销售,属于违反《反垄断法》的行为;或者限制维修技术信息或维修工具的获取,使独立维修商无法提供必要的服务,这也违反《反垄断法》。

综上所述,汽车企业在应对转售价格维持和售后市场反垄断问题时,应采取有效的合规措施,确保业务操作符合最新法律规定。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合法合规,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
王高歌分享了汽车产业链企业的增长战略模型。她指出,汽车行业正向消费化发展,类似于智能手机的发展历程。新能源汽车正经历振荡期,预计未来1-2年内竞争格局将逐渐稳定,部分尾部企业可能退出市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车企应围绕‘1+N’战略,探索增量市场和业务模式,如充电服务,寻找新的增长机会以确保持续发展。同时,充足的资本储备至关重要,需有效管理资金以应对市场波动。”她还从提升产品力、营销策略、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增长战略的建议。

和君咨询业务合伙人王高歌

此外,王高歌对零部件企业的战略模型也做了建议:依托并购发展的零部件企业应寻找并购机会,做好资金储备,尤其是在跨文化管理方面。技术型企业需平衡研发投入与技术布局,利用资本市场解决融资问题。对于依托大客户发展的企业,深化与大客户的合作关系,稳定客户基础,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注:本文首发于《汽车纵横》杂志2024年8月刊“封面故事”栏目,敬请关注。
相关报道:
封面故事(一):依靠内生动力,促进汽车产业全面升级
封面故事(二):技术引领,构筑中国智能汽车“黑土地”
封面故事(三):共寻汽车行业碳管理体系建设之路
封面故事(四):ESG时代开启:政策导航,实践破浪
封面故事(五):打破“数据孤岛”,构建汽车“数据共同体”
封面故事(六):守安全底线,攀高阶自动驾驶技术高峰




图片:来自论坛

文章:汽车纵横

排版:汽车纵横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论坛专题

汽车纵横AutoReview
跟踪国家地方最新政策,发布汽车产业重要数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