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和母亲走进了多所高校,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却濒临失传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漆艺的魅力。正好,李子柒的漆器制作视频爆红网络,看到那么多人为她点赞,我的内心也被深深触动。因为这不仅让漆艺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更激发了我和母亲在武汉这片土地上,共同传承这份古老技艺的无限热情。
我出生于1996年,自幼生活在一个被漆器与漆画作品环绕的家庭。记忆中,母亲的手指有腱鞘炎,时常疼痛,那是她在精心打磨漆器时,因无数次用手指点磨而留下的伤。
早在1976年,当时20岁的母亲就开始与漆艺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直从事漆艺方面的工作,即便是退休后,她手中的画笔与漆刷也从未停歇。在母亲的熏陶和影响下,我逐渐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在高考时,我毅然选择了艺考这条道路。经过一番努力,我最终顺利地从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硕士毕业。这段经历让我对国画艺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热爱。随着绘画技能日益娴熟,如何让国画和漆画这两种传统绘画焕发新的生机,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于是,我常常会与母亲一起学习探讨漆画技法。
王天瑜正在细微地给作品《平安千万家》上漆。
网上很多网友都注意到了制作漆器时很容易过敏。但其实,这对于我们来说,这只是种种挑战中很小的一部分。漆艺有着许多繁杂而精细的工序,从做小稿、过正稿,到刷漆、彩绘、刻线、罩漆,再到打磨、抛光,往往需要经过几十乃至上百道工序的洗礼,每一步都需要精心雕琢。
例如“打磨”这一步骤,就很费手指。需要先用粗砂纸蘸水,轻柔地打磨不平之处,力度需恰到好处,以防损伤漆面,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随后,上一层薄漆使画面色彩更显深沉。待干后,换用细砂纸打磨,这一过程需反复多次,每次使用的砂纸更细,画面也更加光滑细腻,色彩饱满。这不仅是对技术的考验,更是对耐心的磨炼,只有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与调整,才能成就一幅完美的画面效果。这样的繁琐与漫长的过程,对于每一位漆艺创作者来说,都是一场身心的考验,尽管如此,每当看到打磨完成后那独一无二的肌理效果时,我所有的疲惫都会瞬间消散,留下的只有满满的成就感与喜悦。
吕晓慧、王天瑜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漆画作品《平安千万家》。
今年,我与母亲共同创作的漆画《平安千万家》有幸入选了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入选这一中国美术界的顶级展览,是对我们努力的肯定。历经一年多,从设计、过稿、上漆、打磨到抛光、揩清,我投入了很多心血。作品以武汉为背景,描绘了消防员们进行爬绳救援训练的场景,垂落的绳索如同音符,展现了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作品的颜色以大漆标志性的黑漆和红漆为主,既体现了消防员的神圣与庄重,也融入了我们与消防队的深厚情谊。
未来,我会从妈妈的手中接过接力棒,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让漆艺这份珍贵的非遗文化得以延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美
银杏树下的快乐
在解放公园里,孩子们把金黄的银杏叶当作“弹药”,相互嬉笑着投掷。他们清脆悦耳的笑声,伴随着秋风的低吟和银杏叶沙沙的响声,一起编织出一串欢快的音符。
美
跳伞塔
武汉市青少年宫的跳伞塔巍然屹立,宛如一位沉默的守护者。这里曾是很多青少年的跳伞乐园,每一跃都满载着梦想与勇气,那往昔热闹非凡、少年们勇敢翱翔于蓝天的画面依然鲜活如初。这座塔,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无数青少年成长与蜕变的见证者,它静静地诉说着历史与青春交织的美好篇章。
——大武汉客户端网友
@多多dd
热
红墙上的老照片,勾起了我好多儿时的回忆。蔡林记的热干面、汪玉霞的糕点,都是我儿时的最爱。看到这些老字号牌匾,我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亲切。城市在更新,但这份老武汉的记忆不能丢。感谢这面红墙,让我们有机会重温过去。
值此新年旧年交替之际
“大武汉一日”专栏
联合汉口历史风貌区
推出“大武汉一日·‘邮’你真好日”
共赠送50张
2025新年“邮”你限定明信片
只需在#大武汉一日# 话题中
写下“2025”及新年愿望
并配上武汉特色打卡点美图
即有机会抽取2张限定明信片
明信片以汉口历史风貌区
百年建筑巴公房子为背景
加上色彩丰富的焰火作为点缀
富有武汉地域特色
点击海报参与活动
↓↓↓
活动结束后统一发放获奖短信至获奖者告知领取方式。
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大武汉客户端所有。
长江日报出品AIGC原创
科幻悬疑短片《无法回头》
明天(12月18日)上线
一起先睹为快
长江日报出品 |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