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Reviews》子刊突破!50.1影响因子揭示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奥秘

文摘   2025-02-01 22:47   黑龙江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造血干细胞的翻译调控:自我更新与分化的平衡




造血干细胞(HSC)是血液系统的核心细胞,处于血细胞分化谱系的顶端,负责维持血细胞的更新和补充。它们具有独特的能力,能够通过自我更新和多谱系分化来不断生成各种血细胞。然而,过高的翻译速率会导致造血干细胞的过度分化,甚至可能加速向恶性血液疾病的转化。因此,如何在细胞内维持适当的翻译速率,对于保持造血干细胞的稳态至关重要。

在这方面,翻译因子在调节造血干细胞的功能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研究表明,相较于其他前体细胞和成熟细胞,造血干细胞的翻译速率较低。过度的翻译不仅会影响它们的自我更新能力,还可能干扰其分化过程。因此,维持一个平衡的翻译环境是确保干细胞功能正常的关键。然而,由于造血干细胞在数量上极为稀少,并且与其他细胞类型在功能上存在显著差异,如何精确调控其翻译速率,仍然是当前研究的难点。

虽然已有部分研究揭示了翻译因子在干细胞中的作用,但关于造血干细胞翻译组的全面景观,以及翻译因子如何影响其自我更新的具体机制,仍然缺乏深入的理解。随着单细胞转录组学技术的发展,研究者们开始逐渐揭示造血干细胞翻译过程中的复杂调控网络,这为未来的再生医学和干细胞疗法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线索。




SNORD113–114簇:翻译调控中的“守护者”维持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




2025年1月31日,浙江大学的钱鹏旭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的余佳和王芳教授,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Liu Bing教授,在《Nature Cell Biology》期刊(影响因子17.3)上在线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题为《SNORD113–114簇通过协调翻译机制维持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SNORD113-114 cluster maintain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self-renewal via orchestrating the translation machinery”。该研究揭示了SNORD113–114簇在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调控翻译机制中的独特贡献。

研究发现,SNORD113–114簇通过调控翻译机制,维持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功能。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是保证血液系统持续健康的关键,任何翻译调控的异常都可能导致干细胞功能丧失,甚至引发相关疾病。SNORD113–114簇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它通过对翻译装置的协调与调节,确保造血干细胞在适当的翻译速率下维持自我更新。研究表明,该簇的作用对于造血干细胞的稳态至关重要,而其缺失或功能障碍会对干细胞的生理状态造成显著影响。

这一发现不仅为我们理解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未来的再生医学研究,特别是骨髓移植和干细胞疗法的开发,奠定了基础。通过进一步探讨SNORD113–114簇与翻译调控的关系,研究者们可能会揭示出更多有助于增强干细胞功能或克服干细胞衰老的新策略。这项研究为干细胞生物学的前沿领域提供了新的突破口,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




研究背景




研究的焦点是造血干细胞(HSCs)的自我更新机制。HSCs负责维持血液系统的稳态,其自我更新与分化能力直接影响整个血液系统的功能。保持适当的蛋白质合成速率对HSCs至关重要,但目前尚不清楚这些细胞如何精细调控其翻译过程来支持自我更新。传统上,翻译过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熟细胞中,而在HSCs中的翻译组学则鲜有深入探索。因此,理解HSCs中的翻译过程及其如何与自我更新和稳定性相关,对于揭示造血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探讨小核RNA(snoRNA)在HSCs中的角色,特别是SNORD113–114簇的功能。snoRNA被认为是调控rRNA加工和核糖体生物学的重要因子,但其在HSCs中的作用尚未被深入研究。该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提供了对HSCs中翻译调控的全新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HSC稳态和功能调控的分子机制。




研究方法




该研究采用了超低起始量Ribo-seq技术,这为解析低丰度的HSCs翻译组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Ribo-seq能直接捕获正在翻译的mRNA,结合RNA测序技术,能精准识别翻译过程中的特定基因表达。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揭示HSCs中特有的翻译信息,特别是在低丰度基因和rRNA加工中的作用。

研究还通过基因敲除实验,利用母系基因敲除(Mat-KO)小鼠验证了SNORD113–114簇对HSCs功能的影响。这种策略能有效避免父系和母系基因表达差异的干扰,更清晰地展示该簇在HSCs中的作用。结合细胞凋亡标志物和核糖体应激分析,研究进一步探索了SNORD113–114缺失如何通过p53通路诱导细胞凋亡,从而影响HSC的自我更新。




研究内容




小核RNA的筛选与功能

研究首先进行了小核RNA(snoRNA)在HSCs中的表达谱分析,揭示了与rRNA加工相关的snoRNA簇。通过Ribo-seq和RNA测序数据,研究者发现SNORD113–114簇在HSCs中有显著表达,并推测该簇可能在翻译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的功能实验验证了该簇的缺失会严重影响HSCs的自我更新能力。

SNORD113-114簇的机制研究

为了探讨SNORD113–114簇缺失的分子机制,研究者使用了Mat-KO小鼠模型,揭示了缺失该簇后,翻译过程中的rRNA 2′-O-Me修饰发生紊乱,导致前rRNA加工异常及60S核糖体组装的障碍。通过分析核糖体应激,研究表明,SNORD113-114缺失会激活p53途径,进而引发细胞凋亡,影响HSCs的存活和功能。

HSCs功能评估

为了验证SNORD113–114簇对HSCs功能的影响,研究者通过流式细胞术评估了Mat-KO小鼠中HSCs的自我更新能力。结果表明,SNORD113–114簇缺失的小鼠出现了显著的造血功能障碍,HSCs自我更新能力下降,且骨髓中HSCs的数量明显减少。这一结果证明了该簇在维持HSC稳态中的核心作用。




讨论与结论




研究表明,小核RNA簇SNORD113–114在HSCs的自我更新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簇通过调控rRNA加工、核糖体组装以及翻译过程,确保了HSCs的正常功能和稳态。SNORD113-114的缺失引发了核糖体应激,激活了p53途径,进而导致HSCs的凋亡,这一机制对HSCs的自我更新产生了深远影响。

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snoRNA在造血干细胞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可能为血液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snoRNA介导的翻译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我们有望开发出新的干预策略,优化HSCs的自我更新与分化,改善造血干细胞功能。




个人见解




这项研究的最大亮点在于通过结合Ribo-seq和基因敲除技术,揭示了小核RNA在HSCs中的关键作用。尤其是SNORD113–114簇,在调节翻译过程和rRNA加工方面的作用,打破了我们对HSCs的传统认知。这为未来探索HSCs的翻译调控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也为可能的临床干预提供了新的视角。

我认为,随着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技术的发展,类似的研究不仅能更好地揭示HSCs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分子机制,还可能帮助我们设计新的治疗策略。例如,靶向特定的snoRNA簇或翻译调控因子,可能为某些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效途径,甚至有望在癌症治疗中发挥作用。

免责声明:本号对所有原创、转载文章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内容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更正或删除。

在您深入探讨了造血干细胞(HSCs)自我更新机制的奥秘,并揭示了小核RNA在其中的关键作用之后,是时候将您的研究成果推向更广阔的学术舞台了。但是,如何确保您的论文不仅得到认可,而且能在合适的期刊上发表呢?

让我们为您提供解决方案——CNS发表级翻译服务。我们提供全学科文章协助,专属方案修改,以提升文章质量。我们的最优期刊投稿策略和多轮期刊意见修改支持,将确保您的论文在非黑非预警期刊上成功录用,并协助上线。

现在扫码咨询,让我们的专业团队帮助您解放双手,专注于科研创新。凭借10年的专业协助经验,我们承诺最快6个月内实现成功录用。非预警、非水刊的保证,让您的研究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尊重。

加入我们,体验专业服务带来的改变,确保您的研究成果得到应有的关注和赞誉!


RECRUIT

关注我们


扫描公众号底部海报二维码,回复关键词,获取免费资料:

回复“10”,获取“DeepL Pro最新无限制版!全网最准确翻译神器!”

CNS科研趋势
紧跟学术界的最新发展,为您提供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