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奇怪的风气,很多国内优秀的企业遭到舆论的“围剿”。
前两天爆出了一封有关比亚迪乘用车要求供应商降价的邮件,立刻使得比亚迪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口诛笔伐,拼了命给它扣上“内卷”、“压榨”的帽子。
比亚迪发函的那家公司,叫做森萨塔,函件的抬头就可以看清楚,美国独资公司,全球传感器巨头,利润常年稳定在30%以上,去年毛利率高达38%,比亚迪自己的毛利率不过20%而已……
另外讲一个常识,发函沟通要求降价10%,能够这么硬气的原因大概只有一个——国内有了更具性价比的国产供应商和替代方案。市场经济就是这么个逻辑,你不做,有的是其他企业做。最近这段时间,德国的大众要百年来首次关闭德国本土工厂,Stellantis、日产和奥迪宣布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在全球范围内削减总计超过1.6万个工作岗位。其中,日产将在全球裁员9000人,Stellantis将在美国和西班牙裁员2600人,奥迪将在德国裁员4500人。全球最大汽车供应链巨头博世计划未来几年在德国裁减3800个岗位。目前没有传出大规模裁员消息的奔驰和宝马,也出现了利润的腰斩。不过,以上新闻并不是像说明中国汽车行业可以过舒服日子了,而是残酷的淘汰赛即将到来。纵观世界汽车工业史,各大汽车集团分分合合,不断并购重组,这就是行业常态。我们看2000年世界汽车集团排行榜,现在还有几家老面孔?戴姆勒克莱斯勒不见了,戴姆勒更名为梅赛德斯奔驰,跌落销量前十。克莱斯勒2009年先并入菲亚特,2021年与菲亚特一起,还有标致雪铁龙,合并入“失败者联盟“斯特兰第斯集团。通用,2000年第一的企业,在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不得已破产重组,到了2023年,销量腰斩。与之一起销量腰斩的,还有福特。欧洲汽车工业也就德国一枝独秀,靠着大众,靠着BBA,尚有一席之地。法国意大利汽车工业历经多轮整合,失败者并入一家公司,报团取暖。但列强终究是列强,前十的榜单,依然被美欧日韩所瓜分,虽历经几轮重组,还依然都是老面孔。23年,也就挤进了一家中国公司BYD而已。这是行业特性决定的,汽车工业是有巨大规模效应的工业。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1990年测算出轿车的最小经济规模(MES)为年产30万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对于汽车工厂最低经济规模(MES),小车厂为25-30万辆,中型货车为6-8万辆,轻型货车总装厂为10-12万辆。30万辆什么概念?2023年,中国造车新势力,只有理想一家以37万辆的销量,达到了30万辆门槛,也正是因为理想达到规模门槛,成为唯一盈利的造车新势力。30万辆其实是燃油车时代的老标准,随着新能源汽车对汽车制造的简化,越来越多的工厂年产能开始逼近100万辆。比如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年产能已接近100万辆。比亚迪西安工厂,四期建成以后,年产能将逼近150-180万辆。100万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2000年,可以挤进世界汽车工业的前10。100万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汽车工业的入场券,已经越来越高。如此高的规模门槛,也必然造成赢家通吃,全世界的汽车市场,只够容纳几家具有正向规模效应的企业,汽车市场将呈现典型的寡头垄断格局。如此高的规模门槛,也意味着,当前中国汽车工业群雄争霸的状态,将是一个过渡状态,未来注定会有大量的品牌,被并购重组,被大鱼吃掉。看看自己在世界汽车工业上的排名,看看自己的营收和利润,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有资格不去卷。不仅要卷价格,还要卷技术,更要卷市场份额,否则,注定将在即将到来的淘汰赛里出局。2023年,世界汽配公司营收排名,也就宁德一家而已。再看轮胎,世界前10,中国一样只有一家公司,营收只有第一名的1/7。在动力电池领域,宁德与BYD,大概可以稍稍不卷,基本实现了所谓的“断层式”领先,宁德2023年实现营收4000亿,净利润463亿,利润率达11.5%,算是一个非常健康的状态,汽车工业普遍利润率在5-8%水平,只有作为行业第一,才配拥有如此的利润率。但我们应该看到,动力电池领域,依然在激烈的竞争中,全新的技术路线比如固态电池,也在被各大公司积极探索,砸重金,下重注。谁实现了技术突破,无异于改变行业格局。所以,宁德2023年研发费用高达183亿。重资产,低利润率,超高的规模门槛,注定汽车工业是一个赢家通吃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残酷竞争的行业,即便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如果踏错了经济周期,不合时宜的扩张造成资金链紧张,很容易就会一蹶不振。因为行业的利润率只有个位数,而宏观经济周期、利率对销量的影响极大,只要掉落第一梯队,销量脱离最佳规模区间,小众品牌就会面临亏损的局面。当前中国很多新能源汽车公司还可以靠融资续命,融资的前提是什么?融资的前提是你拥有未来,要给投资者一个可以憧憬的预期。但在行业格局越来越清晰的当下,蒙着眼睛空谈预期和未来已经不合时宜,谁上餐桌,谁上菜单,答案已经慢慢浮出水面。所以,BYD邮件里提到的,2025年将是汽车行业的“大决战”、淘汰赛”,并不是危言耸听,中国汽车工业远远没到可以躺着挣钱的时候,而恰恰是到了往死里干的时候。除了卷,朝死里卷,抓住行业技术迭代的历史机遇,一举重塑世界行业格局,别无它途。卷技术,卷价格,都是卷。低价供应高性能产品,一样是技术,甚至是极高的技术,这在工业制造领域,从没有高下之分。再说了,行业TOP 10都没上的厂家,就别教世界前10的巨头做事了,真的可笑。中国人不能一边向往着肉食动物的生活状态,像狮子一样吃肉剔牙晒太阳,一边在面临重大历史机遇窗口期,该你上你得上的时候,搞一些妇人之仁的心灵鸡汤,你好我好大家好,靠用爱发电给羊群留一口吃的,怎么看都有点滑稽。历史是赢家书写的,历史书上没有给弱者的鸡汤。
『 要么庸俗,要么悦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