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耗资12亿的天眼,现在变成了“垃圾场”?其实另有真相

2024-11-02 00:27   广东  
关注我的你,是最善良的!

只为苍生说话,用笔杆子道明事态原委、丈量人间温情。






中国耗资12亿的天眼





一张破损的射电望远镜图片在网络上疯传,许多人在看到这张图片后感慨:“耗资12亿的中国天眼,如今沦为废墟,难道亿元投资打水漂了吗?”这引起了大众的关注和热议。那么,这个传言是真的吗?中国天眼真的变成“垃圾场”了吗?让我们一起揭开事实的真相,并探究中国天眼的现状。


01
现在变成了“垃圾场”?
浩瀚宇宙,星汉灿烂。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始终对探索宇宙奥秘怀抱着无限的渴望。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在天文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最耀眼的明星,莫过于位于贵州省平塘县的“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这座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自建成以来,便成为了中国天文事业的一张靓丽名片,吸引着全球的目光。
一张破损的射电望远镜图片在网络上疯传,许多人在看到这张图片后感慨:“耗资12亿的中国天眼,
如今沦为废墟,难道亿元投资打水漂了吗?

”这引起了大众的关注和热议。
那么,这个传言是真的吗?中国天眼真的变成“垃圾场”了吗?让我们一起揭开事实的真相,并探究中国天眼的现状。在社交媒体上疯传的这张图片实际上并不是中国天眼,而是美国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台。这座射电望远镜建于1963年,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孔径射电望远镜,其反射球面直径达305米。在它的运行期间,阿雷西博天文台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学成就,例如首次发现了太阳系外的行星系统。
然而,2020年,阿雷西博天文台的辅助电缆两次断裂,导致反射盘出现了约30米的切口。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因此宣布,这座望远镜将被关闭并拆除。但在拆除前,望远镜的三个支撑塔全部断裂,
重达900吨的仪器平台从122米的高空坠入已经受损的反射盘,

造成严重破坏。
阿雷西博望远镜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国防部资助建造,旨在推动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该望远镜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不过2016年,该纪录已经由位于我国贵州省平塘县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FAST)刷新。

那么,中国天眼的实际情况如何呢?与传言相反,中国天眼不仅没有沦为废墟,反而在科学研究和公共教育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中国天眼,即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位于贵州省境内,占地面积为26万平方米。其反射面口径达500米,相当于30个足球场的面积,用掉了2000多吨铝合金。中国天眼的灵敏度是阿雷西博的两倍,巡天速度则高达阿雷西博的10倍。
继2020年阿雷西博望远镜坍塌之后,“中国天眼”也已经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同类望远镜。吸取阿雷西博望远镜坍塌教训,我国在“中国天眼”的运维保障工作中引入了智能机器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重大科学基础设施FAST运行维护作业机器人系统”项目,在“中国天眼”通过现场验收。
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总工程师姜鹏介绍:“智能维护机器人系统将有效确保‘中国天眼’的运行安全,提高望远镜的观测时间和使用效率,促进天文成果的产出。”据测算,这些成果每年能为“中国天眼”增加约30天的可观测时间。
  
中国天眼的科学成就令人瞩目。2023年6月,中国天眼发现了仅为53分钟的脉冲星双星系统,这是目前已知的轨道周期最短的脉冲星双星系统。到2024年初,中国天眼已经发现了超过890颗脉冲星,成为世界上发现脉冲星效率最高的设备。
中国天眼的卓越性能吸引了全球科学家的关注。2024年4月6日,中国天眼的自由观测项目申请通道正式开放,短短三天就收到了来自15个国家的申请。这证明了中国天眼在全球科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中国天眼不仅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还成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4A级旅游景区。为了保证天眼景区的正常运行,每天限流2000人参观,并且为了确保天眼的电磁波质量不受干扰,核心景区不允许携带所有电子设备。

同时,中国天眼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其在应对贵州地区的高降水量方面有其独到之处。由于天眼位于喀斯特洼坑,雨水会通过反射面的小孔和间隙汇集到下方的洼地,然后沿着泄洪水道或山体逐渐流入地下暗河和溶洞。因此,即使面对百年大暴雨,天眼也不会因积水而受损。、
1993年,在诸多国家共同参会的国际无线电会议上,我国的科学家联同其余国家在内的十位科学家,提出了建造超级望远镜观测宇宙的浪划计划。宇宙中有太多难题仍待解决,我们对宇宙的探索程度还太过浅薄,而超级望远镜,正是帮助我们观测宇宙的好工具。
而在这一次国际无线电会议结束后不久,我国学者就提出了建造超级望远镜的计划,在学者的规划当中,“天眼”的口径足有500米。然而对于我国来说,天眼是一个太过大胆又难以驾驭的创意,中国并没有建造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的经验,当时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仅仅有三百零五米,而天文学家意图建造的天眼,口径足有500米。
口径的增大也代表我们难以采用其他国家建设射电望远镜的经验,建造500米口径的射电望远镜,对于我们而言,算得上从零开始。500米口径的射电望远镜,就像是一口巨大无比的锅,打个比方,假如往这口锅装酒,世界上每个人都能分到三四瓶的量。
而如此巨大的一口“锅”,需要克服的问题还真是不少,要足够敏锐,需要承受巨大拉力,能够忍受野外风雨的侵蚀……建造天眼,耗时耗力,而且可想而知,需要一大笔资金,因此,天眼的建造并未立即开始,直到2005年,天眼的项目才通过了审批。
而考察选址、实地评估加上招标、设计建造方案等一系列工作,又足足耗费了六年时间。要知道,天眼作为一个高精度的仪器,得建设在一个干扰最小的地方,科学家们几经考察,才选定了贵州深山中的一个天然大坑洞。
这里远离人群,足够隐蔽,也足够安静,坑洞底部也足够开阔平整,足以容纳口径五百米的天眼。2011年,天眼工程才在贵州的喀斯特洼地上正式开工,而这一项目,足足耗费了11.5亿巨资。
2016年,天眼就开始了试运行,只是当时天眼仍未通过国家的验收,因此并不开放。直到2020年,天眼才通过了国家的验收,正式开放运行,而其每日运行的费用,就高达40万。
  
中国天眼并没有沦为废墟,网络上流传的破损图片实际是美国阿雷西博天文台的情况。中国天眼在科学研究、公共教育和旅游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证明了中国在射电天文学领域的领先地位。希望这一澄清能打破谣言,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天眼的真实情况。未来,中国天眼将继续为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做出贡献,也将吸引更多国际合作和交流。
让我们期待中国天眼在未来的登月与深空探索之旅中取得更多突破。

数字化转型行家
只为苍生说话,用笔杆子道明事态原委、丈量人间温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