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苍生说话,用笔杆子道明事态原委、丈量人间温情。
你是否记得那句“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不仅仅是《桃花扇》中的一句戏词,更像是如今华谊兄弟的真实写照。曾经,这个名字在娱乐圈中如雷贯耳,代表着权势和影响力;如今,它却与巨额债务、明星出走等负面新闻紧密相连。
在中国娱乐产业的浩瀚星海中,华谊兄弟曾是最为耀眼的一颗星。王中军和王中磊,这对王氏兄弟,曾经是娱乐圈的领军人物,他们的华谊兄弟公司,一度是中国影视娱乐的代名词。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昔日的辉煌逐渐褪去,王氏兄弟的故事,也从挥金如土的豪迈,变成了人走茶凉的凄凉。
王氏兄弟的华谊兄弟公司,
曾是娱乐圈的半壁江山。从《甲方乙方》到《手机》,
冯小刚的电影作品,几乎成为了华谊兄弟的金字招牌。明星们如周迅、黄晓明、邓超等,都曾是华谊兄弟旗下的闪耀明星。王中军和王中磊的生活,也如同他们公司的电影一样,充满了奢华与光彩。豪宅、名画、古董,他们的办公室仿佛是一座博物馆,见证了他们的富有与品味。
世人都说,落魄的凤凰不如鸡。从华谊身上就不难看出,从曾经风头无两的王氏两兄弟,到如今的被世人所忘记,也仅仅过去了5年而已。2024年的春节,影院涌来不少作品,贺岁档依旧红火,只是再也没有了华谊的身影。不少人唏嘘,没想到曾经不可一世的华谊走到了没落,无人问津。要知道在若干年前,华谊是多么辉煌的存在。1994年,王中军从美国学成归来,他与兄弟一起创建了华谊兄弟广告公司。他的第一桶金,
王氏兄弟发现在美国所有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会有统一的企业标识,而我们这里的银行还没有。于是,王中军出面与各大银行沟通,拿下了中行、华夏、中石油等大型企业的形象标准化订单,挣下了第一桶金。1997年,王中军因为资金充裕,碰巧投资了英达的电视剧《心理诊所》,回报率达到了近一倍。两兄弟就在心里合计起来,看来想要挣钱还得去影视行业。冯小刚就是这个时候出现在兄弟二人的视野的,这时他正在找一部分社会资金拍摄《没完没了》,王中军二话不说,拿出了30万投资。没想到的是《没完没了》成为当年的票房冠军。从此以后,王氏兄弟与冯小刚密不可分,一起合作了多部电影,比如《大腕》《手机》《非诚勿扰》等等。华谊也从一个小广告公司一跃成为影视龙头企业,王氏兄弟二人也走向了辉煌的人生。事实证明人在顺境中待久了,胃口会变得越来越大,王氏兄弟依然逃不开人性。虽说靠自己投资电影获得的收益已经是非常可观。但王氏兄弟二人已经胃口大开,他们想要更多的收益,于是开始引进资本方。这时他们认识了太合集团,分别出资2500万元,成立了华谊兄弟。也就是因为太合的投资,华谊兄弟在2004年投资了一批好口碑的电影,还和冯小刚一起开辟了“贺岁档”这个全新领域。整个企业蒸蒸日上,形势一片大好。再加上此时有王京花的加入,其公司旗下的明星可谓是一茬又一茬。陈道明、李冰冰、胡军、任泉等等,华谊从来不缺俊男靓女。有了明星大腕、京城第一的经纪人、还有冯小刚这样的名导演,几大优势占尽,王氏兄弟在娱乐圈也成了呼风唤雨的人物。2007年,分众传媒与其他投资者一起给华谊投资一个小目标,也让王氏两兄弟从商人走向了这本身。同时,华谊不再满足于大屏幕,他把视线转移到了电视剧上,拍摄出一部部经典的电视剧作品,其中《士兵突击》最为突出。2009年,华谊上市,两兄弟正式成为资本,其名下的股东冯小刚、张纪中和黄晓明也都摇身一变,成为了亿万富翁。不过,虽然走上了人生巅峰,王氏兄弟依旧没有怠慢。每年华谊依然会推出不少质量高的影视剧,比如《我的团长我的团》等作品。最为顶峰之时,王氏两兄弟认为自己的公司进军万亿企业也是近在咫尺的。不过正午的太阳始终会落山,万事万物都逃不过盛极必衰的这个过程,猝不及防的华谊也走向了衰落。王中军自己估计都没有想到,曾经最为骄傲的优势竟也成了衰落的起点,只是当时被虚假的繁荣所掩盖。华谊的电影完全依赖的是冯小刚,明星这块的培养则是王京花。2005年,金牌经纪人王京花领着自己手下带出来的一众艺人,陈道明、梁家辉等一起去了橙天。为了给手下艺人自由,花姐还将自己50%的华谊经纪的股份放弃。这一下,在娱乐界可掀起了巨大的议论,大家认为华谊的命脉就是这几个大腕。他们走了华谊的风采能不能继续成了一个未知数。不过,王中军这时仍然对外不嘴硬,他说:“华谊走了谁都行!”不过王京花的出走也让华谊认识到了这一点。想要留住艺人,要给其更大的利润,于是华谊后来便开始给艺人一些股份。让其对公司有了“主人翁”的精神。冯小刚也是这样,他在2004年还曾“离家出走”过一年,在返回华谊之时,已经成为华谊的小股东。王京花出走,虽然带走了大批的成熟演员,但是幸运的是,两位冰冰还留在公司,并且被公司力捧,成为娱乐圈中数一数二的大咖。艺人风光无限之时,也是离开华谊之时,他们纷纷开起了自己的工作室,华谊辛苦培养的人才也都从老东家离去。华谊再没有大咖艺人,注定要远离辉煌了。同时,华谊也遭到了来自资本界的眼红,一众公司纷纷效仿其的成立思路,如光线、博纳等等。这些公司也都培养起自己的艺人,拍摄电影,一时间本来宽敞的道路变得十分拥挤,华谊开始渐渐走上了下坡路。不过此时的华谊财大气粗,想要避开这条道路也非常简单。于是,在2014年,华谊兄弟在其20周年的年会上,王中军提出一项新的发展方向,即“去电影化”。其实,在刚刚上市时,王氏两兄弟就已经想要将道路走得更加宽广, 逐步开始涉及了其他的产业。比如,在2010年,华谊就购入了一家游戏娱乐公司的股权。2014年,王氏兄弟在扩展其他产业的路上开始了不断摸索,他们曾说想要将华谊打造成像迪士尼那样的世界级娱乐产业。在这条道路上,华谊也做出了不少尝试,他们建立了由影视娱乐、实景娱乐以及网络娱乐的三大事业群。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华谊的“电影小镇”,主要就是将他们所拍的电影实景和电影情节与场地结合,供游客娱乐。对此,华谊可谓是期望颇高,曾经计划在3年内,在全国打造20多个项目,成为公司利润的新增长点。可惜,一直到2016年年底,这项业务也没什么起色,三年一共收入才达到了5个小目标,离他们的构想差之千里。一番操作后,华谊兄弟发现自己的想法并不能成为现实,所谓的实景娱乐并不能作为公司新的发展点。他们只好重新发展起了熟悉的行业,这条路依旧手到擒来。只不过因为几大娱乐公司的角逐,公司的盈利大多都太过于依赖流量明星,这也为华谊埋下了隐患。如果没有后来某冰冰与崔记者的那番撕扯,华谊也许不会倒塌得如此迅速。因为某冰参与拍了一部《手机》,记者认为这部电影给自己的形象造成了困扰,与冯小刚等人一番争执,背后居然牵出了娱乐圈的乱象。华谊兄弟的股价因为此事也连跌。当然,这一切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市场的火爆,艺人的地位也分外高了起来,身价也越来越高。因此关于娱乐圈的“合同事件”一直也是他们公开的秘密。但是,因为某冰的问题,这个“圈子里的秘密”也随之被公开来,当然作为某冰的老东家,华谊也受到不小的打击。此时距离华谊正式上市,也不过才过去了10年而已。但这一年他们迎来的并不是站上更高的山峰。而是十年来首次亏损。如果说2018年的亏损只是偶然,那接下来的华谊也彻彻底底地进入了属于他自己的寒冬。因为“合同事件”的持续发酵,很多明星因此被牵连,再后来又发现电视剧收视率的造假等乱象,影视行业彻底迎来了淡季。2019年,经历过无数风雨的华谊并没有气馁,他们想要通过打造爆款,来拯救自己的公司。这一年华谊拍了《八佰》、《灰猴》等等,全部没有逃脱扑街的命运。于是,2019年华谊再次亏损,亏损规模达到40亿,一直到2020年,并未有好转,盈利能力一直在下滑中。2020年的贺岁档,这个由华谊自己打造起来的黄金时段,他却没有再参与。在这之后,华谊兄弟这个名字在娱乐圈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小了。之前,王中军不仅将自己的股份减持套现,还卖出了自己在香港的豪宅。除此之外,王中军兄弟还联系了古玩经纪人陈寿康,想要卖掉自己私藏多年的梵高画。很多业内人士表示非常惋惜,若不是到了万不得已,王中军是不会卖画的。他变卖家产不为别的,为的是还掉用股权质押所借的债务,如果还不上,华谊也将改名换姓。在没落的同时,作为一手创建起华谊兄弟的王氏兄弟似乎也没有放弃。他们在2023年的中秋档,上映了《前任4》。“前任”这个IP已经被他们快用烂了,但是没办法,因为这个系列是他近几年最火,也最有可能回血的一个项目了。同时,华谊也学着新东方开启了直播带货的布局,但手下没有什么合适的艺人,始终也没有翻起太大的浪花。王氏兄弟的困境,不仅仅是财务上的。随着娱乐圈的风云变幻,华谊兄弟的艺人纷纷出走,公司的影视项目也屡屡受挫。冯小刚的电影《1942》票房惨淡,巨额投资化为泡影。华谊兄弟的实景娱乐项目,如电影小镇和电影世界,也未能带来预期的收益。王氏兄弟的华谊兄弟,似乎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2022年,华谊兄弟的负债已经高达68.5亿元,这是平常人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为了还债,华谊兄弟开始变卖藏品,卖房,甚至不得不向朋友借钱。王中军和王中磊的生活,也从挥金如土变成了节衣缩食。他们的子女,曾经的富二代,也不得不面对家族企业的困境,各自寻找出路。据说,华谊手上还有国外大电影《瞬息全宇宙》的版权,但能不能用此再博一把也是一个未知数。曾经“京圈”的领头羊经历二十年风风雨雨,如今落魄至此,这样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