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胃口好缺体重下降?警惕隐藏的健康危机!

健康   2024-09-25 18:00   北京  

关注“儿科医生刘维民”,守护宝贝成长

For the Children

提到糖尿病,你是否首先想到的是成人疾病,或者认为只有肥胖的孩子才会遭遇?


事实上,这两种观念都是误解。

儿童同样可能罹患糖尿病,且多数并非因肥胖导致的2型糖尿病,而是1型糖尿病,它在儿童期糖尿病中占比高达90%。


更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我国5岁以下儿童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年均增速介于5%至34%之间。


其中更是有一名3岁孩子被诊断出血糖高达38.76mmol/L,是正常值的6倍之多!这无疑是给家长们敲响了警钟。

(图源:网络)


孩子怎么变成“小糖人”了?


儿童1型糖尿病,这一主要影响儿童及青少年的内分泌疾病,其具体发病机制虽未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与遗传易感性及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密切相关。

季节变化、饮食习惯、地域差异、病毒感染及药物等因素,都可能触发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岛β细胞受损,进而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胰岛β细胞作为胰岛素的“生产基地”,一旦受损,胰岛素分泌受阻,1型糖尿病便悄然而至。因此,对于这类患者,终身注射胰岛素成为维持正常生活的必要手段。


“三多一少”要注意!


“三多一少”是儿童糖尿病不容忽视的警示信号,它具体体现在孩子日常生活的细微变化之中。

首先,多食成为常态,孩子们的食欲异常旺盛,饭量较之以往显著增加,仿佛总也吃不饱。紧接着,多饮现象随之而来,他们频繁感到口渴,不断要求喝水,饮水量大幅攀升。同时,多尿也成为一大特征,孩子们排尿次数明显增多,尿量增大,甚至夜间也会出现遗尿现象。

然而,在这“三多”的背后,却隐藏着体重减少的隐忧,孩子们虽然吃得多,喝得多,但体重却并未随之增长,反而日渐消瘦,这是身体在发出警告。


更为严重的是,若未能及时发现并控制这些症状,孩子可能会陷入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险境。这是一种极为危险的状况,孩子可能会出现深大呼吸,呼气中带有明显的烂苹果味,脉搏细速,血压急剧下降。同时,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也会接踵而至,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嗜睡、昏迷,对孩子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家长们必须高度警惕“三多一少”症状,一旦发现孩子出现这些异常表现,应立即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让孩子的健康受到不可逆的损害。


糖尿病可以预防吗?


有数据显示,儿童1型糖尿病发病越早,慢性并发症所导致的死亡风险就越大,患儿的平均预期寿命更是会减少约12年。

不过,由于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因此较难预防。

但是家长可以通过以下这些方式,推迟或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均衡营养,避免经常性的高油、高脂、高盐的饮食,以及多多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推迟和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定期筛查、复诊

对于家族中有2性糖尿病,或是已经出现严重肥胖、黑棘皮、高血压以及血脂异常的孩子,一定要定期筛查血糖和复查,并积极控制。

这样还可以便于医生及时发现糖尿病的发生,并及时做出相应的治疗,以推迟和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积极治疗

倘若孩子已经确诊了1型糖尿病,家长一定要按照医嘱,坚持对孩子进行胰岛素治疗,并在日常做好饮食管理、多运动、血糖监测,以及定期复诊。

其中,严格的血糖管理,可以降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等急性并发症,以及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风险哦。


总而言之,无论是普通孩子,还是已经患上了糖尿病的孩子来说,家长都应当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孩子的免疫力,孩子才能健健康康地长大!


参考文献:

[1] 朱铭强,董关萍,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3,22(7):671-676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儿科杂志,2020,58(06): 447-454


✧ 往期精选内容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提供一般的健康信息,不代替任何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医学问题请向医生咨询。

儿科医生刘维民
北京宝秀兰医疗儿科副主任医师、首席医疗官,儿科学硕士,鲍秀兰专家团核心成员。致力于早产儿/高危儿早期干预、婴幼儿生长发育评估以及养育护理知识的普及。
 最新文章